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統計局釋出的官方資料來看,10月份全國城鎮失業率為4.9%,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4.2%,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而20一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調查失業率更高。
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2%,與上月持平。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
1、資料背後的隱憂
從這組資料有人看出了青年就業形勢的改善。
也有人就此發起疑問,為何青年就業率不及中老年群體。
換句話說,青年人的失業率居高不下,而中老年的失業率持續走低。
部分網友認為這是很正常的,青年人有活力,有資本失敗,他們不會為了生活的苟且而放棄理想的追求。
因此,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他們會很容易不滿意。
可以說,寧缺毋濫的個性深入現在青年人的骨髓,選擇離職或者暫時不去找工作的人數,也就會逐漸增加。
而那些中老年人,經過這麼多年的社會磨鍊和對自身的心理糾偏,更容易比青年人看清自身以及所處的社會位置。
也就不會像青年群體那樣,一看到工作福利不夠、工作環境和薪酬不滿意,或者老闆沒注意照顧自己的小情緒,就興沖沖地辭掉工作。
而作為很多小微企業主,經過這些年和年輕人打交道之後,年輕人是更有活力些,但是不夠務實、對工作極為挑剔,動不動就來個“詩與遠方”。
這種經常性的人員變動,起初在年輕後備軍充足的情況下,到沒有什麼影響,反而成為公司宣傳自己朝氣勃勃的態勢。
但隨著人口結構的不斷調整以及經濟形勢的變化。
為了控制用工成本等,很多企業更加傾向於那些更“忠心”於和企業同舟共濟的中老年群體。
2、資料統計同個人選擇和感受的偏差
當然有一部分批評到,並非年輕人不務實,不願去從事“底層性”和基礎性工作。
相反,他們其實更加務實了,因為他們看過自己的前輩,很多辛勞一輩子,最後換來沒有保障的前程。
那種隨時會失業的恐懼感,讓不少年輕人選擇考公之路,而不少人為了提高命中率,寧願暫時不去工作或者辭掉工作,專心備考。
而這也一定程度上,會體現在青年群體的失業率和就業率的資料統計上。
加上網路自媒體的火爆,讓不少年輕人看到了另外一種選擇。
當然,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另一個原因,應該就是不少行業的企業倒閉數量也在增加中。
以至於青年人可以選擇上車的機會變少了。
例如在吸納就業人員較多的餐飲業和旅遊業,根據天眼查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它們登出企業數量分別為181557家和25402家。
當然,也有資料顯示同期增長企業數量為181557家和82515家。
因此,有人就根據這一資料對比得出結論,中國經濟正在持續回暖。
不過,不少網友吐槽道,一看得出這個結論的作者就沒有創過業和生活體驗。很多企業即使是倒閉了,也會因為財務和查賬等問題,而選擇不去正規登出。
無論是社保還是企業登出資料,都無法真正地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
還有另外一部分人反問道,
多久沒看到新電影?今年出去吃了幾頓飯?
不少培訓機構壓根就沒讓開業?
並就此列舉了一組個人消費資料來支援自己的觀點。
例如以前自己每年都會去電影院看5、6次電影,一個月出去吃飯20多次。今年以來,因為經濟原因,這些活動基本縮減到4次左右。
買衣服的開支更是從之前平均三、四個月的19000塊左右,減少到目前的96塊錢。
也就是說,三個月內就買了件地攤貨。
除此之外,往年這個時候,都會出國旅行度假,現在也就只能選擇窩在家裡刷文章和看小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