之前我們看到了面向高原邊防戰士的後勤、駐守環境的多種加強,比如說具備熱水、氧氣、保溫的高原保溫方艙,還有保證後勤的新款防寒作訓服、無源外骨骼等等。其實這些問題看似是後勤保障,但關係的是前沿的戰鬥力,高海拔任務打的其實就是後勤實力。在這方面還有更多的改善工作在陸續進行中,比如最近就報道了高原邊防戰士的宿舍已經改為全地下化設計,防風沙保暖,還兼顧隱蔽防禦能力。
根據社交媒體報道,高原某邊防部隊的駐訓地已經採用了完全地下化的改進,我們可以看到各個建築其實都在掩體之下,透過一些敞開式坑道路線進行連線,整個基地就感覺是建立在地下一樣。
根據報道顯示,這是邊防部隊防寒保障的一種全新舉措。透過這種全地下化的設計方式,宿舍和一些主要建築的處於地表一下,這樣避免的直面高海拔的強烈風沙氣候。而躲避風沙氣候之後,這些住宿房屋的失溫速度明顯下降,這樣在加上一定的採暖措施,就可以保證宿舍保溫。這樣的設計的另一個好處是,避免了風沙對建築的直接侵蝕,而且也不會滿屋子全是沙塵,居住環境是明顯改善的。
這種地下化設計的駐訓基地,同時還解決了極寒條件下的供水問題,其實這也是高海拔另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去年的加勒萬對峙時,相信大家還記得印軍不少士兵只有吃冰塊、喝雪水,這樣雖然能緩解飲用水的不足,但是一些河流結凍後可能是鹹水,而且雪水長期飲用也不適合,還是需要正常的淡水才能滿足。當時印軍主要是透過C-130空運大量瓶裝淡水,但也很難完全解決問題。而我們的駐訓基地中,則是鑽探淡水井,可以在極寒條件下保證戰士飲水需求,就這一點來說後勤方面就相差太大了。
其實這種地下化建築設計也並非首創,駐守在很多高海拔點位上的戰士,其實都會挖“地窩子”保暖,這個原理也透過高度落差避免大風迅速帶走身體溫度,從而都達到了防風保暖的目的。當然地下化建築設計規模更大一些,需要挖掘大片的地面,將整個建築群放到地下建設,尤其是高海拔的堅硬荒漠凍土層,開挖起來難度還是很大的,能將圖片中這麼多大一片駐訓基地都建造為地下化,著實是廢了不少心力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地下化設計也不僅僅是保暖,還有一定的隱蔽和防禦能力。建築如果從地面建立,那麼透過光學、紅外等觀察方式還是很明顯的,而如果不在地面反而是在地下,那麼還是具有一定的隱蔽能力,甚至具備迷惑性。同時這種類似於坑道一下的地下化設計,利用地下化形成的的戰壕式的結構,也是非常有利於就地組織防禦的。這對於高海拔地域建設防禦設施難度較大的情況來說,這無疑是非常有效率的一種方式了。也算是坑道的另一種使用方式了。
毫無疑問,這次的地下營房,是在高海拔的因地制宜是改進方式,既能防風保暖,還可以起到一定的隱蔽防禦能力,將有可能成未來嚴酷環境條件下的表情宿舍方式。而從這些後勤方面做出的努力,不難看出雙方的巨大差異,畢竟印度目前只能依靠小爐子煮點糊糊吃。不過對方越是不愛惜自己人,越要小小心對方瘋狂,一以免他們把印軍士兵淪為滿足個人野心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