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4秒,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發生里氏8.0級地震,震中位於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西南方,全國25個省市都有明顯震感。根據日本氣象廳的資料,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這也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災害最為嚴重,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大地震。
地震發生後,位於震中的汶川、茂縣等地區通訊和交通中斷,與外界失去了聯絡。此時全國上都迫切想知道災區內的情況,以便對災區進行救援。如何儘快進入災區、瞭解災情,人們把希望寄託在了空軍空降兵的身上。
中國空降兵部隊是一支比較特殊的部隊,這支部隊是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空降兵15軍的前身是中野九縱,首任司令員是後來擔任國防部長的秦基偉將軍,解放戰爭期間,中野九縱參加了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等戰役,為全國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1952年的上甘嶺戰役中,15軍在軍長秦基偉的指揮下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血拼43天,美軍向這個區區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傾瀉了190萬炮彈,5000多枚航彈,把上甘嶺的每一塊石頭都炸得粉碎,但是在付出了傷亡2.5萬人的慘烈代價後,還是沒有拿下來。戰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說道:“死人太多,在鐵三角的猛烈戰爭,事實上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戰爭。”
上甘嶺戰役,15軍一戰成名,1959年,林彪擔任國防部長之後,十分重視空降兵部隊的發展。他對眾人說:“空降兵軍的組建,是應當從陸軍部隊調戰鬥英雄、模範功臣來,要調一個戰鬥經驗最多、仗打得最好的軍改成空降軍。”
經過認真地挑選和籌備,1961年3月,中央軍委從全軍挑選出三個軍,分別是第38軍,第一軍,第15軍,交給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挑選一支,組建中國第一支空降兵軍。這三支部隊都是我軍的王牌部隊,有過光輝的歷史,但是劉亞樓上將還是選擇了15軍,他說道:“15軍是個能打仗的部隊,他們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不僅在中國,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有個15軍。”
戰爭年代,15軍將士挺身而出,共赴國難。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全國人民,甚至是全世界人民又重新注視著這支擁有光輝歷史的部隊身上。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在湖北駐訓的15軍軍長王維山少將也感覺到了非常明顯的震感。下午四點鐘左右,上級來電話瞭解部隊情況,15軍軍長王維山少將感覺到部隊要緊急出動了,立刻下令空降兵15軍全體官兵進入戰備狀態,所有降落傘都進行檢查。
王維山是河北人,上初中時經歷過地震,知道地震的情況有多嚴重,所以他下令每名士兵戴上頭盔,穿上傘鞋,能背上的東西都提前準備好。除了準備必要的食物外,還命令各部隊從領導到士兵,每個人都帶著大鍬大鎬,準備救人。5月14日,空降兵15軍接到總參謀部命令:由於災區通訊和交通中斷,立即傘降人員進入茂縣,執行通訊聯絡、災情勘察、情況上報任務,為上級決策提供依據!
王維山立刻在成都某軍用機場為即將執行茂縣傘降任務的小分隊進行戰鬥動員。王軍長說:“我要你們每個人都一定平安回來!”
空降兵15軍軍長王維山將軍有過400多次的跳傘經歷,他深知這次任務的艱鉅性。因為這次空降地區的地形十分複雜,全部為陡坡懸崖,無著陸地點,這次跳傘還是在5000米的高空跳傘,再加上空降地區連日陰雨連綿,戰士們需要在雲層上空跳傘,雲下條件一無所知,全靠傘兵自己控制。
王維山將軍迅速挑選了15名首批空降茂縣的小分隊,這支小分隊全是空降兵骨幹,都有100次以上的跳傘經驗,不少都是空降兵的特種兵,這些特種兵熟悉地形學,從體能、滑繩降、跳傘技術、負重、野外生存經驗等幾方面都有優勢,另外還有空降兵的通訊人員,他們負責給指揮部彙報情況,並且能引導和指揮飛機下一次空投、空降。當然,還得有一位素質比較全面的指揮人員,他們對傘熟悉、對空投熟悉,同時也有獨立指揮小分隊完成任務的能力。
實際上,這支小分隊就是由特種作戰分隊和氣象引導分隊組成的一支特殊部隊,他們這支小分隊雖然人數少,但是有獨立作戰的能力。空降兵研究所所長、48歲的大校李振波擔任這支小分隊的指揮員。李振波是空降兵部隊中一名組織、指揮和技術全面的複合型軍官,也是空降兵部隊最好的空降空投專家。不過在行動之前,他們還是寫好了遺書。
5月14日中午12時左右,一架運輸機飛到重災區茂縣上空。當時機飛機除了5名機組人員,還有100名官兵,按計劃第一分隊的15名隊員將首批傘降,第二分隊的85名隊員將第二批傘降,此時的氣象條件十分惡劣,外面還下著大雨。
運輸機一步步接近震中茂縣災區,並開始在其上空盤旋,尋找最合適的傘降時機,當時的氣象條件依然十分惡劣,並不適合傘降。但當時災區的情況已經十分惡劣,數十萬百姓被困在災區和外界失去聯絡,生死不明,所有的國外記者也都在關注著這支號稱中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首次公開亮相,15軍空降兵的勇士們面對挑戰,沒有畏懼,而是選擇了迎難而上。
飛機在天空盤旋了幾分鐘後,飛機下方的雲層突然散開一個傘降視窗,透過這個視窗可以看到茂縣城關大橋,於是傘降指揮官立即抓住瞬間即逝的有利時機,果斷下達傘降命令,李振波大校第一個躍出機艙,緊隨其後的是6名傘降隊員。瞬間內,雪白的傘花朵朵綻放,飄向茂縣。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當時茂縣上空的氣象條件十分惡劣,七名隊員跳下去後,原本開啟的雲層又合攏了,運輸機不得不繼續在上空盤旋。大約過了七八分鐘,雲層中傘降視窗再次出現,8名傘降隊員沒有絲毫猶豫,抓住有利時機,迅速躍出機艙。可是這之後,雨越下越大,準備第二批傘降的85傘兵只好坐在運輸機裡,繼續在上空盤旋。
但是空降也並不是那麼順利的,由於跳傘時海拔較高,有些跳傘隊員的開傘器沒有開啟,只能手動開傘,而還有的隊員開傘器則提前開啟,隊員又得憑藉自身的經驗和技術控制不穩定狀態下的降落傘,最後15人還是成功降落了。
15名傘兵成功降落後,運輸機已經第三次在茂縣上空盤旋。機艙裡,準備第二批傘降的85傘兵分成兩排站了起來,準備強行跳傘。但是第一支小分隊很快傳來訊息:地面地形情況複雜,不利於大隊人馬實施高空傘降;天氣又在變壞,而且剩餘85人所用的傘具都是圓傘,不像他們所用的翼傘那樣靈活抗風,所以建議取消剩餘人員的空降行動。最後上級決定,取消第二批傘降行動。
在接下來七天七夜的行動中,這15名勇士在斷水,斷糧,缺乏藥品的情況下,每天行走山路30公里,先後在茂縣、汶川沿途選擇機降場6個,指揮引導機降、空投20餘架次,尤其是在茂縣南鎮牟託村勘選的空投、機降點,一舉解除了附近鄉鎮10萬受災群眾和傷病員的困境。
時至今日,那場讓國人悲痛的地震已經過去了13年,15勇士中的很多人也已經從部隊中退役,但是他們的名字不應該被忘記,這15名勇士分別是李振波、王軍偉、李志寶、殷遠、郭龍帥、李亞軍、趙海東、趙四方、雷志勝、劉文輝、王磊、餘亞賓、任濤、李玉山、向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