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為劍,寫天寫地寫華年;落棋為子,點兵點將點江山。
01
藝術作品壞了,可以重新打造,人心壞了,就真的壞了。
一部糊得徹徹底底的新劇《當家主母》登上了熱搜,以常理而言,這樣劇情不突出,演員演技不突出的新劇,理應石沉大海,無人問津。
但因為被觀眾指出,劇中存在“線上殺貓”的嫌疑,直接將這樣一部並不出彩的新劇送上熱搜,被鋪天蓋地的罵聲所裹挾。
具體的劇情是這樣的:
一隻白色的貓,誤食了桌上有毒的點心以後,摔倒在地,經過一陣痛苦的掙扎後,口吐鮮血死亡,短短十幾秒的時間,白貓可謂展現出了極為精湛的“演技”。
也是因為這般逼真的“演技”,讓人不得不疑惑:《當家主母》的劇組是不是為了呈現逼真的影視效果,真的毒死了這隻白貓?
毒死真貓的質疑之聲順勢而起,直接將這部原本口碑就堪憂的新劇送上熱搜,與此同時,《當家主母》的評分急劇下跌,慘淡到僅有3.2分。
迫於壓力,劇組回應稱:
白貓的抽搐是用繩子拉扯而產生的逼真效果,至於白貓嘴角的鮮血,是糖漿和血漿製作的,所以看起來很逼真。
然而觀眾們對此並不買賬,堅持要求劇組發出白貓還活著的影片,但劇組哪怕願意放出拍攝過程中的花絮,也遲遲不肯釋出活貓的影片。
同時有疑似《當家主母》的群演在網上稱,節目裡那隻白貓已經死了,不是被毒死的,而是被電死的,目的是刺激它的條件反射,確保影視效果。
此話一出,群情激奮,劇組隨即發出一段活貓的影片,並表示已經選擇報警自證清白,但被網友質疑劇組發出的活貓影片,和畫面中的貓不是同一只。
起初是兩隻貓的眼睛不一樣,後來是兩隻貓的性別不一樣,總之就是劇組越解釋,觀眾心裡越狐疑,越不相信。
那麼劇組到底有沒有“殺貓”呢?
目前誰也不知道,但這事兒真的很簡單,劇組想要證明沒有殺貓的方式很簡單,要麼在起初遭到質疑時就放出活貓的影片,要麼請求劇中的主演甚至群演發個帖子證明。
就這麼簡單。
小孩子都能想明白的道理,偌大的劇組卻想不明白,一方面口口聲聲喊著自己清白,一方面拖著不肯放出活貓的影片,就連劇中的主演和群演也沒有一個敢出面發聲。
這種態度,你讓觀眾怎麼相信白貓還活著,怎麼相信你的清白?
也是因為這份飽受病詬的態度,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被罵一點也不冤,而此次事件,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一個現實:
倘若藝術沾上了鮮血,哪怕劇情再好,演技再強,觀眾也不願意再多看一眼。
02
藝術為了呈現逼真的效果畫面,一遍又一遍將動物的性命置於不顧,這並非罕見的個例。
還記得86版《西遊記》裡的白龍馬嗎?
劇中的白龍馬在進入劇組以前,其實是隻訓練有素的軍馬,因為拍攝這部戲,白龍馬提前退伍進入劇組,時間跨度長達五六年。
從開始到結束,唐僧飾演者換了三個,而白龍馬卻始終是這匹白馬,長達五六年的時間裡,白馬被塞進車廂裡忍著顛簸,陪伴著劇組踏遍半個中國,順從地服從一切命令,從未釋放野性反抗過。
全劇殺青後,導演將白龍馬送到一個影視基地養老,並囑咐一定要好好照顧它。
可是時隔數年以後,導演再去探望白龍馬時發現,殺青以後的這些年裡,它被當成工具接待大量的遊客騎乘拍照,被當成是一處景點般被人圍觀撫摸。
當被折磨得沒了精氣神以後,它被塞到山坡上挖出來的山洞,洞裡陰暗狹小,臭氣熏天,它無精打采地嚼著稻草,身上很髒,幾乎看不出原來的白色,早已沒了當年的精氣神。
導演離開時一直望著它,它也遠遠望著導演,直至導演的身影快要消失在視野內,它不可思議般地嘆了口氣,悵然地回過頭去。
兩年以後,飽受折磨的白龍馬黯然離世,再沒有人知曉,它發出的那聲嘆氣裡,到底包含著多少悲苦。
沒幾個觀眾能夠接受,陪伴了自己一代青春的白龍馬,晚年落得個這樣的悽慘結局,可除了憤怒以外,還能做什麼呢?
答案是,將評分極力拉到最低。
電影《犬王》便是一個典型例子,評分僅有2.1分,但觀眾依然覺得這個分數高了。
03
電影《犬王》裡有個“軍犬被炸飛”的畫面,這一場景曾令無數人哭到崩潰,但哭過後便意識到,這只是電影的特殊效果,狗狗並沒有被炸死。
然後時隔多年,導演姚守崗在訪談中,頗為驕傲地表示,他們拍攝這部電影時,用了三個機位,拍攝軍犬海龍被炸死的畫面,不是特殊效果,畫面是極其真實的。
也就是說,狗狗真的死了,只因為導演想要一個逼真的畫面。
姚守崗是這樣解釋的:
“為了這部電影,必須要死一條狗,如果海龍不死,根本不可能達到那種悲劇的張力,我們的目的就是讓觀眾感受到最為真實的感染力。”
一隻訓練有素,屢次立功的軍犬,沒有倒在執行任務的途中,而是死於一場人類的消遣,一個導演想要的畫面,簡直諷刺至極。
有人說,海龍叼著炸彈跑出去以前,含淚看了眼訓導員,似乎已經知道那是真正的炸彈,但沒人讓他鬆口,所以它一直叼著,那含淚的最後一眼,算是最後的道別。
一聲巨響後,海龍化為碎片,訓導員當場被氣到昏闕。
原來,在拍攝以前,整個劇組皆知道海龍的下場是什麼,唯有海龍和訓導員不知道,當訓導員意識到不對勁時,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給姚守崗這部劇打出2.1的評分,真的高了。
一個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張嘴閉嘴皆是藝術,口口聲聲喊著是為了藝術的最好呈現效果,孰不知在漠視動物生命的那刻起,他便已經不配被稱之為人了,還何談藝術?
動物不會說話,但那並不意味著,它們就可以隨意成為藝術的犧牲品,成為觀眾一時情緒的犧牲品,它們理應得到最好的保護和尊重。
就像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的那隻老虎,殺青以後,導演李安給了老虎足以媲美五星級的待遇,好吃好喝伺候著,隨時給動物組織寫報告,邀請他們來監督探班。
他心裡足夠清楚:
時代在不斷變化,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就是藝術的最後一道底線,沾著鮮血的藝術,觀眾已不願再看。
觀眾真正希望看到的,是謝幕時螢幕上那行赫然醒目的大字:
本片拍攝過程中,沒有任何動物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