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古人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這大概是很多人都曾思考過的問題。對比現代人,古人沒有網際網路,誰要是能“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那必然是一位能力出眾的主兒。再者古人還沒有電冰箱、暖氣空調等家電用品,這就導致人們對古人到底如何度過夏季和冬季非常感興趣。
事實上古人雖然沒有電冰箱,但古代家境不錯的門戶總會想方法儲存一些冰塊,然後在夏天放置於專門的冰鑑或冰釜之中,然後內建瓜果陳釀以消暑。
而平民百姓們雖然用不起冰塊,但他們會從服飾入手,讓自己的夏天變得好過一些。但你知道古人在沒暖氣沒空調的情況下,都是如何度過冬天的嗎?不得不說完全要比大家想象中的要舒適。
古人的禦寒手段之衣物
在遠古時期,人們已經學會了利用獸皮製作簡單的衣服和生火取暖,這是他們賴以度過寒冬的主要手段。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人已經不滿足於使用獸皮來製作衣服。
這是因為古人在接觸新鮮事物的同時建立了相對體系的審美觀,再加上麻以及絲絮等植物紡織技術的誕生,人們開始製作起相對輕薄好看的衣服。
古人為了保暖,會在這些衣服的區域性地區縫製上好看的動物皮毛,然後在衣服主體中填充柳絮、蘆絮等。這些絮狀物的保暖效果沒有棉絮那樣好,但在古人沒有發現棉花的時候,卻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保暖材料。
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逐漸出現了貧富差距,再加上政治層級的誕生,這些都導致古人冬天用來禦寒的衣物出現了較大的差距。
在平民家庭,由於獸皮獸毛的價格相對較貴,他們沒有那麼多的金錢去購買,所以古代窮人很多都只穿填充了柳絮等絮狀物的麻製衣物以及絲絮衣物。
而古代家境稍微不錯一點的人,則大多數時候穿著“羊裘”等禦寒衣服,這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錢去置辦保暖性還不錯的衣服,且掌握畜牧技術的古人很容易獲得羊皮,於是羊裘就變成了中產階級常用的禦寒衣物。
而若是大門大戶出身,他們穿著的禦寒衣物會更加好看和保暖,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說“(古代)上流必有狐裘”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像貂皮、狐皮這類的動物皮毛獲取較難,這就導致其價格也絕非尋常人家可以接受。而達官貴人們作為掌握了大量社會資源的存在,狐裘一類的衣物在保暖之餘還可以讓他們彰顯自己的財力。
等到宋朝之後,棉花出現了,這種植物的出現讓很多平民百姓歡呼雀躍,相比於以前人們主要使用的絲絮、麻以及柳絮蘆絮等紡織原材料來說,棉絮的保暖效果更好。
平民百姓或許無法做到隨心所欲地購買棉衣棉被,但總好過以前穿柳絮等填充的過冬衣物。
而富貴人家則一如既往地會穿,他們和平民一樣,同樣對有更保暖輕便的衣服穿而感到高興,但更重要的是,棉花製成的布料密實有質感。
他們可以利用這種布料製作成穿著更舒服的衣服,可以說對於平民人家是禦寒必備的棉衣棉被等,對於富貴人家僅僅是一種毫不起眼的改善自家冬天生活水平的尋常之物。
古人的禦寒手段之小物件
除了禦寒的衣物以外,古人還有不少充滿心機的禦寒小物件。老一輩人在冬天出門的時候,都會將手揣在袖子裡,以此來讓手部保持溫暖。
因為農民伯伯在冬天的時候很喜歡做這個動作,所以很多人還將這一動作稱為“農民揣”。事實上古代平民人家在冬天,條件尚且算好的人會直接戴手套,只有那些家裡實在貧困的平民才會做這個動作,讓自己一點點暖和起來。
至於那些中高產階級人家,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禮教約束,直接將手揣進袖子裡非常不文雅,於是他們製造出了專用的“捂子”、“套袖”。
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們就會將手直接揣進捂子或者袖套中,由於這種小物件多為羔羊皮材質或水獺皮、紫貂皮等,非常保暖且精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湯婆子”也是很多古人會使用的禦寒小物件,它和手爐的作用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在於手爐是以火取暖,而湯婆子是以熱水保溫。
且值得一提的是,湯婆子和手爐平民人家也用得起,只不過他們所使用的湯婆子和手爐製作粗糙,使用不當還有可能會傷到自己。
而富貴人家所使用的湯婆子以及手爐都極盡奢華精巧,其外部鍛打出了很多或細緻或有韻味的圖案,內部也是做好了各種防護小機關,以確保貴人們不會被傷到。
不過湯婆子等物件雖然好用,但因為過於小-巧,古人也只有外出的時候才會攜帶,等到了室內,他們其實還有其他的禦寒物件。
古人的禦寒手段之家居用品
在室內,古人有專門打造的“冷暖凳”以及“火爐”、“火炕”。其中冷暖凳的凳腿被更換成了一個前開門的小櫃子,在夏天的時候,古人會在其中塞上一個冰鑑,以此來讓自己涼快起來。
這就如同現代人夏天的時候,很喜歡挑選凳面涼快的板凳坐一樣。而等到冬天的時候,古人就會在其中塞上一個炭盆,這樣凳面就會暖和起來,人們坐在上面根本不會感覺到冷。
當然了,對比冷暖等而言,火爐以及火炕更是古人禦寒的必備家居用品。我們在閱讀古代的文學作品的時候,就會發現古人很喜歡在冬天的時候煮雪烹茶,或者燙一壺好酒坐在亭子裡烤火賞景。
此時的古人主要依靠的取暖工具就是火爐,哪怕是到了現代,一些農家也會在大冬天燒熱火爐,然後一家人圍著火爐聊天,可以說是非常愜意了。
等快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古人會提前將炕燒熱,然後窩進暖烘烘的被窩中,有伴侶的人和伴侶低聲細語,說說體己話;
沒有伴侶的人也可以在炕上支起一個小桌,放些零嘴打發時間。並且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考古人員發現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使用火炕取暖的古人,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高。
當然了,倘若是那些達官顯貴或者權勢驚人的皇室成員,他們則有更好的手段來抵禦嚴寒——直接建造一座冬天不會寒冷的房子。
這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古裝影視劇中注意到的“暖閣”等建築。這種屋子有特殊的供暖體系,整個屋子溫度適宜,古人待在其中根本不會感覺到冷。
小結
總而言之,古人的取暖手段非常之多,大到房屋傢俱,小到衣物裝飾,無處不見古人為了保暖而出現的一些奇思妙想。
當然了,平民人家所能使用的保暖手段相當貧瘠,且尤其是到了世道不好的時候,冬天甚至會時不時傳來有人被凍死的訊息。由此可見古代平民的生活其實非常艱難。
最後再來補充一點,對歷史有所瞭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椒房殿在漢高祖時期為皇后居住的殿室,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來人們也使用“椒房”來指代皇后。這就導致很多人都以為只有皇后的殿室才會使用花椒塗牆。
從而使得室內有花椒香氣,並在日後“多子多福”。但其實古人用花椒塗牆還有一個用意——花椒泥是很不錯的保溫材料。這種材料再搭配上其他保暖性很好的裝飾,可以讓室內變得非常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