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萬五千里長徵,有三十名女紅軍戰士走完全程,她是其中之一。
為革命犧牲了家人、愛人、子女、自己,她奉獻了一個女人所能奉獻的全部。
她一直在黨內出任多個要職,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巾幗不讓鬚眉。
她的名字——叫邱一涵。
01 她是怎麼走完長征路的?
說起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映入我腦海的只有三個字——“苦”!“難”!“險”!
那是一條把腦袋別在褲腰裡的路,歷時兩年,從南到北穿越了14個省,跋山涉水不說,途中還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鬥近400次。
對邱一涵來說,這條路比別人更難走,為啥?
邱一涵1907年出生在湖南一個小縣城,那時老家還受封建禮教的影響,母親按照傳統拿出長長的布條把她的腳緊緊裹了起來。
“為什麼把我的腳包起來?”撕心裂肺地疼痛讓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啼哭不止。
“女孩子不裹腳,將來嫁不出去。”母親也陪著她掉眼淚。
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後,紅軍不得不戰略性轉移,紅軍中有不少女戰士,她們的戰鬥精神和革命熱情都很高。
但考慮到在艱苦的路途中還要快速行軍和不斷與敵人周旋戰鬥等實際困難,當時紅軍的高層領導對是否讓她們加入長征隊伍持保留意見。
最後,考慮到需要有宣傳能力強,可以做群眾工作的女同志隨行,以便將來開展工作,中央領導決定選30名女性跟隨大部隊行動,邱一涵也在其中。
雖然自己有很多實際困難,但她沒有退縮,毅然和其他同志一起踏上了漫漫征程。
長征主要靠步行,而且走得多是凹凸坎坷的山路,對小腳的邱一涵來說,難度要遠大於其他人。
一路上,她摔跤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還曾經差點兒掉下懸崖,幸好丈夫經過,才把她救了起來。
但她從不在同志面前叫苦,一直默默地咬牙堅持,努力不讓自己掉隊。
邱一涵視力不好,有一次爬山時,腳底打滑摔了下去。
人沒大礙,但眼鏡卻碎了,荒郊野嶺哪裡還找得到配眼鏡的地方,她只好眯著眼睛,牽著戰友的衣服,甚至拉著馬尾巴前進。
除了行軍,她們還要負責照顧傷病員,所以大部分時候都在隊伍後面,不得不面對緊追而來的敵軍的槍林彈雨。
最危險的一次,炸彈就爆炸在邱一涵身邊不遠的地方,她旁邊的戰馬被炸得屍骨無存,而她雖然僥倖逃過一劫,卻因為巨大的聲浪影響了聽力,此後一直耳背。
長征途中缺糧少藥,她們就和所有戰士一樣嚼草根,咽雪水,沒有任何怨言。
因為誤食毒草,邱一涵渾身都腫脹起來,特別是右手,當時都腫得無法握拳,原本就受過傷,現在更是連筷子都拿不起來。
可是她為了可以繼續給部隊中的戰友上課,就咬牙堅持練習用左手寫字……
她在長征途中所要面對的重重困難真是太多了,但她和戰友一起勝利地完成了這次偉大的轉移,為黨儲存了革命力量。
更難得的是,後來回憶起長征時,邱一涵絕口不提自己克服的困難,反而云淡風輕地說:“這些平常看起來難以忍受的事,我們當時並不以為然。”
如果沒有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犧牲精神,很難想象一個弱小的女效能完成這樣艱鉅的任務。
02 為什麼說她為國家奉獻了一切?
邱一涵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她的父親和哥哥都曾在黨內出任部長職位。
她也是因為受到父兄的影響才逐漸瞭解革命,並跟隨他們參加了許多民間的愛國革命活動。
到23歲時,她也堅定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要革命就避不開流血犧牲,她在革命道路上的領路人父親和兄長先後被敵人殘忍殺害,她的家庭也因此支離破碎。
父兄的犧牲,並沒有嚇倒邱一涵,阻止她前進的步伐,反而堅定了她繼續革命,為國獻身的想法。
1929年,前去平江瞭解工作的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在視察途中遇到了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姑娘。
她既有小鳥一般的靈巧活潑,又有鷹隼一樣的勇敢堅強,看著充滿了精氣神忙前忙後的邱一涵,袁國平動心了,這不就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革命伴侶嗎?
在袁國平的追求下,邱一涵也認為自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和愛人,於是他們幸福地結合了。
婚後的日子雖然動盪不安,危機四伏,但他們一直相互扶持,相互鼓勵。
走完長征之路後,原本以為他們可以共同抗日,一起面對外來的侵略者,卻沒想到,蔣介石發動了無恥的“皖南事變”。
當時葉挺等人被扣押,剩下的新四軍部隊不得不冒險突圍,也就是在突圍的過程中,袁國平受傷了。
當時他的戰友不願丟下他,但袁國平既不能眼看著年輕的戰士們為自己無謂地犧牲,也不想成為俘虜被敵人當作要挾我軍的武器。
最後他拔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5歲的生命。
得知愛人犧牲的訊息,邱一涵雖忍不住洶湧的淚水,卻沒有多說什麼。
只是從此以後,她更積極地投身到革命工作中,彷彿要用自己雙倍的努力,為心愛的丈夫達成遺願——建立新中國!
邱一涵和丈夫鶼鰈情深,他們曾有過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們像全天下的父母一樣愛自己的孩子。
但是他們所面臨的現實就是抱起孩子,就不能拿槍戰鬥,拿起槍為大眾謀福利,就必須放下自己的孩子。
為了讓更多的家庭不用骨肉分離,他們只能選擇把孩子寄養到老家,義無反顧地走上和敵人鬥爭的危難之路。
只是她的母親也就不過是一介村婦,日子本來就很艱難,連自己都時常忍飢挨餓,還要拉扯三個嗷嗷待哺的小孩,談何容易?
邱一涵的大女兒為了能吃口飯,早早就被送到夫家當童養媳。
兩歲的二女兒病體沉痾,卻沒錢看病抓藥,老人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在病痛的折磨中夭折。
只剩小兒,一路跟著瞎了眼的奶奶討飯,飢一頓飽一頓,直到上學才被接到母親身邊。
可邱一涵去世時,她的小兒子還未成年,最後是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江渭清把他撫養長大的。
不但失去了這些至親至愛的家人,為了革命,邱一涵還奉獻了自己的健康。
在戰爭期間她就曾多次受傷,建國後她更是以身作則,沒日沒夜地投入新中國的建設工作中。
1956年,過度操勞的她身患絕症,不治而亡,享年僅49歲。
03 她當得起這麼高禮遇的葬禮嗎?
邱一涵逝世後,身邊的群眾和同志悲痛萬分,多名和她一起長征的戰友紛紛趕來弔唁。
葬禮上幾千名群眾,近百名省市領導,幾十位將軍都來為她送行,還有三位湖南的上將唐亮、鍾期光、宋時輪來為她扶靈。
為什麼她能得到如此高規格的待遇?因為她為讓勞苦大眾過上幸福的日子,把痛苦都留給了自己。
因為她一生忠於革命和黨,忠於自己追求的理想,而奉獻了所有。
因為她把自己的小愛化為大愛,以自己個人的犧牲換來千百萬人的新生活。
她是忠誠的女兒,堅強的妻子,偉大的母親,她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也是千千萬萬為中國建設的共產黨人的縮影。
我想,不僅是邱一涵,所有為新中國奮鬥過、努力過、犧牲過的英雄們,不管他們有名還是無名,他們都應該被銘記,被載入史冊,千秋萬代。
04 她們身上還有什麼閃光點值得學習?
邱一涵前輩的故事之所以值得被傳頌,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新中國成立以後,男女平等就被寫入憲法,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但我想,“女不如男”之類的思想之所以能迅速在中國社會得到改變,也是和這些老一輩的女革命家和女共產黨員們的努力拼搏分不開的。
是她們啟蒙了民眾的思想,是她們為廣大婦女作出了表率,是她們身體力行,撐起了半邊天,證明了巾幗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