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辭賦》2021年第11期,發表了“著名詩人”尚仲敏的《婚禮(外五首)》。其中有一首《發表》,非常簡單。說的就是他一哥們的大作,讓他推薦給某刊物。詩人知道這個編輯的脾性,喜歡唱反調。因此就故意說作品很一般,結果編輯很快就定下來,“我用了”。
這首詩不像是詩,有點像段子。但你說是段子吧?又不好笑。這樣的詩為何能在《中華辭賦》上發表出來?難道是摸清了《中華辭賦》編輯的套路?跟詩裡一樣,來個“激將法”。結果,這首詩就“被用了”?看到這首詩,就知道為何現在很多人對現代詩極為不感冒了。
我感興趣的不是這首詩,而是這首詩所表達的一些現象。這哥們兒自己寫出的作品,為何自己不投給編輯,非要讓作者推薦給編輯?難道現在的刊物,作者自己投稿是沒用的,非得有個“著名詩人”推薦?難怪有不少詩詞愛好者說,投出去的作品如石沉大海呢,就是因為沒有“著名詩人”推薦的緣故?
在這首詩裡,我們還知道了一點,瞭解編輯的脾性有多麼重要,非常重要。作者知道這位編輯喜歡反著來,故意說作品一般,竟然很快就“用了”。如果不瞭解編輯脾性的人,不停地說作品多好多好,這位編輯是不是就肯定會不用呢?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現在的編輯實在是“太重要”了。一首作品,不在乎他的質量,只要編輯一句話。編輯說“我用了”,那就能發表。編輯如果一搖頭,那就石沉大海了。編輯就像一位獨裁者,完全不用考慮別的,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你們說編輯重要不重要?
為何現在的詩,無論是哪個刊物發表出來的,也無論獲得的是什麼大獎,人們總有質疑,有“不服氣”的地方。為什麼呢?也許,從尚仲敏的這首《發表》裡,我們就能看出端倪。刊物發表出來的作品,並不一定是真的好,只是編輯覺得該用而已。
那哪些作品該用呢?作品的質量壓根就沒考慮過,而是由其他因素決定的。這首《發表》裡只是點明瞭一點,那就是編輯的脾性,還有沒有點出來的呢?比如人際關係,比如紅顏寫作,比如……其他的等等。
難怪前段時間,尚仲敏開壇收徒,收下高若棟為徒。尚仲敏其實壓根就不用教高若棟什麼,從尚仲敏的詩來看,確實也沒什麼可教的。但高若棟有了尚仲敏這個師父,那發表作品就有門路了,就像詩裡的“哥們”那樣。
為何現在每個詩歌大獎,獲獎者裡總有編輯的身影?這都是“關係”的緣故。編輯獲得了大獎,心裡一高興,很多作品就能“我用了”。你們看看,各大刊物的編輯們,哪個不是獎項成堆?即使是作品再爛,那獲獎都是必須的。
尚仲敏這首《發表》,其實道出了詩壇的“天機”。沒有人推薦,還妄想作品見刊的人,你們就醒醒吧。怎麼才能讓自己的作品見刊呢?那就要認識編輯,或者是認識一位認識編輯的“著名詩人”。怎麼才能認識他們呢?
如果你說女性,還好辦一點,畢竟有所謂“紅顏寫作”。如果你不是女性,高若棟“拜師學藝”的方式也算是一種方法。跪拜下去,作品見刊的機會就來了,管他男兒膝下是不是有黃金呢,作品見刊要緊。
其實,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在詩壇出人頭地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刊物的編輯,特別是著名刊物的編輯。你一旦成了編輯,不僅能掌握別人作品的生殺大權,還有大獎自己送上門來。只要你寫,你敢寫,寫什麼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