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法裡有句古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20世紀的現代戰爭中,打仗打的也正是一個國家的後勤。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軍隊的後勤工作究竟都怎麼樣?哪一支軍隊的後勤才是二戰中真正的後勤之王?今天,我們就來做出這樣的一期盤點。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澳大利亞軍:把瓶裝水帶向世界
一直以來,人們都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部隊叫做“少爺兵”,但是澳大利亞軍隊後勤的土豪程度,卻是鮮為人知。澳大利亞部隊的後勤伙食供給不僅十分豐富,而且更是把瓶裝水這種發明從大洋洲帶到了全世界。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英國紛紛向日本宣戰,而那時的澳大利亞仍然臣服於英國。因此,昔日裡平靜的大洋洲也被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然而,澳大利亞雖然參戰,但是除了北部群島和達爾文港曾遭到過日軍的襲擊外,本土並沒有受到過過多的攻擊,這就為澳大利亞軍隊的後勤保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在和日軍作戰的過程中,澳大利亞後方不僅能夠為前線計程車兵提供充足的麵包、罐頭等基本的食品,而且澳大利亞計程車兵和美國的少爺兵一樣,能夠擁有可口可樂、口香糖、冰激凌這樣的零食補給。而且,澳大利亞士兵還有美國少爺兵
們吃不到的食品:海鮮大餐。除了澳大利亞士兵可以在戰爭中吃到海鮮以外,紐西蘭計程車兵也在戰爭中有海鮮食品的配給。
但是,澳大利亞後勤對世界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他們在軍隊中大規模配給了瓶裝水,這讓長期海上作戰的澳軍能夠得到充足的水分補給,而且比就地取水的其他國家士兵患病率更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瓶裝水也從軍用物品變成民間飲料,走向了世界。
美軍:少爺兵的部隊
澳大利亞單兵的口糧之所以能夠不亞於美國的少爺兵,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澳大利亞參戰人數有限,本身就是資源豐富卻地廣人稀。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稱為“少爺兵”的美軍,則真正展現了美國強大的後勤補給實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共有1400萬人投入戰場,而美軍能夠供給給1400萬人人均少爺兵的待遇,也能從側面看出美國當時堪稱變態一樣的恐怖生產力。美軍之所以擁有強大的後勤能力,也要歸功於當時美國的船隻生產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的後勤補給主要是靠一種名叫做“自由輪”的運輸船來進行運輸補給,而從戰爭開始到結束,美軍一共造了大約3000艘這樣的自由輪,德軍的潛艇雖然在大西洋經常死咬美軍不放,但是美軍制造自由輪的速度,比德軍擊沉自由輪的速度甚至還要快。
那麼,在自由輪的保障下,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伙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按照美軍的軍糧供給劃分,一共分成了A、B、C、D四種不同等級的口糧,其中A類口糧是美軍當中最好的口糧,都是新鮮的食材,比如蔬菜、水果和鮮肉,而B類口糧則是半加工口糧,需要美軍在食用的時候進行加熱處理。C類口糧就是我們常見的罐頭,主要是土豆、臘肉、通心粉之類的食物,而D類口糧則是濃縮巧克力、可口可樂之類的零食。
但是,不要小瞧美軍的D類口糧,雖然在今天巧克力已經成為了普通的食品,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D類口糧中的巧克力卻是妥妥的奢侈品。為美軍生產巧克力的公司,是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家荷西公司,當時軍方特別要求這家公司要研發一種耐熱的巧克力。這讓在北非戰場的美軍,都能吃到這種容易在高溫下融化的奢侈品。此外,美軍為了防止罐裝食品遭遇德軍的毒氣襲擊,特地在食品罐的隔層裡裝了一層木屑。後來,土豪的美軍用菸草代替了木屑作為填充物,這更讓前線的美軍裡的癮君子爽翻了天。
英國軍隊:有了少爺病,沒有少爺命
由於英、美兩國文化制度上的相似,英國軍隊也十分重視給前線士兵的口糧。在不列顛空戰中,雖然英國本土的食品加工工廠曾遭遇過德國有針對性的打擊,但是在丘吉爾的領導下,英國軍隊的後勤卻還是能得到基本的維持。
和美軍士兵相似的一點是,在英國的軍隊裡也能吃到和美國軍隊一樣的鮮嫩牛肉罐頭,而且還要糖果、乳酪之類的零食作為主食之外的配給。此外,英軍要比美軍好的一點是,英國部隊因為在當時還有龐大的熱帶殖民地,因此供給給英國士兵的水果伙食,是要比美軍要好很多的,這讓美軍有時候看了都會流口水。
但是,在戰爭後期,英國士兵卻眼睜睜看著配給自己的水果,被美軍士兵享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來,在二戰後期,英國每個家庭的經濟因為戰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為家庭生計所迫,有不少英軍士兵在歐洲作戰的時候,就把配給給自己的水果賣給了美國士兵,這讓美國的少爺兵在後期水果供給上的待遇最終還是超過了英國軍隊,而心繫妻小的英國士兵只能是欲哭無淚。
德國軍隊:同樣是上戰場,差別卻很大
德國軍隊在戰爭前期之所以能有排山倒海一樣的架勢,壓倒其他國家的部隊,這也和德軍的後勤補給能力是分不開的。那個時候的德國,為了保障軍隊後勤的供應,甚至提出了“因地置糧”的戰略,這個戰略的內容,就是德國軍隊每到一處,就會調動這個地方向家鄉郵寄食品的包裹,無論是購買、搜刮還是徵用,最後都必須用到當時的軍隊裡面,在對付蘇聯的東線戰場上,德軍更是明確提出了:每一寸土地,都必須用在後勤上的口號。
那麼,德國東線部隊士兵的口糧,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當時德國東線部隊的主要食物,是黑買麵包和土豆,還有紅酒來提振士氣。除了這些以外,德軍也有和美軍、英軍一樣,配給類似的巧克力、果醬和乳酪之類的食品。但是,等到戰爭後期,德國軍隊因為暴雪天氣、泥濘地形等種種原因,東線計程車兵就只能吃得起土豆了,而本國公民的食物配給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在1942年只能保證每日攝入2400——2700卡路里左右的食物。
此外,另一個讓德國士兵在戰爭後期無法容忍的地方,就是德國北非士兵和德國西線士兵的待遇差別實在太大:東線戰場的德軍,能吃得到果醬,喝的上紅酒,而北非戰場作戰計程車兵,只能吃到黑麥麵包和土豆,偶爾會有義大利提供的罐頭來給他們調節口味。但是,義大利的伙食雖然對自家人很好,但是對德軍來說確實差點意思,在北非軍營中,德軍給義大利罐頭起了一個特別的外號:墨索里尼的屁股,這也足以證明當時北非德軍的伙食待遇是有多差了。
蘇聯軍隊:伏特加,大列巴
在東線戰場上,德國和蘇聯的較量不僅僅是兩國指揮官、工業實力的較量,更多也是後勤力量之間的比拼。而蘇聯軍隊最終也是在後勤上徹底拖垮了德國軍隊,從而獲得了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
蘇聯軍隊的口糧配給,並沒有像澳大利亞軍隊、美軍那樣奢侈,最主要的食物便是蘇聯產的黑麵包,外配有白菜湯、酸黃瓜和鹹魚幹。黑麵包的口感對於其他國家計程車兵來說,是十分難吃的,很多其他國家計程車兵如果是初次品嚐黑麵包,都會把它當做劣質食品。但實際上,蘇聯的黑麵包中添加了糖、鹽等各種單兵維持體能必需的食材。此外,黑麵包發酵、加工的過程中,也含有大量的生物酶,這讓蘇聯士兵的患病率反而很低。
而蘇聯軍隊中另一種不可缺少的配給,就是伏特加酒了。伏特加酒是以穀物和馬鈴薯發酵而成的飲品,也是世界上酒精度數最高的酒類飲料,酒精度數高達95%。前線情況緊急時,蘇軍也會用配給的伏特加來充當醫用酒精。此外,伏特加酒也確實是蘇軍當時衝鋒不可少的飲料,主要是用來壯膽和禦寒。
但是,被包圍的蘇聯軍隊,伙食就並沒有像前線的其他部隊待遇那麼好了。被德軍包圍的列寧格勒城中,因為食物奇缺,蘇軍不得不將木屑混入麵包中來當做食物填充劑,而城中被吃掉的皮帶、老鼠,更是不計其數。
日本軍隊:前後差別過大
最後我們來盤點的是日本軍隊,日本雖然國土狹小,但是為了鼓勵國民去報名參軍,在食物配給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就拿日本的陸軍來說,他們的主食是常見的飯糰,但是配菜卻也有魚肉罐頭、餅乾、鹹菜、泡菜和福神漬等各種五花八門的食品。此外,日本陸軍也有和美軍一樣配給給日軍糖果當零食的習慣。因此,日本的軍隊也確實會拿糖果來哄騙當時村內的小孩,誘惑他們來說出軍隊的情報。
但是,日本海軍的食物配給,要比陸軍的食物配給更加奢侈。除了米飯配給之外,日本海軍還會給自己的軍隊士兵配備上海苔、魚乾、炸雞、牛肉等各種各樣的食物。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後勤差別,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陸兩軍互相看彼此不順眼的原因之一。但是,令海陸兩軍都沒有想到的是,等太平戰爭後期,兩軍之間的伙食差別也就不大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同時也因為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潭,日本本國的經濟水平也是越來越差,嚴重影響了日軍的後勤供應。之前日本士兵前線的豪華餐飲被慢慢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叫“日之丸快餐”的食物,所謂日之丸快餐,就是指一盒米飯配上一顆紅色的梅子,形狀酷似日本國旗,這被日本軍方鼓吹是士兵的“提神愛國之餐”,但謊言之下,卻無法掩蓋日本國力日衰的事實。
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美軍困在島嶼上的日本兵,更是到了吃人、吃戰友的程度,在1944年的父島戰場上,有幾名美軍作戰任務失敗,被日本兵俘虜,最後做成了人肉壽喜鍋。日軍這麼做的原因,除了對美軍痛惡之外,就是因為後勤供應越來越差,後來日軍在父島吃人的事件,經過東京審判的曝光才最終被世人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