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醫院輸液時,護士會認真地彈輸液管,讓氣泡向上浮起避免進入血管,但真的有氣泡進入血管時她們也無動於衷似乎一點也不擔心。
那麼氣泡進入血管到底會有什麼危害?為什麼護士並不擔心呢?什麼情況下輸液會導致氣體栓塞呢?
我們上大學時,做實驗通常用兩種齧齒類動物,一種是小白鼠,另一種是兔子。
每一堂實驗課結束時,最後一件事是處死實驗動物,用老師的話來說就是“人道地結束它們的痛苦”。兩種動物的處死方法不同:小白鼠個頭小,按著腦袋一拉尾巴,把頸椎拽斷就行;兔子個頭太大,尾巴又短,不好按也不好拉,所以要採取“注射空氣法”處死。
這時候每組同學裡的行刑手就會拿一隻二十毫升的空針,在兔子的耳緣靜脈打入空氣,很快兔子就會安詳地到達那個沒有實驗室的地方。
那麼空氣又沒有毒性,為什麼能那麼快地處死兔子呢?
氣體為什麼會導致兔子死亡?
喜歡用吸管喝奶茶的朋友可能有過這種體驗,當吸管裡有很多氣泡時,想把奶茶從杯子裡吸到嘴裡就需要稍稍用力才行,就好像吸管被什麼東西堵上了似的。
其實這就是氣體栓塞現象,堵住吸管的栓子就是吸管裡的氣泡;吸管管子越細,氣泡越多,堵塞的力量就越大,如果吸管足夠長,可能堵得你憋紅了臉也吸不出杯子裡的奶茶。
與此相似,比奶茶還要粘稠的動物血液,混入空氣後很容易產生氣泡。從兔子耳緣靜脈打到血管裡的空氣沿靜脈一路來到兔子的心臟,在心臟的搏動下,空氣和血液混合形成一大團細膩的泡沫。這個大泡沫團堵塞住兔子右心的出口,使右心的血液無法流出,整個血液迴圈被中斷,兔子也就很快去世。
這種處死動物的方法安全,有效,廉價,動物的痛苦也小,所以幾乎是實驗室通用方法。
不用害怕那一點點小氣泡
氣體栓塞這麼可怕,為什麼有小氣泡進入患者的血管時,護士卻無動於衷呢?其實這主要還有考慮一個數量的問題。
無論是人還是兔子,血液裡本身就溶解有大量的空氣,以氧氣為例,人體每一升動脈血中溶有190毫升氧氣,20毫升氮氣,這些氣體溶解在血液裡隨著血液在身體內流動,並不會變成氣泡堵塞血管導致疾病。
如果有那麼一兩個微小的氣泡由輸液管進入人體,也會很快和其他氣體一樣融入血液,不會造成危害。
當然如果像實驗室的兔子那樣被短時間內注入大量空氣,人還是很快會因氣體栓塞死亡的,因為人體型較大,出現這種結果大概需要一百毫升空氣,這個量比起 輸液時漏進血管裡那一兩個小氣泡,兩者差得太遠,所以護士一點都不會為這個擔心。
輸液時也可能發生氣體栓塞
這麼說輸液時不會發生氣體栓塞,是不是就可以不管不顧,刷著抖音什麼的嗨起來了?還真不是,漏進血管一兩個微小的氣泡沒有危害,要真是漏進去大量空氣(比如3-5毫升),雖然不一定導致生命危險,卻也有可能引起肺栓塞,仍然是重症。那麼什麼情況下輸液也會進空氣呢?
第一 有時候病人病情需要快速補充液體,這時候護士會進行加壓輸液,如果沒有留心到液體已被滴空,就有可能將空氣壓入血管。不過做這個操作的都是專業人員,出現失誤的可能性比較小。
第二 靜脈內壓力低於大氣壓時空氣會被吸入血管。一般情況下輸液時,即使液體滴空,空氣也不會進入血管,因為血管內的壓力大於外界大氣壓,輸液帶裡總會留有一段液體。
但如果是中心靜脈置管,或者輸液時舉起胳膊,靜脈內壓力低於大氣壓,氣體會被吸入血管,所以輸液時仍然要避免液體滴空。
第三 第一瓶液體滴空,換液時忘記排出輸液管內的空氣,導致空氣在液體的重力下被壓入血管,引起栓塞。
發生了氣體栓塞是不是就沒救了
出現不適不要驚慌,要第一時間通知護士和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足高頭低位,吸氧等措施,避免氣泡進入肺部導致肺栓塞,使氣泡逐漸溶解在血液中。
一般情況下輸液進入的空氣量不太大,經過這些處置都能很快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