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爆炸的藝術,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北京奧運會那令人眼前一亮的“大腳印”,誠然設計出這等頂尖焰火藝術的蔡國強,絕對是將爆炸玩的出神入化的藝術家,但是回顧歷史,將爆炸玩的更“花式”的卻是蘇聯人,並不是說那群人藝術細胞有多發達,而是他們所使用的材料,是手頭上的核彈。
廣島和長崎上空的兩聲巨響,向世界宣佈了核武器的絕對震懾地位,即便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頑抗到底的日本,在捱了這麼兩下後也立即宣佈投降,作為首先擁有核武器的美國,那等耀武揚威可是寫在“臉上”的,1949年,蘇聯終於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軍備競賽也就拉開了帷幕。
眾所周知,這場冷戰壓軸的自然是核武器的數量,在美蘇競賽的高峰期,兩國的核彈頭數量高達上萬枚,花大價錢製造的核武器當然沒有實戰的可能,美國能做的也只是偶爾放幾枚核彈測測資料。
不過蘇聯可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僅做實驗,還用核彈跨界“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來自蘇聯頂級的暴力美學。
於是有了核彈的第一次“非常規”用途,滅火!
位於烏茲別克南部城市布哈拉的烏爾塔布拉克氣田,每天的天然氣產出量高達1200萬立方米,單單依靠這等產量,就足以支撐一座大型城市的消耗量,但是在1963年12月,11號天然氣井意外的發生了火災。
工人們在天然氣井打鑽到2450米深度的時候,意外捅破了一個壓力極高的天然氣層,高達270-300個大氣壓力的天然氣噴湧而出,在天然氣衝出地面後,不可避免的燃起沖天大火。
如此強的壓力,常規封堵方法完全沒用,高達70米的火柱產生的熱量,讓工人們甚至只能停留在250米範圍之外,消防員的高壓水槍在火柱面前比玩具水槍還無力,工程師們試圖將天然氣分流匯入臨近的天然氣井,不僅失敗了,所帶來的阻力還促進了高壓天然氣向附近地質層滲透,結果就是天然氣從原井口的周圍地表滲透出來,這下週圍也不敢有人接近了。
流失的天然氣和都是貨真價實的金錢,不在現場的我們都替蘇聯心疼,更何況當時負責這個專案的工程師們了,辦法用盡也沒解決,看著天然氣硬生生噴了兩年,所損失的天然氣已經高達7500萬美元,這時,蘇聯的核能部找上門來。
核能部不在深山荒漠搞實驗,跑到油氣田來幹什麼?原來核能部在得知油氣田的情況之後,結合當時地下核試驗的資料,認為只要當量合適角度合適,封堵個氣井一點問題沒有。
負責人一聽,沒驚出一身冷汗是不可能的,首先布哈拉可是烏茲別克的五大城市之一,人口稠密,核彈不同於炸藥,可是有致命放射性汙染的,這不是拿自己人做賭注嘛,其次,核彈的威力眾所周知,威力一大在油氣田上“開個瓢”,等於整個油氣田都毀了,損失可不是7500萬美元的事了。
不過結果還是核能部接手了。
核能部當然沒有貿然上核彈,而是在先後模擬了兩次核爆封堵氣井的實驗,結果效果非常好,於是計劃開始實施。
他們在氣井周圍打了兩口直徑34釐米的斜井,其中一口井深度為1532米,斜插到離11號氣井管道距離約35米的位置,同時向斜井中注入了可以隔離熱量的液體,然後一枚特製的3萬噸當量的細長核彈被預冷後,放入了井中,為了防止輻射物衝出,還用水泥進行封堵。
隨著核彈被成功引爆,巨大的衝擊力將周圍岩土層直接陶瓷化,爆炸擠壓變形的岩層成功將11號氣井管道壓扁,已經燃燒了兩年的大火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小,直到完全熄滅,僅用了23秒。
在檢測到周圍環境未發現放射性物質之後,核能部收工。隨後攝像組將拍攝的影像上交國家,蘇聯將其製成了教學片,以供西方國家學習。
隨即核彈的多種使用方法被“解鎖”了。
1965年,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恰甘河灘,核能部在進行地下核試驗的時候,計劃順便幫水利部修個水庫,以緩解附近工業區和農場的供水問題,於是一枚14萬噸當量的核彈在距離地面僅178米的深度引爆,爆炸直接掀起了高達4800米的煙塵,留下了一個直徑430米的百米深大坑,工人們稍作修建,恰崗人工湖成型了。
爆炸後,地表放射性很快降到了1毫倫/小時以下,不久後就處於天然水平,也就是15-20微倫/小時。
人們依然擔心核輻射問題,於是核能部部長斯拉夫斯基上演了載入史冊的一幕,直接毫不猶豫地跳入人工湖中暢遊,成為了經典。
後來,蘇聯的核能部又把目光投向了費時費力的礦層爆破粉碎方面上,比起挖掘坑道埋炸藥的爆破方式,核爆的優點實在是太大了,於是在基洛夫斯克市北20公里的一處厚度約30-60米,長200多米的礦石地段成為了實驗物件。
1972年,首先引爆了約2.1千噸當量的核彈,輕易就粉碎了體積為50×50×50米的礦段,1984年,在此地又進行雙核彈組合爆炸,兩個1.8千噸當量的核彈相距75米被引爆,50×125×90米體積的礦段化為碎石,一次性粉碎礦石量達到155萬噸,經濟性非常理想,而且因為引爆當量小,核能部表示留下的放射性產物可以忽略不計。
蘇聯的“爆炸藝術”如此成功,讓其他國家看得目瞪口呆,一些國家也開始試圖用核彈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
德國工程師計劃用核彈在埃及炸開一條運河,美國工程師計劃在阿拉斯加用核彈對付凍土來修建港口,加拿大同樣想用核彈在幾個大油田出出力,不過這些想法均被反核組織大力反對而不了了之,畢竟“戰鬥民族”的彪悍不是其他國家模仿得來的。
不過2010年蘇聯的核彈封井還真差一點被運用了,英國石油公司的油井一直向墨西哥灣洩漏原油,美國能源署借鑑蘇聯的經驗,打算用核爆融化岩層封堵油井,不過因為蘇聯是在地面傾斜引爆的,與海底垂直放置引爆有很大的不同,試驗了幾次都沒成功,於是作罷了。
時至今日,在非軍事領域,核爆的優缺點依然被反覆衡量,或許在未來真的可以利用核爆做一些常規手段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到今天也沒有哪個國家能有蘇聯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