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說過:“沒有條件的時候不講究,這一條很容易做到;有條件講究時不講究,卻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做難做到的事!”
毛主席經常告誡身邊的人:
“一粥一飯都是來之不易的,一針一線也不能浪費,這些都是來自人民,是勞動人民流血流汗換來的果實。如果浪費了,那就是白白丟了人民的勞動果實和自己手裡的財富,這也會影響我們國家財富的積累,萬萬不能這樣做的。”
王震帶領359旅開荒種地
1940年5月,朱德從前線返回延安,戰爭的景象讓他注意到在這場持久戰中,糧食和各類物資將成為決定勝敗的巨大砝碼。
隨後朱德提出以部隊眾多強壯的勞動力投入生產運動,以此來減輕人民的負擔、密切軍民關係,同時也幫助邊區建設、改善部隊本身生活的主張。
9月4日,朱德、董必武、徐特立等人從延安出發,朝著西川進發。當幾人抵達西川后,朱德望著西川的黃土溝岸,不禁感嘆道:“真是一方好土地。”
王首道緊接著說:“南泥灣和臨鎮其他地方,如果開出來種地的話,不知道要比這裡大出多少倍,養幾萬人都不成問題。”
朱德問董必武和徐特立:“你們兩個騎馬騎得慣嗎?我們去南泥灣看一看那裡的情況。”
董必武和徐特立表示二萬五千裡的長征都走過來了,騎馬算得了什麼。就這樣朱德和董必武等人前往南泥灣檢視情況。
4天后朱德寫了一篇名為《論發展邊區的經濟建設》的文章交給毛主席審改。
不久後毛主席走進朱德的窯洞,說:“老總啊,我看這篇文章不用改了,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你這個軍墾屯田的想法很好,我們共產黨就是要走出前人沒有走的路,我們軍隊不僅要成為戰鬥隊,還要成為生產隊!”
11月中旬,朱德正式提出軍墾屯田的設想,指示部隊在不影響戰鬥和訓練的情況下,實行墾荒屯田。
12日,朱德找來359旅的旅長王震,說:“中央決定讓你率領359旅去種地,你對這個決定有沒有什麼意見?”
其實王震早就知道中央的這個決定,因此當他聽到朱德的話後沒有震驚,而是回答道:“堅決服從中央命令,我沒有什麼意見!”然後王震嘿嘿一笑說:“不要把我們派到太遠的地方就行。”
朱德十分疑惑,問他這是為什麼。王震回答道:“我們的任務是保衛黨中央,保衛延安!”
朱德笑著說:“我看你心裡還是有點疙瘩的,這次讓你們到南泥灣去墾荒,你們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子。部隊參加生產後,不僅可以休養民力,還能增進軍政軍民關係。”
朱德看了看王震的反應,然後嚴肅地說:“延安南泥灣開墾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希望你們能夠好好搞,要充分地做好思想動員和組織準備工作,用大家勤勞的雙手,建立起革命的家業!”
王震看到朱德如此認真的神情,再加上朱老總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便說:“朱老總您說得沒錯,只有用大家勞動的雙手,才能讓革命更加堅定!”
1940年底到1941年3月,王震帶領第359旅陸續奉命前往南泥灣地區。根據毛主席和朱德的指示,他們一方面加強邊區南線的防務,防止和打擊國民黨的進犯,另一方面也在保持警惕的情況下,開展生產運動。
從這以後聞名於世的延安大生產運動徹底拉開序幕。
359旅剛到南泥灣的時候,被眼前的景象給震驚到了,因為不管站在哪裡,周圍都是荒涼的山坡和樹木,幾十裡內都是沒有人煙的。來到這樣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開荒種地,生活條件和艱辛程度是大家難以想象的。
這些情況還算不了什麼,最重要的是障礙幾乎難以跨越,部隊的戰士在參軍前大多都是農民,他們參軍也是為了打走日軍。然而如今日軍還沒被打走,他們又要來到這裡種地,因此思想問題也接二連三地出來了。
王震知道戰士們都有些不滿,於是提出了“一把鋤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要求不管是旅長,還是戰士、勤務兵、炊事員,每個人都要參加生產。
沒有房子住,大家就用樹枝和雜草搭蓋簡易的帳篷;沒有糧食吃,大家就回到百里外的地方背糧食;沒有衣服穿,他們夏天光著膀子開荒種地,冬天就砍柴取暖。
最終經過全旅上下的集體力量,一個月後,5000多畝地被開出來,種了糧食和蔬菜。
到1941年,359旅的戰士們共開荒種地11000畝,每人養豬大約20頭,全體幹部戰士都住上了寬敞舒適的窯洞。
而朱德一直在關注著南泥灣墾荒的359旅,1942年7月,朱德第二次騎馬來到南泥灣,看到眼前的情景,他忍不住賦詩一首,從這裡足以看出他對王震所帶領的359旅的關心和肯定。
毛主席為何帶走雞架?
1943年7月,南泥灣到處都是一番豐收的景象,一塊塊綠油油的稻田,一片片玉米、大豆在微風中搖動。
某天中午董廷恆等人正在玉米地裡除草,就在這個時候從旅部跑來一名通訊員,大老遠就喊:“快點快點,王旅長喊你們回去幾個人。”
董廷恆不知道旅長有什麼事,便問:“什麼事情啊?”對方回答:“我也不知道!”
董廷恆聽說是王旅長喊大家回去,便認定一定是有要緊的事情,不然王震也不會讓人跑20多里路叫大家回去。於是董廷恆等人飛快朝著旅部的駐地跑去。
董廷恆等人剛到王震的住處,對方就說:“你們回來了啊,快準備一下,毛主席明天要來我們這裡視察。”
大家一聽毛主席要來視察,紛紛高興地上躥下跳。炊事班的同志們更是樂得閉不上嘴,忙著選青菜,抓小雞,還有人說:“咱們要把生產出來的每一樣東西都拿出來一點,讓主席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戰士們就起來了,他們不停地朝著延安到南泥灣的道路望去,希望上面出現毛主席的身影。董廷恆猜想:毛主席應該是吃完飯出發,如果騎馬的話,三個小時左右就能到,如果是乘坐汽車的話,那一個多小時就能到了。
然而大家等來等去都沒有看到毛主席的身影,戰士們都有些著急。就在這個時候一輛汽車緩緩駛來,毛主席也出現在大家的視線當中。毛主席下車後和大家挨個握手問好,然後對王震說:“莊稼生長的很不錯!”
跟隨毛主席一同前往南泥灣的警衛員,和大家說了毛主席來這麼晚的原因。原來毛主席一路上察看了莊稼,還和在田地裡生產的同志一一談話,因此才來得這麼晚。
已經是吃午飯的時間了,王震想著毛主席走了一上午也應該餓了,便讓主席先去房子裡休息,囑咐廚房準備飯菜。毛主席聽後笑著說:“剛來就開飯,可見你們的糧食是很多的。”
毛主席說完也沒有進房間休息,而是跟隨王震等人去看看新蓋的房子以及新開的窯洞。
開飯的時候毛主席問起部隊的伙食:“每人每天都有多少油?多少菜?”王震回答道:“平均五錢油,菜隨便吃。”
毛主席點點頭,接著說:“星期天會改善伙食嗎?”這個時候回答的是副政委王思茂:“午飯大多吃的都是米飯和白麵,有時候會殺頭豬,有時候也會宰只羊,幾個單位分著吃。”
毛主席對副政委的回答很滿意,只有戰士們吃飽穿暖,才能繼續搞革命,他繼續問:“那有沒有發生柳拐病?”
在得到否定回答後,毛主席笑著說:“國民黨要困死我們,餓死我們,他們越困你們反倒是越胖了,看看,大家連柳拐病都消滅了!”
毛主席的一番話,將在場的人逗得哈哈大笑。
王震一邊陪毛主席吃飯,一邊彙報部隊的生產情況。王震對毛主席說:“剛來的那年平均每個人種三畝地,今天每個人平均種30畝……”
毛主席聽著,不時地點點頭,並對大家說:“困難不是不可以被征服的怪物,大家動手征服它,它就低下了頭。大家自力更生,這樣一來吃的、穿的都有的!”
毛主席和王震等人吃過飯後,他發現桌子上還有許多雞架,覺得就這樣扔掉未免有些太可惜了,便悄悄將雞架塞進口袋。殊不知這一舉動被王震看在眼中,王震對主席的舉動很是疑惑,便問:“主席,您為什麼要將雞架帶走?”
毛主席笑著說:“我們現在的條件雖然好了點,但我們還是要保持樸素的生活作風,這些雞架我還可以帶回延安熬點雞湯喝喝。”
毛主席的一番話令在場的人十分感動,他們沒想到毛主席身為國家領袖還是一如既往地儉樸。
而炮兵團教導營的營長宋承志看到桌子上還剩有半隻燒雞,便拿來一張報紙將它包起來,也裝進主席的口袋裡,讓主席可以補補身子。這一幕剛好被隨行的工作人員看到,便用手中的相機將其拍下,這也是毛主席上衣口袋鼓的原因。
隨後毛主席讓王震陪自己去金盆灣附近視察,當王震陪著毛主席走進一個放展品的房子裡時,毛主席看著那些將近兩尺長的穀穗十分高興。
看完這些後,毛主席還觀看了連隊的操炮表演和各種火炮器材,主席十分高興地對炮兵團團長邱創成說:
“炮兵團在南泥灣搞得很不錯啊,看來你們已經徹底克服了困難。你們做到戰備和生產兩不誤,為將來成立炮兵學校打好了物質基礎。”
毛主席的話是對炮兵團全體戰士的極大鼓舞和鞭策,部隊計程車氣也隨之大震。
除此之外毛主席還參觀了戰士們的宿舍、養豬場等地方。王震見毛主席走了這麼多地方,擔心他的身體承受不住,便多次勸主席回去休息。不過毛主席一點也不累,興致勃勃,直到天黑才回到住處。
毛主席在南泥灣的這幾天,白天由王震等人陪同察看莊稼、巡視部隊,和戰士們交談,晚上就住在一個窯洞裡,和王震等人討論工作。
崇尚節儉的毛主席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一位崇尚儉樸,杜絕浪費的人,他不願意穿新鞋,也不喜歡穿新衣服,保持了農民講求實際、實用的習慣,對衣服的唯一要求就是穿上舒適。
當毛主席身邊的警衛員要給他換新衣服的時候,他卻說:“你們年輕人穿新衣服精神,我年紀大了穿舊的舒服。”
毛主席的衣服上有補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1929年毛主席在上杭蘇家坡和農民聊天,當時他穿的就是一件褪了色帶有補丁的灰色軍裝。
毛主席將帶補丁的穿在裡面,外面看起來依然很整潔樸實,對衣服毛主席多次說:“沒關係,穿在裡面別人看不見,我不嫌棄就行了。如果我能節約一件衣服,前方戰士就能多一發子彈。現在國家還不富裕,我不能帶頭浪費。”
解放後毛主席進城的時候,也沒有一件像樣的新衣服,經過衛士們多方勸說,毛主席在參加開國大典的時候才同意製作一件新衣服。
在毛主席的倉庫裡,最好的東西就是他出訪蘇聯時的大衣和帽子,那是主席再高階不過的東西了,但是從蘇聯回來後,他就再也沒有穿過了。
毛主席的倉庫裡沒有棉被,進城後也是沒有的,天熱的時候就蓋一個床單,春秋天的時候就蓋兩床毛巾被,冬天則是三床毛巾被。毛主席的毛巾也是用舊了、用破了不肯扔掉,一條毛巾上最多被打了75個補丁,而補丁用的布料則是舊毛巾。
毛主席對出行的工具要求也不高,戰爭年代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者辦公的時候,大多都是騎馬或者步行。在建立革命根據地的艱苦歷程中,毛主席上馬管軍事,下馬管政治。
1942年前後,一位華僑出於對共產黨的尊敬和信賴,送給延安兩輛小轎車,然而到分配車的時候,毛主席卻說:“一是要考慮軍事工作的需要,二是要照顧年紀比較大的同志。”
雖然大家都希望能配給毛主席一輛汽車,但毛主席堅持不肯接受,最終按照毛主席的意見,一輛分給了主管軍事的朱德,另一輛則分給延安的“五老”。而毛主席自己堅持騎馬或者走路,儘管是解放後,毛主席乘坐的也是國產小車,不買國外的豪車。
毛主席對住所要求也不高,他當時住在北京中南海紅牆內一所舊式的四合院,這是毛主席的辦公室,也是他的會客室和起居室。
1972年毛主席在自己的住處會見了美國的總統尼克松以及他的助理,當他們見到毛主席住處的時候卻大吃一驚:這是一間中等大小的房間,四周擺滿了文稿,桌子上和地上也鋪滿書籍,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學者的住處,而不是一位領導人的住處……
對吃食不看重的毛主席
古往今來位高權重這大多講究吃,但毛主席對吃卻不是很看重,更沒有什麼特別要求。
在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時期,毛主席和紅軍戰士們一樣吃紅米飯、南瓜湯,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是為了吃世界,而是為了改造世界。”
在沙家店戰役那一年,毛主席日理萬機,三天兩夜都不肯走出房門一步,也不肯上床,更不肯睡覺。直到戰爭結束後,毛主席才高興地對李銀橋說:“銀橋,你想辦法給我弄來一碗紅燒肉,我要吃肥點的!”
很快李銀橋弄來一碗紅燒肉,毛主席兩眼一眯,抓起筷子吃了下去,很快就吃完了。當毛主席吃完後發現李銀橋站在一旁發愣,十分不好意思地說:“有點餓了,打了勝仗,我的要求不算過分吧?”
李銀橋連忙說:“不過分,不過分,我還覺得主席的要求有點低呢!”毛主席說:“不低了,戰士們在前線衝鋒陷陣,也沒能吃上一塊紅燒肉,只能殺馬吃馬肉。”
1957年大年初一早晨,毛主席邀請了40位黨外人士到中南海開會,會議結束後招待大家吃一碗肉末掛麵,這也令黨外人士感到既震驚又敬佩:“大年初一就吃肉面,好看好吃更添壽。”
每次外出視察的時候,毛主席從不搞特殊,飯菜不需要多奢侈,能夠吃飽就可以了,離開前還必須要付清飯錢和糧票。
1958年3月毛主席到四川省視察水利工程,指導完工作已經過了中午吃飯的時間,毛主席便將大家領到一家小飯店用餐。入座後毛主席給各位同志髮香煙,然後笑著問:“今天誰請客啊?”
大家紛紛說自己請客,毛主席笑了笑,說:“今天還是我請客吧。”飯店遵照毛主席的意思,這頓飯做的十分簡單,主菜是豆花和回鍋肉。
1959年底,毛主席身邊幾名探親休假的警衛,奉命調查和彙報農村事情,除此之外毛主席還特意囑咐他們帶回家鄉農民吃的糧食,看看情況如何。
當警衛員將糠菜窩窩頭拿回來的時候,毛主席十分震驚,他用顫抖的手將窩窩頭掰開分給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大家吃吧,這是農民的口糧,我們每個人都要吃。”
毛主席說完獨自拿了一整個窩窩頭,咬完第一口他的眼圈紅了,緊接著第二口第三口,毛主席的眼淚也隨之流下。毛主席想到人民只能吃糠菜窩窩頭,認為這都是自己的責任,因此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毛主席還率先從自己做起,飲食等生活素以簡單隨意著稱,吃四菜一湯的家常菜。1960年全國經濟困難時期,毛主席還給自己定下“三不食”的規矩: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
毛主席說到做到,他連續7個月沒有吃過肉,常常就是一盤馬齒莧充當一餐,一盤炒菠菜就支撐著工作一天。毛主席的身體也因為營養不良而變得越來越瘦弱。
1965年5月毛主席前往闊別38年的井岡山,地方領導想到毛主席一路上十分辛苦,便準備了一頓非常豐盛的晚飯,桌上不僅有酒,還有香菸和蘋果等。
陪同毛主席上井岡山的汪東興深知毛主席的習慣,看後說:“不是說好了,首長每餐四菜一湯,每天是2.5元的標準,你們快點將酒和煙、水果給收起來。”
隨後按照伙食標準準備四菜一湯,最重要的還是小碟盛菜,小碗裝湯。吃完飯後,毛主席滿意地說:“吃得可以,休息的也很好!”
離開前毛主席讓生活管家吳連登將錢和糧票交給對方,賓館的會計說什麼也不肯收:“這錢是不能收的,收了怎麼對得起井岡山的群眾啊!”
吳連登也不是第一次被拒絕,他說:“你這些話是有道理的,但你不知道毛主席對我們是有嚴格規定的,我們不能破,不然我就違反紀律了。”
最終會計只好收下錢和飯票,寫下了一張發票。
毛主席事事節約,他說這麼大的國家不能有半點浪費。
豐澤園的牆皮大量脫落,有一次工作人員沒有和毛主席說就直接修了,毛主席知道後十分生氣,說:“現在國家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怎麼能花在這個上面?”
毛主席很喜歡抽菸,火柴用的也是很多的,儘管如此毛主席從沒用過一個打火機,因為火柴比打火機便宜很多,也能用的很久。
毛主席劃火柴的時候都是朝裡劃,等著半邊用完了,再用那半邊。打掃衛生的時候,工作人員將舊的火柴盒給扔了,給主席換上新的,然而當主席看到新的火柴盒就會問:“舊的去哪了?”
工作人員回答道:“我看火柴都用完了,就給扔了。”毛主席說:“盒子不還是好的嘛!”工作人員聽到這裡瞬間明白,他們連忙去買散的裝上,然後用毛筆把磷一刷,又像嶄新的一樣。
毛主席吃飯的時候,米粒不小心掉在飯桌上,他也會撿起來放進嘴裡,說:“農民們的生活還很苦啊!”
毛主席不愧是人民的領袖,70多歲身體不好的時候,也惦記著讓人去門頭溝瞭解煤礦工人是不是條件好了,矽肺病是不是少了。
毛主席時時刻刻關心著百姓,寧願自己吃得簡單點,穿的舊點,也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