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唐詩》第772卷的第五篇,收錄的這首唐詩名稱是《題龍陽縣青草湖》,作者是唐溫如,一位非著名的詩人。正因為他是非著名詩人,所以《全唐詩》將作者唐溫如列入所謂“無考”(沒有證明材料,無法考證之意)之列的詩人。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首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詩吧:
西風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
滿船清夢壓星河。
詩意:
秋風吹皺了洞庭湖上的水波,
一夜的哀思使湘君白髮增多。
醉後不知天倒影在寧靜水面,
我擔心滿船的清夢壓碎銀河。
龍陽縣,古地名,是現在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青草湖,古代五湖之一,又名巴丘湖,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西南,因湖的南岸有青草山而得名。北面有沙洲與洞庭湖相隔,水漲季節,大水瀰漫與洞庭湖連為一體,古代詩文中多與洞庭湖並稱。
在秋季的某一天,唐溫如坐船到洞庭湖遊玩、散心。
夜色沉沉了,唐溫如獨自在小船上,依然不肯離去。他欣賞著浩浩嫋嫋的洞庭湖優美夜色。秋風習習,吹拂過水麵,水面上的波紋便一圈一圈盪漾開來,猶如人臉上的皺紋,唐溫如想到了一個“老”字,“西風吹老洞庭波”,詩的首句起的極富想象,極其擬人,令人尋味無窮。
隨著這個想象,唐溫如的思維繼續跳躍,接著聯想到湘妃,他順勢寫下“一夜湘君白髮多”,這句詩裡包涵著一個著名的典故:“湘妃啼淚”。
傳說遠古時代的堯帝有兩個美麗的女兒,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她倆都嫁給了堯帝的繼承人舜帝。後來舜帝去南巡,在途中染暴病死於蒼梧(今廣西梧州)。
娥皇、女英二人擔心丈夫,就千里尋夫。來到湘江時“聞舜帝崩於蒼梧”,二人就在湘江岸邊日夜悲哭,江邊的竹子都染上了她倆刻骨傷心的淚水,“以涕揮竹,竹盡斑”,從此變得斑駁,被人們稱作斑竹或湘妃竹。不久,她倆悲傷地自投於湘江,成為湘江之神,人們為了紀念她倆,就稱她倆為“湘靈”或“湘妃”。
年輕妻子失去了丈夫,部落聯盟失去了領導人,這麼巨大的悲哀,使得美麗多情的湘君,竟然一夜滿頭白髮。
可是,唐溫如為什麼聯想到這些呢?先留個懸念吧,後面會講到。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不管這麼多了,先喝酒吧,一醉解千愁。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當唐溫如睜開醉眼朦朧的眼睛,迷迷糊糊地四下打量,這是在哪兒,我是在天上嗎?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一個“醉”字,唐溫如彷彿脫離了現實進入了他夢想的世界。
小船兒靜靜地飄在湖上,唐溫如看著水面上倒映的天空、星光,恍惚之間,他彷彿感覺自己泊舟在那明亮的銀河之上,他擔心自己滿船的清夢會把燦爛的銀河壓碎。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是唐溫如最出名的一句詩,清新綺麗,虛實之間,縹緲空靈,浪漫奇幻,讓人生出無限遐想與嚮往,深得後人的喜愛。
如此浪漫有帶點傷感的詩,極富唐詩的韻味,以至於在清朝康熙年間,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在組織編纂《全唐詩》的時候,就把這首詩收錄進去,放在第772卷裡,鬧了一個大大的烏龍。這是怎麼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全唐詩》是康熙年間編纂的收錄唐詩的權威全書。這套全書的編纂過程是這樣的: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來到蘇州,就住進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家裡。
曹寅十六歲時就當上康熙的侍衛,侍衛那可是絕對放心人才能從事的職位啊,據記載,曹寅文武雙全,博學多才而又風度翩翩,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年)四月,三十二歲的曹寅被康熙提拔為蘇州織造,這可是個肥差,絕對的紅頂官商,銀子是大把大把的掙,隨心所欲地花。
這次康熙來,交給曹寅一個任務,收錄唐詩,編纂成集,要求曹寅將“唐三百年詩人之精華,鹹採擷薈萃於一編之內”。
曹寅本身就多才多藝,能作詩,喜作劇曲,又好藏書,自稱有 " 聚書之癖 "。有了皇帝的支援,又有資金的保障,他迅速行動起來。
當年五月份,曹寅選定風景優美寧靜的揚州天寧寺為修書地點,聘請賦閒在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汪士綋,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瑮、俞梅等十人為編修,以季振宜編《唐詩》和胡震亨編《唐音統籤》為藍本,快馬加鞭,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到1706年十月,編纂完成《全唐詩》,進呈康熙皇帝御覽。
這部鴻篇鉅製共計900卷,目錄12卷。" 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康熙《御製全唐詩序》) "
俗話說,蘿蔔快了不洗泥,這麼大的工程,這麼短的時間完工,當然存在著一些瑕疵,其中有一個烏龍,就是把唐溫如的這首詩作為唐詩收錄進去,犯了一個搞錯歷史朝代的錯誤。
據中山大學陳永正教授考證,唐溫如就是唐珙,唐珙,字溫如,元朝詩人,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據《元詩選補遺》記載:唐珙的父親是南宋義士、詞人唐珏。南宋滅亡後,元朝的江南釋教都總統(元朝負責佛教事務的官名)楊璉真迦,盜掘錢塘、紹興的宋朝皇陵,竊取陵中的珍奇異寶,將南宋諸位皇帝的屍骨丟棄在草莽之間。唐珏聞訊後,自己出資,召集家鄉的年輕人,用假屍骨換回真遺骨,埋葬在會稽山,又移植南宋故宮裡的冬青樹,作為標識。
後來唐珏作了一個夢,夢見幾位身穿黃袍的老者,捧著一個像玉一樣雪白的嬰兒,獻給唐珏,並且說道:“以此報答掩埋之德。”
之後,唐珏有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唐珙(讀gǒng,古代一種玉器)。唐珙的資料非常缺乏,僅《元詩選補遺》記載:“珙豪於詩。”他一共有八首詩流傳至今。
至此,懸念可以解開了,作為南宋遺民,在元朝是最低等的一類人(元朝民分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唐珙深受父親愛國教育,富有才華,但是生不逢時,在元朝一生鬱郁不得志,想念故國,夢想復國,卻無可奈何,他在《韓左軍馬圖卷》詩裡寫道:“太平此馬惜遺棄,往往駑駘歸天閒。區區芻粟豈足豢,忠節所盡人尤難。摩挲圖畫不忍看,萬古志士空長嘆。”
在洞庭湖,唐珙由蕭瑟秋風,聯想到舜帝和湘妃,進而聯想到自己,英雄遲暮,故國難回,夢醒時分,唐珙寫下了這首浪漫而又帶有一絲淡淡憂傷的詩,留下了“滿船清夢壓星河”這一千古名句。
好友們,您對這首詩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一起討論、分享、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