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裡面有一些是全身或幾個部分都可入藥的植物或動物。
不同的藥用部位表現出不同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
這也是中藥裡面比較神奇的一件事。
今天講的是枸杞。
古書有記載:“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採花,名長生草;秋採子,名枸杞子;冬採根,名地骨皮”。說明枸杞自古就是多部位入藥的。
首先說明一點,在植物學上,枸杞現在其實是可以細分好多個品種及變種的,最常見的就是枸杞和寧夏枸杞(此外尚有北方枸杞、新疆枸杞、雲南枸杞等等)。
但是為了保證用藥安全、有效,現在國家藥典嚴格規定了枸杞子的來源只有寧夏枸杞這一種(注意在這裡“寧夏枸杞”指的是品種,並不代表產地就是寧夏)。
而地骨皮和枸杞葉可以是來源於寧夏枸杞,也可以來源於枸杞,其中枸杞葉多來源於枸杞,而且為了口感更好是經過人工培育改良後的種。
有點繞哈,我知道你們關心啥——
簡單來說就是:平時我們吃的枸杞葉基本上不產枸杞子,即使有也是產量和質量都較低的。
枸杞子
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乾燥成熟果實。夏、秋二季果實呈紅色時採收,熱風烘乾,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皺後,曬乾,除去果梗。
寧夏枸杞是現在正品枸杞子的唯一品種,這個名字它不是指產地,因為枸杞子的產地除了寧夏,尚有新疆、甘肅、山西、河北等很多地方。
平時大家都習慣了稱枸杞子為枸杞。我之前寫過一篇教大家如何挑選枸杞的文章,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文章估計會有一些爭議,畢竟枸杞子的產地、採收時間、乾燥方法不同對質量都有影響,專做枸杞子這一行的人比我經驗豐富。但是挑選起來總體原則沒錯:乾燥,粒大,偏暗紅色,籽少,肉多。
還要注意枸杞保管的問題,儲存不當很容易回潮變軟,繼而發黑變質,就不能再用了。建議:紮好袋口,放冰箱儲存。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於虛勞精虧,腰膝痠痛,眩暈耳鳴,陽萎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地骨皮
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乾燥根皮。春初或秋後釆挖根部,洗淨,剝取根皮,曬乾。
地骨皮有兩個來源:枸杞或寧夏枸杞,說明平時吃枸杞葉的這種枸杞根皮也是可以作地骨皮藥用,這是沒問題的,只是味道上會有一點區別,聽懂行的老師說前者偏甜,後者偏鹹,應該是跟產地的土質有關,我還沒去做對比。
在廣東,枸杞根也可以用來煲湯,又稱之為土地骨,是沒有去掉中間木心的,功效是清肺熱,涼血。《藥典》沒收載,叫它土地骨也是為了跟地骨皮區分開來,屬於嶺南地區習慣用藥。
【性味與歸經】甘,寒。歸肺、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涼血除蒸,清肺降火。用於陰虛潮熱,骨蒸盜汗,肺熱咳嗽,咯血,衄血,內熱消渴。
枸杞葉
枸杞葉就太熟悉了,市場很多賣的,捆好一把一把,也有隻摘了葉子下來賣的。
枸杞葉有多種做法,可以涼拌,可以炒菜,但我覺得用來做湯是最好的。
枸杞葉瘦肉湯、枸杞葉豬雜湯,或者枸杞葉蛋花湯等等,還有滾粥的時候也可以加點枸杞葉,味道都很好,別有一番風味。
在客家地區(特別是梅州),枸杞葉簡直就是大小餐館的標配,用枸杞葉現做的各種湯,熱氣騰騰,味道鮮美,可以緩解疲勞,使人元氣滿滿。若是再配上一碗醃面,簡直不要太美味啦!
另外,枸杞嫩葉(芽)可以製作成枸杞茶,平時可以沖茶喝,補肝益腎明目,還可以補充各種維生素,味道也不錯。
如果有喜歡喝茶的,換個口味,不妨試一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