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隱者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
這是一部,讓你覺得有點意思,又沒那麼有意思,但看完了又覺得有點意思在裡面的“懸疑”電影 ,它在海報裡不斷地在給你暗示,老戲迷都不該忽略的細節:
只有熟悉這位監製,你才會帶著藍色的眼鏡去欣賞它,畢竟,很少有電影會不厭其煩地在海報裡把監製放在導演前面的。
1、懸疑為皮,隱喻做骨
經常有年輕的影迷抱怨咱們電影的侷限性,他們的概念裡,只有韓國那樣深挖題材才叫佳作。其實,咱們佳作一直都有,只是需要細品。
初看電影,你只會覺得這是一部小製作的懸疑片,層層反轉,極度燒腦。可是當你看過一遍之後,你會產生許多疑問,那些荒誕的臺詞難道真的只是瞎編的嗎?亂湊的?他可是田壯壯。
於是,當你看第二遍的時候,你會發現,臺詞其實並不荒誕,似乎有著豐富的內涵。比如他:
也許是這位尤老闆的青春記憶,所以在之後的交易環節,可憐的孩子們唱的是郭峰創作的《讓世界充滿愛》,時間線與尤老闆的成長正好貼合。1986年推出的歌曲,1998年再次傳唱。
2、他們都是窮人
當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不斷反轉的劇情的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線索:
除了張頌文飾演的閻正,就像當年的《天下無賊》屢次改稿必須有叔叔加入一樣,是道具式的存在外,其他人的身份都是窮人,或者曾經是窮人。外賣小哥馬明亮、電器修理工老李、有錢人的情人莉莉、下過崗的尤大成、連村裡寡婦都娶不上的“老總”張耀忠。
“老闆”尤大成用不義之財,包養著情人莉莉;
情人莉莉用得來的不義之財,包養著小哥馬明亮;
馬明亮沒來得及搞到不義之財,前女友嫁給了別人;
前女友很漂亮,似乎也是因為財,嫁給了別人。
“老總”張耀忠,戴上眼鏡一副斯文人造型,堅守著粗淺的傳統文化“老理兒”,講信用,重專業,給舅舅下葬也是捨得花錢,看重親情。
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讓人不寒而慄,一口一個數量,彷彿在他眼裡,對生命沒有任何的敬畏,可憐的孩子們那只是他賺錢的工具,沒有同理心,沒有同情心,堅守的職業道德和從事的缺德買賣,讓人感到噁心至極。
3、巴掌大的天,人造的“陽光”
整部電影出現過多次的兩個鏡頭,就是巴掌大的一塊天,和那處醒目的人造“陽光”。電影的鏡頭語言在告訴我們:這樣一群人,都在這樣一個地方。
應不應該和做不做是兩回事。
小哥馬明亮,丟掉了自己相信的愛情,因為缺錢,從此以後他只信任錢。他當然錯了,他性格偏激,他遇事不冷靜,他還不成熟,可是,他就這麼做了,沒有按照我們眼裡的價值觀走下去。
喜歡詩歌、喜歡邏輯學的尤大成,曾經沒準兒也是個文藝青年,事業不順,離開了公司,一時舉目無措,做了惡人。他當然錯了,他人面獸心,他狡猾多變,可是,他就是這麼做了,沒有按照我們眼裡的價值觀走下去。
內心厚道的老李,只想用偷來的不義之財去救自己的孩子,如果沒有孩子的事,老李也許將一直是憨厚的老李,說別人壞蛋的老李。可是,他就這麼做了,沒有按照我們眼裡的價值觀走下去。
凡事如果都按照應不應該的標準進行,那應該就是天堂了。
這部劇的細節還有很多,今天先寫這麼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再思考一下:張總和蝦毛的口音,為什麼帶有地方特徵;最後馬明亮推不動的冰塊,為什麼要那樣設計。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雙方的暗號說了什麼?大清早不睡覺,阿貓阿狗叫什麼;天冷了要吃飯,大哥大嫂打發打發。#不速來客#
沒錢了,你就得打發打發,不管應不應該。
堅持原創,堅持態度,謝謝點贊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