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世界法西斯勢力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歐洲的戰事已經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只有東方的日本法西斯份子還在投降與頑抗的邊緣試探。
同年8月8日,蘇聯紅軍在結束了歐洲戰事後,奔赴遠東,趕到了中蘇邊境一線,趁著夜幕的掩護,蘇聯紅軍慢慢的接近了日軍的陣地,激烈的進攻一觸即發。
在漫長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奮起抵抗,已經對日軍的軍力極大的削弱,關東軍的許多精銳部隊被編入其他部隊支援關內戰事,但得到支援的日軍沒有取得勝利,反而是承擔了了更大的消耗,幾輪下來,東北的關東軍也出現了兵力不足的問題。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的兵力消耗更加快速,為了支援太平洋海戰,關東軍許多部隊被抽調到太平洋上,防守海島陣地。
海戰遵循的規則和邏輯與陸戰完全不同,作為陸軍的關東軍到了海島戰場上就成了絕對的外行,只能採取困守據點的被動策略來抵抗美軍的襲擊,結果可想而知,關東軍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殲滅。
日本的關東軍在此時早已是強弩之末,漫長的戰爭消耗了大量兵員,已經變成了一支由地痞流氓和老弱病殘組成的兵團,關東軍的領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幻想與蘇聯紅軍決戰,企圖守住山海關以困守東北。
蘇聯的150萬紅軍是在蘇德戰爭中鍛煉出來的鐵軍,他們曾經與當時世界上最強陸軍之一的納粹德國黨衛軍交手,實戰經驗十分豐富,已是強弩之末的日本關東軍想要和這樣一支鐵軍對抗,結局只能是慘敗。
雖然蘇聯出兵東北是在我國領導人已經知情的情況下,但還是要謹慎對待,我黨領導的軍隊和國民黨軍都抽調精銳兵力進入東北,一方面是支援蘇聯紅軍,另一方面則是爭奪東北的控制權。
我軍的冀熱遼軍區組建了一支東北抗日聯軍已經作為先鋒部隊進入東北了,國軍方面得到了美國的海軍與空軍支援,運兵的速度非常快,大量國軍部隊進入東北後很快就控制了各大城市和交通樞紐。
我黨領導人考慮後決定在東北開啟突破口,從全軍抽調精銳部隊進入東北,支援東北根據地,來自山東軍區、陝甘寧邊區和延安軍校的精銳部隊趕往東北,組成了第四野戰軍的前身,東北野戰軍。
經過不斷髮展,四野已經擁有了100萬的兵力,是我軍實力最強的部隊之一,除了在武器裝備、人員訓練和兵力規模等幾個方面處於全軍一流外,四野將領們的水平也是在全軍中數一數二的,總司令林彪之下有著六員猛將。
羅榮桓元帥
羅榮桓是知識分子出身,先後在長沙和青島的中學讀書,成績優異考入青島預科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動員家鄉百姓,組織了農民的互助協會。
1927年,羅榮桓得到前往中山大學學習的機會,來到了武昌,後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革命戰爭生涯。
抗日戰爭期間,羅榮桓被組織分配到八路軍115師,擔任類似政委的工作。羅榮桓是典型的智勇雙全型將領,不僅擅長在戰場上與日軍周旋,而且在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工作上也十分有心得,每次都能打下穩固的陣地,出色的完成戰鬥任務。
1939年,日軍在華北平原上的行動越來越猖獗,為了打擊日寇,我軍決定在山東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羅榮桓開始了在山東的工作,羅榮桓的政治工作做得很出色,將國民黨的投降派與頑固派給孤立了起來,鞏固了我軍的地位。
羅榮桓十分擅長部隊的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培養了軍士的戰鬥意志,提高了全軍戰鬥力,除此之外,羅榮桓還是經營軍隊建設的能手,主持組建新兵團,為在前線戰鬥的部隊源源不斷地輸入兵力支援,就像漢代的蕭何一樣,羅榮桓的後方建設有力的保障了前線部隊取得最終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後,羅榮桓擔任了政法工作的要職,在軍中負責解放軍的文化建設工作,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來提升解放軍的整體文化素質水平,大大促進了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
洪學智上將
與羅榮桓元帥不一樣,出身貧苦家庭的洪學智幼年沒有上過多少學,為了謀生很小就在別人的手下當學徒,後來遇到了我黨,毅然決心加入。
洪學智作戰以勇猛果斷著稱,在紅軍的反圍剿鬥爭中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又擊退了四川軍閥的進攻。新四軍由於在南方作戰,勢單力薄,需要支援,洪學智所在的部隊奉命跨越了沿途多個省份後到達江蘇,參與領導了夏季進攻和蘇北地區的反頑固派鬥爭,鞏固了蘇北抗日根據地。
在東北打仗的時期,洪學智指揮了我軍戰爭史上的第一次炮兵、坦克和步兵協同作戰,接連拔掉敵人固守的據點,沉重的打擊了國軍在東北的力量,曾參與殲滅國軍精銳的新五軍,讓蔣介石大為震撼。
新中國成立後,洪學智繼續南征之路,參與瞭解放海南島的戰役,曾創造了用木帆船打軍艦的奇蹟,取得了萬山群島海戰的勝利。
朝鮮戰爭爆發後,洪學智跟隨彭德懷總司令入朝作戰,擔任了指揮部的安全保障工作,指揮特種部隊行動,統籌後勤部隊的運輸工作,保障了志願軍司令部的安全,建立了一條頑強的運輸線,不論美軍如何轟炸,運輸線總能一次又一次地疏通並運送物資。
鄧華上將
鄧華出生在湖南郴州,年少時讀過私塾,上過中學,後來參加過學生愛國運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時期不斷的得到鍛鍊,由於擅長總結經驗教訓,鄧華很快成為我軍的有力幹部。
鄧華和團長楊得志一起參與指揮了平型關戰鬥,指揮部隊迎戰不可一世的日軍板垣師團,和大部隊一起取得了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千餘人,大大提高了中國軍民計程車氣。
解放戰爭後,鄧華調入了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率領第七縱隊連戰連捷,奪取了遼西五城,在解放北平的戰鬥中,鄧華指揮兩個縱隊突破了國軍的防線,經過激戰殲滅了國軍13萬部隊,與友軍一道解放了防禦北平的重鎮天津。
新中國成立後,鄧華與洪學智一起參加瞭解放海南島的戰役,突破了國軍的海空防線,攻克了國軍在海南島上最後的據點榆林港,勝利解放了海南島。
抗美援朝戰鬥中,鄧華參與指揮了世界軍事上有名的上甘嶺戰役,面對聯合國軍的300餘門重型火炮和多達3000架次的飛機轟炸,鄧華參與指揮的守軍深挖戰壕,加固工事,扛住了190多萬枚的炮彈和超過5000枚航空炸彈,創造了世界軍事上著名的防禦戰案例。
劉亞樓上將
劉亞樓出生在福建,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後代,憑藉善於學習和個人努力,劉亞樓從世界四大名校之一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學成畢業。
在革命時期,大家常評價劉亞樓膽大心細,經常聰明的完成任務,劉亞樓也十分注重學習和個人能力的提升。
蘇聯的軍事培養講究理論與實踐結合,劉亞樓也在學習了知識後進入了蘇聯紅軍學習,蘇德戰爭爆發後,劉亞樓為保衛蘇聯二戰,作為一箇中國人,劉亞樓在蘇聯紅軍中表現得非常驍勇,晉升成為了蘇聯上校。
回國後的劉亞樓投身東北戰事,承擔航空學校的建設工作,經過一系列努力,劉亞樓為我軍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參謀員隊伍,組建了測繪許學校,培養了可以繪製軍用地圖的人員。
新中國成立後,劉亞樓因為在蘇聯留學的經歷被任命為新成立的空軍部隊司令員,當時的我國還不能製造出精良的航空發動機,劉亞樓要在這樣的條件下完成空軍的組建工作。
建軍最重要的是建人,強大空軍的基礎是優秀的飛行員,劉亞樓在多地籌建了航空學校,培養殲擊機、轟炸機和運輸機等多機種飛行員。
在總體統籌上,劉亞樓提出在陸軍的基礎上組建空軍的方針,得到蘇聯支援的飛機後,劉亞樓領導了對蘇聯飛機的接受、拆解和改裝工作,為中國空軍的壯大打下了基礎。
韓先楚上將
韓先楚在年輕的時候就參加了革命,幼時家中的貧困使得韓先楚十分同情底層百姓,十分擁護我黨的土地政策,當過蘇區的土地委員,在土地革命中做出了很大貢獻。
韓先楚有卓越的勇氣,敢想敢幹,屢立奇功,有“韓大膽”的外號。
在紅軍到達陝北,開始西征時,韓先楚就跟隨彭德懷老總開始了西征之路,行至定邊城時,韓先楚所部發現了敵人的騎兵營,韓先楚在檢視敵人的部署後看出了敵人既不敢戰,又不敢跑的心態,認為一擊必勝。
但是彭德懷老總卻考慮到如果進攻不力,會對大局帶來影響,因此沒有批准韓先出的請戰。韓先楚在得到彭老總的批示後,猶豫再三,最後決定冒險攻打定邊,果然殲滅了敵人的騎兵營。
在解放戰爭時期,韓先楚作戰十分勇猛,常領導部隊東征西戰,因為行軍迅速,進攻犀利,韓先楚所領導的部隊有著“旋風”之稱,國軍對韓先楚部快速行軍,快速進攻的戰術風格非常害怕。
李天佑上將
李天佑出生在廣西桂林,因為家中子女眾多,李天佑不得不早早幹活,補貼家用,但是李天佑不甘於一生就這樣過去,於是報名參軍,參加了李明瑞領導的北伐軍。
蔣介石刻意打壓桂軍,當時的廣西的地方實力派李明瑞和俞作柏通電反對蔣介石,但是不料部下的將領被蔣介石收買,遭受了巨大挫折。李天佑同樣十分反感蔣介石的行為,為了反抗蔣介石,李天佑參加了百色起義,參加了我黨領導的革命大業。
抗日戰爭時期,李天佑率領全團參加了迎戰日軍精銳板垣師團的平型關戰鬥,取得了大捷,日軍損失1000餘人,這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時取得的第一場正面戰鬥勝利。李天佑後來轉戰呂梁山區,參加開闢了晉西南抗日根據地的行動。
解放戰爭時期,李天佑在我軍東北部隊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攻堅戰策略,策略中關於炮兵部隊的合理利用的經驗在東北各部隊中推廣。
東北解放後,李天佑繼續率領部隊南下作戰,參加了渡江戰役,解放湖北戰役等多次重大軍事行動,大大加速了國民黨反動政權的滅亡。
一支部隊能否取得輝煌的成就與將領的正確領導有著很深的關係,將領發揮的領袖作用對於一支部隊的戰鬥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六大猛將立下的汗馬功勞大大提高了四野的綜合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