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兩軍陣地中間,一條小河,一群脫光衣服的英國士兵洗澡。旁邊的草地上,躺著五六人曬太陽。
再移動下望遠鏡,還能看到樹林裡穿著豔麗的韓國女人。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在度假呢。
1951年夏,第五次戰役結束,敵我雙方進入陣地戰。
知道志願軍飛機大炮少的可憐,所以他們明目張膽的開著坦克到陣地前沿,肆無忌憚的炫耀著。
上述場景在各個陣地均有上演。
但凡我軍稍有動作,他們便一輪射擊,以至於軍中規定:不能隨意開槍!
一時間,給志願軍整不會了。
這也不能賴上級下令,在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減少暴露、以免徒增傷亡。
前段時間刷抖音,電影《狙擊手》就有個小兵氣餒,他說敵人飛機、大炮、坦克,什麼都有,可我們什麼都沒有。
老兵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只要有一個人在就不算輸。
抗美援朝發展到後期,一人守一個陣地的比比皆是,有時候一個班能抗下敵人幾十次衝鋒,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必勝的信念是敵人不具備的。
精神和信念要有,理智也要有,不能拿雞蛋砸石頭。
想當初,面對美軍的“空中絞殺”,彭德懷也曾下令不能朝天開槍打飛機,因為那時候普遍認為,用槍打飛機得不償失。
可關崇貴違紀開槍,打下美軍戰機,不僅沒被處罰,還發報表揚,士兵紛紛效仿。
志願軍戰士,會整活兒的永遠不止一個。
黃雞山陣地,有個副連,名叫徐世禎,看到這幅景象:我忍不了,我就要幹。
脫下外衣,塗滿黃泥,挎著水連珠,對著絲毫未察覺的英軍士兵就是一槍,隨後再開幾槍,對面倒下好幾個。
倖存的英軍抬頭一望,不知所以,盲目開炮,打到的全是花草樹木。
也難怪徐世禎忍不住,早在八路那會兒,他就這麼打日軍。
回到陣地後,他主動向營長檢討:自己犯錯,開槍打了敵軍。
跟關崇貴如出一轍,上級往上反映,等著受處罰的徐世禎,竟然也受到了表揚。
如法炮製,上面立刻從各個連裡選出優秀的神槍手,靈活機動地狙擊敵人。
冷槍運動就此開始。
步兵用狙擊槍能這麼幹,那炮兵用炮自然也可以。
炮槍結合,令敵人聞風喪膽,狙擊手負責陣地前沿的敵人,大概是五百米到一千米範圍內;炮手負責的則是敵人縱深,五百米到三千米。
正如神炮手唐章洪所言:近距離的敵人根本不用擔心,那都是狙擊手的事。
那時候上級是有規定的,10發子彈殺一人,1發炮彈殺一人,總之不做賠本的買賣。
唐章洪就是第一個完成“雙百方針”的神炮手。
這種高密度,低強度的小規模打擊,看著沒啥大作用。
你能想象,整個上甘嶺戰場,中朝狙擊手、炮手,全部分散開,隱蔽在叢林裡、山洞內、樹幹上,對著敵人就是一槍,擱你,你敢出來嗎?如廁都得在陰暗潮溼的坑道內。
像極了古代打獵,越打越有勁,越打越有經驗。
“出來洗澡的,要脫完褲子再打;出來方便的,蹲下來再打;坐車出來的,拐彎時再打。”
唐章洪打炮也是如此,將炮藏好,雨過天晴,美軍從帳篷、坑道出來是遲早的事。
見美軍從潮溼的帳篷走出來,發現有十來個人,算好諸元就是一炮,戰友用望遠鏡一看,倒下三個。
回去就上報,有志願軍老兵回憶稱:大家都很興奮,打死一個就往小盒子裡放一粒黃豆,打死5個就可以報功,15個就能評模範了。
不過要有兩個以上的戰友證明才算。
這種獎賞制度,讓我想起了商鞅變法,根本不用擔心效果。
商鞅變法成效顯著,士兵都奔著獎賞去的,可如今的志願軍,獎賞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必須打贏這場立國之戰。
狙擊手們個個鉚足了勁,給聯合國軍都整的心裡有陰影。
曬太陽被打、修工事被打、吃個飯被打、大小便都不放過,有時候聽見炮聲,出來看個熱鬧就一命嗚呼了。
文章開頭的那一幕,蕩然無存了。
現如今關於描繪抗美援朝戰爭的某些片段,一點都不假,冷槍運動,後勤士兵和炊事員都驚呆了:還能這麼玩?
68軍204師610團八連有個炊事員龐子龍,名副其實的外賣小哥,陣地上來回送飯,有一次實在忍不住,硬是趁戰友吃飯的時候要試一槍,結果一打就上癮了,後來把黃豆堆一塊,數了下,共有54粒,三個月時間,炊事員都成該連MVP了。
好多士兵都是無師自通,上級規定的是老兵9.4發子彈殺一人,新兵12.9發殺一人,當然,這個統計是十五軍,其他不清楚。
可三個月後發現,老兵僅用1.2發,新兵6發,這戰損比都驚掉了首長的下巴。
後來十二軍還為此專門做了射擊命中率統計,狙擊手在百米內,命中率高達80%,這樣看的話,那都是神槍手啊。
所以,你們還別不信,那時候的戰士偉大且神勇,很多人覺得他們神乎其神,實際上他們就是這麼神!
因為我說驚掉首長的下巴,並不是胡言亂語。
二、
狙擊兵嶺,有一號人物不提,那這場戰鬥都不完整。
張桃芳,24軍72師214團8連。
這個入伍不到兩年,就隨軍進入上甘嶺陣地,此時距離戰爭結束也就六七個月時間,他竟然用442發子彈,射殺敵人214名,成為名副其實的地面狙擊之王,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保持者。
在五聖山陣地,一個月內,張桃芳用一把槍幹掉了71名敵軍,僅用了247發子彈。
上報時,軍長皮定均眼睛瞪老大,下巴真就差掉下來了。別說半信半疑,是真的不相信有這麼神。
於是讓參謀長去現場,看他擊斃3人,張桃芳輕而易舉就辦到了。
雖說張桃芳保持了記錄,但命中率最高的並不是他。
206發子彈,擊斃203人。
此人就是鄒習祥,在537.7高地,同樣上演著美軍尷尬的一幕,他們連頭都不敢往外探,有的美軍大兵不信邪,非要作死。有的出來洗澡被幹死,有的撒尿被幹死,有的實在受不了坑道潮溼的環境,出來曬衣服都被擊斃。
鄒習祥成了美軍的收割機,為了鼓勵大家,上級派戰地記者跟著,拍攝鄒習祥狙擊作戰時的照片。
美軍在這塊陣地上,對鄒習祥的名號,幾乎到了聞風喪膽的地步,雖然削平了上甘嶺山頭近兩米,但依舊不敢冒出頭來,只能龜縮在坑道或者坦克內。
四、
這種作戰方式,單個或者短期看,沒有任何效果,但要是動員所有人都這麼幹,天天干,日積月累,戰果就非比尋常了。
據統計,中朝狙擊手在這場戰鬥中,4個月內擊斃了13600多敵人,戰績足以媲美一場戰役。
單單是十二軍,3個月就殲敵2506名,己方傷亡11人。15軍45師135團,9個月時間殲敵3558人,傷亡35人,敵我傷亡比例569:1,這種戰損比史無前例。
志願軍後來說這是“積小勝為大勝”。
有人說狙擊手火力弱,射擊持續性並不高,機動性也差,作為一個輔助兵種,為何會有如此高的戰績,真的能碾壓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嗎?
再者,難道美軍面對志願軍的作戰方式,就無動於衷嗎?他們沒有反擊和應對方案嗎?
所以對此表示懷疑,很明確地告訴大家,這場陣地戰,還真就碾壓聯合國軍了。
這就是志願軍的厲害之處,你以為美軍在二戰沒有搞過狙擊戰嗎?只是在整個上甘嶺戰場中,兩軍陣地的中間區域,幾乎都被中朝志願軍狙擊手給控制了。
一條蜿蜒崎嶇的戰線,有的窄有的寬,狙擊手們夜以繼日,將這條戰線控制。
當然,這也得益於志願軍處在高地,勢必有優勢。
美軍原本以為在相持階段能撈到好處,結果傷亡更慘。
現如今連相持都做不了了,那就只能停戰,反正士兵戰鬥士氣全無,再不停戰就只有挨槍子兒的份。
冷槍冷炮運動能扭轉戰局,這是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要知道在這之前,美軍揚言要用“空中絞殺戰”讓志願軍屈服。
由此可見,美聯軍裝備之精良。
美軍7個步兵師的兵團兵種,武器裝備遠勝於志願軍,幾乎是每個步兵師都有3個步兵團和高炮營、炮兵營、坦克營等組成。每個步兵師都配備各種各樣的火炮,再看看志願軍,就拿38軍來說,整個軍也就191門火炮,威力和效能都不如人家。
美聯軍再加上空軍的加持,在如此高密度高強度的火力覆蓋下,志願軍吃盡了苦頭。
在陣地戰開始階段,美軍一個軍的火炮有1400門,可志願軍一個軍才198門,我軍重點陣地平均每天降落2000多發炮彈,坦克瘋狂的開到我軍陣地前沿,大張旗鼓的射擊。
步兵更是肆無忌憚,自恃有制空權,竟然將警戒陣地直接修到了志願軍陣地前,偶爾還出來曬曬太陽。
許多新兵意志被打消,正如《狙擊手》中的五班戰士,傷亡慘重,這時候志願軍老兵鋼鐵般的意志就顯現出來了,他們鼓勵著更多的新兵,重拾信心,打擊美軍,徹底將對方推上了談判桌。
為啥,因為他們怕啊!
筆者看過美軍關於這一史料記錄,1951年10月,美國陸軍步兵學校季刊就曾呼籲大兵們加強狙擊訓練。後來有人採訪美軍士兵,竟然有高達95%的人遭遇過志願軍狙擊手的射擊,74%的人認為“冷槍”運動效果好。
“沒事就乖乖蹲在工事裡,別到外面亂跑,共軍戰士個個是狙擊高手”。
“一個冬季見不到太陽,都快憋死了”。
這些話都出自戰後美軍士兵的口中,這陰影,幾十年後都揮之不去。有時候幾個戰友一同撒尿,突然就倒下一個,活著的尿都給憋回去了。
在狙擊手的“監視”下,美聯軍整日龜縮在掩體中,士氣全無,吃喝拉撒全靠罐頭。
以至於志願軍在打掃上甘嶺戰場時,隨處可見的罐頭,散發著惡臭味,開啟一看裡面全是糞便。
事實證明,沒有精良的裝備,照樣能打敗美軍。
志願軍取勝的法寶,並不是靠裝備,很大程度是志願軍的意志,就如電影《狙擊手》預告片那句話:“哪個說啥子都沒有,老子還在,你還在!……五班還在。”話又說回來,張藝謀導演的《狙擊手》,這種抗美援朝的電影,還是第一次進入春節檔,值得期待。
我曾多次帶小孩看關於戰爭的電影,其實並不是為了看戰爭多麼多麼慘烈,也不是鼓勵他暴力。
更多的是想讓他知道,我們的今天來之不易,所有的幸福安寧,都是先烈用犧牲換來的。
一個蘋果8個人吃了兩圈,你能想象嗎?這是真實的,原型是張計發,這個蘋果是一名運輸彈藥的志願軍戰士給他的,可他並不捨得一個人吃,而是讓話務員先吃(話務員口乾,說不出話,急的打自己嘴巴,打出血再嚥下去滋潤喉嚨)。話務員又傳給通訊員,通訊員傳給司號員,司號員傳給衛生員,誰都覺得自己不應該吃。
如果你喜歡看電影,肯定看過志願軍女戰士用嘴為重傷士兵排尿的故事,原型是王清珍,她17歲,在坑道內護理20餘名傷員,有的傷員嘴巴化膿,她把飯嚼爛,跟喂嬰兒一樣,細心照顧。有個戰士腹部受傷不能排尿,她想盡辦法幫他排尿。後來被救的傷員含淚說道:“你比我的親妹妹還要親啊!”
還有特等功臣柴雲振,孤膽英雄,連續3次奪回陣地,被炸彈震昏後,戰友送他去醫院,醒來後又被轉送到另一家醫院,傷好後被送回家鄉,數十年沒有吐露自己的戰功。
直到1984年,秦基偉中將刊登報紙尋他,這才找到,記者問他為何隱功埋名?他說:“那個班的戰友全犧牲了,就我一個人活下來,我已經很幸運知足了。”
上一輩人是把仗打完了,我們才能幸福生活,但不代表可以忘記,更沒有質疑他們殺敵的能力。
我相信,這樣挖掘戰爭人物事蹟的電影,以後會越來越多,能在春節期間和家人一起觀看,何嘗不是一種懷念。
謹以此文紀念志願軍戰士,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來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