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透過:“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正式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它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獨特而傑出的港口城市空間結構,其所包含的22個遺產點具有鮮明的海上貿易和東西方文明交融特徵,而每一個遺產點背後又都是滿滿的知識點。
快問快答:
Q:天后宮內供奉的人物是誰?
A:天后宮內供奉著媽祖。她本名林默,因救助海難而成為航海者的保護神。許多港口都會修建天后宮,以供人們祭拜。
泉州天后宮,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作為我國海外貿易最高峰時期的最大港口,為保航海者的平安,媽祖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由於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媽祖逐漸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
宋代,泉州地方長官和市舶司官員,每年春秋兩季都舉行“祈風、祭海”儀式,祈求風浪平青靜,航海平安,以鼓勵發展對外貿易。最初祭海在晉江邊的真武廟,祈風儀式在南安縣的九日山,但從南宋未年起,祈風儀式改在天后宮進行。
實際上,天后宮的稱呼經歷了兩次轉變。落成之初名為“順濟宮”,希望每次航行都能順風順水。明永樂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的太監鄭和,奏令福建鎮守官重修順濟宮。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改宮號為“天妃宮”。清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後奏請特封天后,天妃宮改稱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是海內外眾多天後宮中現存建築規模較大、儲存較完好的一座。其內部仍保留著一些明清時代木構,甚至還能找到宋代構件。1988年1月13日,泉州天后宮成為大陸媽祖廟中第一座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天后宮於2011年進行了保護性修繕。此次修繕工程主要涉及正殿工程維修、白蟻防治、壁畫保護等,將根據“修舊如舊”原則維修。修繕期間,工作人員專門在正殿前臨時搭建了一座行宮,將媽祖金身移駕至行宮內,方便廣大遊客和信眾前來參拜。透過此次整修,天后宮正殿再現了往日的風貌。
如今,天后宮依然香火鼎盛。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是祭拜的高峰,而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行的“乞龜”活動更是熱鬧。拜亭前會有一隻用大米堆出的龜,並用鳳梨拼接成兩條龍。人們以此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興旺。活動結束後,部分 “平安米”被分發至孤兒院、貧困戶、孤寡老人等群體。
(圖片來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