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一夜之間,全網Up主都把GoPro架到了山姆餐吧,豪擲260塊錢會員費,剪輯出無數個版本的“最全山姆乾飯測評”。
目標客群為中產階級的山姆,憑藉便宜大碗的熟食走紅各大美食區。/Bilibili@小緊張的蟲蟲
截至今年9月份,中國已開業的倉儲會員店有將近2.6萬家,每一家都能見到8人份的奶油瑞士捲,6寸起底的榴蓮千層,芝士比薩只有更大沒有更小,進口仔排在冰櫃裡冷氣直冒。
實力演繹什麼叫肥得流油。
生鮮零售似乎找到了轉型密碼,各大巨頭在嚐遍mini店、網店和便利店之後轉向會員店,背靠21世紀強大的網際網路基因,生鮮會員店這片藍海似乎大有可為。
但與此同時,消費者也隱隱擔心,巨頭們在比拼財報資料時,是否還記得“生鮮”兩個字的重點是“新鮮”呢?
實惠歸實惠,來貨新鮮才是王道。
前不久,一則負面新聞衝上熱搜,某生鮮超市在質檢中被測出售賣致病性微生物超標的食品。看起來比一般菜市場高階一百倍的大賣場,還是在梭子蟹面前栽了信譽跟頭。
大型連鎖的翻車好像永遠不會遲到。/@後浪影片
其實,不只中產階級的後廚房開始冒煙,就連工薪族的餐桌也快蓋不住鍋了。
今年2月份以來,網紅餐廳頻頻暴雷,隔夜蟹肉充當現殺鮮肉、假冒鴨血假扮新鮮食材、過期果肉混入酸甜果汁……在尤其講究食鮮的中國市場裡,變質生鮮一次又一次衝上熱搜,透支消費者所剩無幾的信任。
公司樓下的火鍋烤魚漢堡日料,還能放心大口吃嗎?/《天下無賊》
《禮記》裡寫“果實未熟,不鬻於市”,這是中國人最早對不合規食品立下的警示,但在這個食慾可以得到輕易滿足的時代,我們距離新鮮好像越來越遠了。
吃到嘴裡的肉,能相信嗎?
自1882年燈牌被髮明,廣告就是商家最重要的陣地。
在生鮮領域,諸如“生的活的,才是生活”“每一條魚遊過1000裡,漂洋過海來看你”這樣的諧音暗示,被反覆錄進超市、餐廳、商店的滾動螢幕。
代言人篤定的眼神告訴我們,魚是剛捕的,雞是現殺的,水裡的膏蟹還能掙扎,盤中的春筍還帶有餘腥,商家幫我們準備好的新鮮生活,只要付款就能實現。
開始我們的確是相信的,只不過接下來的熱搜,打破了巨頭們公之於眾的承諾。
今年8月份,一則暗訪影片踢爆生鮮超市的亂象:
肉區負責人大聲分配酸臭生肉的去向,明顯發黏的剩肉混進特價區;酸味刺鼻的臭肉衝一衝剁給熟食區;賣不出去的臭肉送去絞餡灌腸;剩下來的熟食內部消化,不過鏡頭裡的員工並不領情:“我不吃,都餿了。”
生鮮超市不能完全放心,那些不會做飯只會下館子的年輕人,就更有理由擔心了。
數月前,著名的小龍坎火鍋店被媒體曝出使用假冒“鮮鴨血”,順藤摸瓜一查證,整個濟南市有13家火鍋店、川菜館都在用它涮火鍋、烹製毛血旺,每個月5000斤的假冒鴨血被送至歷下區、市中區等店鋪的餐桌上。
只要一家供貨商出了問題,就會牽扯出無數個關聯餐廳以及到店消費者的安全。/@央影片
從黑作坊走到消費者的胃裡這段路,假冒鴨血躲過了無數的採購員、質檢員、攝像頭、廚師長的把關,誰也不能預估,市面上還有多少自找麻煩的過期原材料,是下在我們面前這鍋湯裡的。
既然從鍋裡撈出來的肉分不清好壞,那麼批發市場的生肉檔口能繞開陷阱嗎?未必。
比如肉菜市場,它的特點是分割槽售賣,葉菜區、海鮮區、乾糧區以及生肉區井井有條,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生肉攤位上方永遠懸掛著一盞紅色塑膠燈。
燈泡周圍蒙上紅色塑膠,成了一種古老而心知肚明的假濾鏡。/方詠心攝
不管是隔夜肉、冷凍肉還是新鮮分割肉,在紅色燈光的籠罩下都新鮮通紅,即便在大型商超,找生肉區的最快方式也是找那一排紅色燈罩。
當然,這種延續幾十年的慣用伎倆已經騙不過主婦了,真正隱蔽的是病死肉交易。
在隱蔽的私人屠宰場,麵包車一輛接一輛,屠宰好的病死肉成批轉至鬼市低價售賣,那些不求質感的肉製品企業、包子鋪老闆、大鍋飯食堂在此挑揀、進貨,重回天日的病死肉搖身一變,變成小學門口5毛錢一包的不知名辣條、地鐵站出口2塊錢頂飽的油炸肉餅、農貿市場上懸掛甩賣的灌腸臘肉,根本防不勝防。
小學生口中可好吃的辣條,已經不止一次登上“3·15”的舞臺了。/@央影片
根據公安部前年的統計,總共有3800多個黑工廠、黑作坊被一舉搗毀,在這些打擊犯罪的行動背後,是無數個消費者在醫院查出了有機體感染、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他們除了撥打12315、在團購平臺寫差評、上傳偷拍影片曝光以外,似乎很難挽回更多、索賠更多了。
《1818黃金眼》曾經曝光過一個臨期黑牛肋條發酸的投訴案例,超市負責人給出的解決方案是:
“目前我們先給商品進行退貨,給使用者20元優惠的補償,先以表誠意,接下來我們希望等到12315對於商品品質的正確判斷,然後我們再看後續的情況。”
負責人的回覆是:“根據App上顯示,這個肉發黑發酸是正常的。”/Bilibili@1818黃金眼
然而,那盒肋條一直在李先生的手中,並沒有任何機構來取樣,彈幕裡對於該負責人的“20元優惠補償”報以掌聲:“最新黑色幽默作品——《誠 意》。”
在這起小小的消費者維權案例裡,我們很清晰地看到了踢皮球的軌跡:
從商超負責人踢到供應商腳下,從供應商踢到12315腳下,從12315踢回消費者腳下,李先生只能拿著一天比一天黑的商品,把皮球交給記者,請求曝光。
所有的責任方都在踢皮球,消費者的維權過程並不輕鬆。/Bilibili@1818黃金眼
踢來踢去,李先生永遠不知道這盒肋條的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
表面上看,這是一次維權的失敗,實際上這是生鮮供應鏈的陳年軟肋,再一次被投訴踢中了。
生鮮市場的難題,不只是維權
今年上半年,中消協收到的食品類投訴高達37365件,從醬牛肉到生芹菜,從連鎖火鍋到夫妻小店,從私改標籤到違法冷藏,後廚房的菜籃子一個轉身就變得不乾不淨。
如果我們把攝像頭拉得更遠一點,就會發現不單單是餐飲,整個生鮮市場這塊肉都沒想象中那麼容易吃。
生鮮零售最大的難題,從來都是供應鏈問題。/《國產凌凌漆》
從最直觀的採購成本上看,以豬肉為例,如果簡單地把市場主體分為批發商和個體戶,那麼批發商在購買生豬時就開始了第一次利益出讓;
在運輸生豬的過程中,除了承擔運輸本身的費用之外,還要算上生豬在途中排糞排尿損耗的重量,這是第二次利益損耗;
從養豬場到豬肉檔口這段路,就是一個不斷減重削利的過程。/圖蟲創意
最後送到屠宰場拔毛去內臟,一頭生豬的出肉率一般為75%—80%,再加上屠宰人工費,基本走完了批發商這一環的成本疊加。
那麼市場檔口的個體戶便要靠市價去覆蓋之前的所有成本,難就難在這裡。
由於肉製品的保質期短,一旦胴體分割擺上貨架之後,便只有一次以鮮肉身份出現的機會,再次出售必須充分給予冷凍肉、剩肉、隔夜肉的提示,低價出售,不得隱瞞。
沒有按照規定走流程貼標籤的食物,將被直接沒收。/@央影片
倘若儲藏條件把握不好,肉質酸敗發黴,便不再符合國家規定的食品安全標準,誰也沒權利把它塞進絞肉管裡,絞出一條一條混雜著香料的肉腸。
這是供應鏈管理難度給員工扔下的一塊燙手山芋,省錢和保質兩者此消彼長,唯一能解決矛盾的就是營銷策略。
只不過,連家門口那個號稱“不賣隔夜肉”的小店錢大媽,用階梯式打折的促銷方式都無法保證當天的鮮肉全部售罄,主打“量販”的大型商超更不可能達成這一天花板KPI,於是商家的“變質”逐利便開始了。
而種種違規操作最終引爆的,便是我們在新聞報道中看到的事後投訴、差評、維權、暗訪、曝光、罰款、致歉。
外賣App的評論區,總能看見一排吃壞肚子的控訴,以及被甩上來的食物證據圖。/@央影片
每一次醜聞都是一次陣痛,在這些翻車事件背後,是中國的大型生鮮商超從2001年開啟局面至今,早已在線上買菜和社群團購的夾擊中陷入了瓶頸。
2016年,盒馬鮮生這一零售炸彈,把帝王蟹、藍鮑魚和巖龍蝦裝進精光透亮的玻璃缸裡,曾經的生鮮巨頭永輝超市還在大黃魚和皮皮蝦中遨遊,新一代主婦早已紛紛轉頭,扎進了盒馬自動揀貨、分發、配送的“水族館“裡。
沒有人能輕易拒絕大水缸裡的波士頓大龍蝦,和旁邊磨刀霍霍的廚師長。/圖蟲創意
就連那一句“3公里以內承諾半小時送達”的廣告語,也成功催生出了社畜豔羨的“盒區房”,而老百姓家門口的永輝超市,就這樣一步步敗給了小區門口的錢大媽、盒馬mini和都市鄰居。
便宜、快捷、齊全、貼心,是線上生鮮團購的殺手鐧。
開啟微信聊天介面,下滑湧出的團購小程式不下30種,蔬果欄的進口牛油果一顆2塊3毛,輸入支付密碼後送貨到家,生鮮電商這一逐漸擁擠的賽道上,不知不覺把大於500平方米的商超甩在了最後。
消費者永遠都需要生鮮,但大型商超恐怕難再受寵。
中國人的味蕾,並不好騙
在中國的生鮮賽道上,跑贏對手的關鍵並不是送貨速度,更不是翻車後致歉的公關力度,而是食物本身的新鮮程度,新聞報道中的一次次維權,其實是來自東方人味蕾的一次次無聲抗議。
在中國的飲食哲學裡,“鮮”字的分量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單從文學作品對它的提及頻次中便可略窺一二。
古人曾作詩:“不知其至美所在, 能居肉食之上者, 忝在一字之鮮。”/《紅樓夢》
杜甫描寫鯽魚湯時只有寥寥10字:“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而老子在《道德經》中推崇道法自然,講究“為無為,事無事”,遞推到飲食文化上就是“味無味”。
所謂無味,也就是新鮮,李漁曾經為此寫過詳細的烹飪攻略:“魚則必須活養,候客至旋烹。魚之至味在鮮,而鮮之至味,又只在初熟離釜之片刻。”
古人吃荔枝講究時令到這種程度,如今很多食材卻早已雞沒雞味、菜沒菜味了。/《圓桌派》
這也是為什麼幾千年後的今天,零售賽道上一直有關於“新鮮”的故事可以講。
但殘酷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支付得起大玻璃缸裡的現宰龍蝦,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996的追趕中每天從菜市場拎回一筐活魚,廚房早已不屬於工薪族,眼前崛起的是一家家連鎖火鍋,以及逐漸麻痺的味覺。
麻辣能給你快樂的內啡肽,也能悄沒聲地給你混進臭魚剩菜。/《沸騰吧火鍋》
新世紀以來,中國人的下館子屬性逐漸鮮明,尤其是川渝口味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俘獲南北食客,萬物皆可涮鍋,隨訪一線城市的網紅火鍋店,辣鍋通常是銷量最高的一類鍋底。
走進自選配料區,除了標配醬油,還有香菜、蒜蓉、香醋、尖椒、蔥花、蠔油等重口味蘸料,不管涮的是豬肉還是牛肉、臭肉還是鮮肉、真肉還是假肉、隔夜肉還是現殺肉,從鍋裡一提、往醬裡一滾,吃到嘴裡都沒太大區別。
越看不清湯底的顏色,越是吃貨的天堂。/《沸騰吧火鍋》
在8月份被官方處罰的7家餐飲企業中,有3家都利用了這種重口味特性狸貓換太子。
比如胖哥倆的招牌菜色肉蟹煲,主打“爆炒燜煮、高湯收汁、醬香濃郁,最大程度激發精心配比的香料分子”,這一鍋濃稠的深紅色湯底,就是偷樑換柱的溫床。
事發之後,胖哥倆決定在北京嘗試讓消費者自選螃蟹。/@北京頭條
8月23日,胖哥倆在媒體的暗訪影片中翻車,一家主打現殺現賣新鮮螃蟹的連鎖火鍋品牌,把隔夜蟹肉端上了餐檯,這無異於自砸招牌,也與古人“食魚者首重在鮮”的理想徹底脫開了干係。
希望這次道歉等來的,不是下一次道歉。/@經濟觀察報EEO影片
“摘之務鮮,洗之務淨”,原本是清貧詩人案板上的美學,如今看來,將它刻在餐飲企業家的腦門上也並不為過。
其實,中國醫學裡還有一句隱藏的生鮮售後囑咐,是對21世紀餐飲大拿們的遙遠勸告,出自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的記載:“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
汙魚穢飯吃到肚子裡傷的是顧客,盛到檯面上,反噬的就是各大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