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我國關鍵軍事裝備進展
11月25日的國防部新聞釋出會,總結了十三五期間我國骨幹軍事裝備的建設成就,這個總結短小精幹,基本把我軍官方認為骨幹裝備進展情況總結全了。也就是說,從2016-2020年,我軍在關鍵軍事裝備上有哪些進展,這裡官方總結好了。
我覺得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對短短的幾句話的總結進行學習,就能夠獲得大量的資訊量,從而對我國過去的五年(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我國關鍵軍事技術的進展有總體的瞭解。
首先是陸軍裝備:15式新型輕型坦克,遠端箱式火箭炮,直-20直升機(也有海基版)列裝部隊。
這裡先說下這個“遠端箱式火箭炮”,這款對於臺獨非常適用,是在2019年國慶閱兵中首次亮相,南京理工大學官方微博曾經發文介紹過其總設計師湯祁忠,因為湯總師的本科四年就是在南京理工大學讀的。
該文提到,該型火箭炮:2013年專案立項,2019年完成列裝定型,湯總師說,起步很艱難,每天都有難題出現。
這套武器系統的關鍵技術有120餘項,其中有20多項是核心的關鍵技術,是瓶頸技術。
1:十五分鐘就可以教會一個完全沒有任何武器知識的人進行精準操作 ;
2:射程可以達到300公里,且打擊精度非常精準;
3:自動化的裝彈系統,原來裝一車彈藥需要一個小時,現在裝一車彈十分鐘就可以完成操作;
4:該武器系統遵從了低成本的設計理念,成本是導彈的三分之一,既能打得遠打得準,還能打得起。
當然這款火箭炮,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未來在臺海作戰,可以直接在大陸進行跨海峽對臺獨頑固勢力進行火力覆蓋打擊,這個意義重大,畢竟成本比導彈低,而且在西南方向震懾印度也是很有軍事意義的。
再說下直20,這個是戰術通用直升機,有陸基型和海基型,是哈爾濱的哈飛的代表作。我們可以看下哈飛2021年11月1日的公眾號中,在號召全公司員工抗擊疫情時,特意列舉了哈飛歷史上的高光產品,
一個是直九的國產化,10年時間跨越西方發達國家30年走過的路,另外一個就是直20。
查詢了下,直九是1980年引進的法國SA365海豚直升機的專利和生產權,之後再國產化的,而直20則是哈飛自主研發的代表作。
直20也是在2019年國慶閱兵中首次亮相的,至於其意義,我們用總設計師鄧景輝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話,這款直升機可以實現中國960萬公里自由的全疆域飛行。
在以往高原地區由於空氣稀薄,同時旋翼容易結冰,曾經高原地區的直升機我們只能用國外進口,鄧景輝特意提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在電視螢幕上看到我們使用的是國外的飛機(例如美國的黑鷹),而直20的出現結束了能執行這一任務的國產直升機的局面。
要解決高原飛行的問題,難度最大的就是解決旋翼除冰這個世界性難題,
研發團隊四上高原,四進高寒,並且通過了南邊溼熱環境的考驗。2018年2月,直20在西部海拔5000餘米的高原地區完成了最後一次試飛驗證,這也是直20首次在真實惡劣環境下驗證旋翼除冰技術,試驗最終圓滿完成,中國也成為全球第四個攻克直升機旋翼防除冰技術的國家。
另外作為一款10噸級的戰術通用直升機,既可以用於陸地,也可以上艦,具備多種用途,比4噸級的直九運輸能力,裝置和武器攜帶能力都大大提升,對於臺海方向的作戰也能帶來極大的戰鬥力提升。
然後是海軍裝備: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其實就是山東艦),075兩棲攻擊艦,055萬噸驅逐艦下水入役。不過這裡沒有提到潛艇的進展。
這裡面山東艦是2019年12月在三亞服役交付海軍的,官方說山東艦是首艘國產航母,因為遼寧艦是從蘇聯的瓦良格號改裝的。
而075兩棲攻擊艦的首艦是2019年9月在上海下水,2021年4月在三亞首艘交接入列的,儘管官方沒有正式公佈,但一般認為其是四萬噸的排水量,就是下圖這艘,目前唯一服役在列的,後面陸續還會有新艦服役。
兩棲攻擊艦的意思就是可以從海上和空中兩個方向攻擊登陸,
即可以看成是直升機航母,又可以看成是船塢登陸艦,可以攜帶氣墊登陸艇,主戰坦克,裝甲車等等,從空中和海上向登陸地點投送部隊,直升機還可以提供火力支援。
當然也可以起降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鬥機,只不過我軍目前沒有裝備這種型別的戰鬥機。
未來如果加裝彈射器,那麼還可以起降固定翼無人機,搞成無人機航母,等更下一代的076兩棲攻擊艦出來就知道了。
從上面也可以看出來,我國在為了臺灣統一在緊鑼密鼓的做好軍事準備。
至於055萬噸大驅,首艦南昌號是2020年1月正式入列的,目前已經有3艘服役。
因此在海軍方向,十三五期間我們只是剛剛把國產航母(山東艦),075兩棲攻擊艦,055萬噸大驅搞出來,在服役數量上還很少(目前2021年11月已經服役的只有2艘航母, 其中一艘改裝,一艘國產,1艘075兩棲攻擊艦,3艘055萬噸大驅),十四五期間還要提升數量,並且要形成戰鬥力,尤其期待003號電磁彈射航母搞出來,當然還有傳說中的076.
空軍方面:殲20飛機,殲-16飛機,殲-10C飛機代次搭配,形成實戰能力。
這裡面雙發的殲20和單發的殲-10C主要執行對空作戰,而基於殲11BS戰機發展而來的雙座雙發殲-16殲擊轟炸機,除了對空作戰之外,具備強大的對海,對陸地攻擊能力,是國產殲轟7飛豹戰機之後新一代的產品,是我軍執行對地和對海攻擊任務的主力戰機。
殲16在空中對抗時也有很強的戰力,出過金頭盔飛行員。2021年3月,央視軍事軍迷之眼欄目,採訪了一位殲-16飛行員——北部戰區空軍飛行教官王崧羲,他在評價殲16和殲10C的空戰能力時說,
“去年我們有一次這樣的機會,和殲-10C這種同一時代的戰鬥機進行空中對抗。在整個對抗過程中,基本上我們是平分秋色。實際上來說,也分不出來一個高低勝負。但是我個人感覺我們的優勢在哪兒?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是雙艙,我們是雙發,我們有兩個人四隻眼睛,在空中可以起到一個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所以相比來說更為有優勢!”
殲20,殲16和殲10C已經是我軍戰機的三劍客。當然了十四五(2021-2025年)期間,艦載四代機和轟20的服役是我們最期待的了。
火箭軍方面:東風-17導彈,東風-26導彈等批次裝備,前者是高超音速中近程,後者是中遠端。
對於東風-26導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2018年4月26日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說已正式進入火箭軍戰鬥序列。吳謙同時介紹,東風-26導彈戰鬥部核常兼備,既可遂行快速核反擊任務,也可遂行常規中遠端精確打擊任務;
打擊目標陸海兼備,具備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精確打擊能力。
其實很清楚,東風-26是可以用來打航母的。
另外就是東風17,是在2019年國慶閱兵上首次亮相,用《環球時報》的報道的標題來說,是“中國首款高超音速武器系統”
《環球時報》進一步闡述:
“通常認為,飛行速度大於5馬赫,並能在大氣層以及跨大氣層區域依靠稀薄大氣特性進行高機動飛行,執行打擊任務的武器裝備就是高超音速武器。高超音速武器以其高速度以及高機動的特性可以突破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對致力於透過反導技術優勢取得軍事霸權地位的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堪稱是一種顛覆性的武器裝備。”
因此東風17的速度至少在5倍音速以上,當然至於網上說10馬赫,20馬赫的,這個我們就不知道了,畢竟我國官方並沒有公佈效能資料。
這個速度意味著飛行時間極短,敵方將沒有時間做防禦準備,標準的音速(空氣中)是1224公里每小時,可以算下假設是10馬赫(時速超過1.2萬公里)的速度,飛行1000公里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從過去五年的關鍵軍事裝備進展來看,我國的軍事技術顯然在突飛猛進,同時已經具備了保衛國土,以及解決臺灣問題的能力。
但是我們又能強烈的感受到,我們還需要抓緊時間把003電磁彈射航母,艦載四代機,轟20戰略轟炸機,076兩棲攻擊艦,新一代核潛艇等骨幹裝備搞出來,同時這幾年以及未來幾年新服役主戰裝備,還要批次建造,數量也要上去,要大批次的形成戰鬥力。
未來幾年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