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林,1981年生,江西修水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水利作協副秘書長、《大江文藝》執行主編。著有長篇小說《白虎郢都》《活火》,小說集《該死的見面》,散文集《山居羊跡》《芳亭記》等十餘部。
作者:韓 湯
站在山頂,徐春林輕聲呼喚,山的那邊也傳來了輕聲的呼喚。他大聲呼喊,山的那邊也大聲地呼喊。他聲嘶力竭,山的那邊也聲嘶力竭地回應著他。
大山與大山之間,一條小溪覓覓流淌,涓涓細流逐漸開闢出更寬廣的世界。溪流穿村繞戶,流向低處,更低處,去向了人們無法涉足的遠方。
那個時候的徐春林就知道,只要是朝著夢想的方向在前行,是向著山頂攀爬,還是像溪流一樣流向低處,都不重要。只要遇見陡坡不屈服,遇見礁石不退縮,就一定能去到想去的地方。
徐春林出生在贛北邊陲修水一個叫羅家窩的村子裡。真正的窮鄉僻壤,到處都是大山,一條小路沿著小溪流翻山越嶺,他的家就安在半山腰上。國家扶貧初期,這個村也因偏僻和落後成為修水縣第一批整體移民搬遷村。這也是後來他的長篇報告文學《平語札記》創作的基礎。如今,這個村子已經荒蕪,羅家窩村消失在了群山之間。
說起寫作,徐春林說,離不開小時候父親帶回的報紙。徐春林的父親是一名鄉村教師,每次放學回來,腋下總要夾著一疊報紙。父親的報紙成了徐春林童年的精神食糧。他希望有一天他的文章也可以印在報紙上,翻越延綿的群山,去到更遠的地方。於是,10歲左右的他就開始在作業本上、書本上、父親的舊報紙上,寫下自己當時的心情。
終於,在12歲那年,他寫的第一篇文章發在了廣州《少男少女》雜誌上。一個酷熱的夏天,就像是一團猛烈的火焰,在他的心裡熊熊燃燒起來,成了徐春林困頓的童年裡的第一道光。他開始沒日沒夜地寫,他想寫一部小說,發表到父親看的報紙上去,然後某一天嚇他幾個倒退。
然而比小說先來的,是期末拿回家的成績單。父親一個巴掌就打在了他臉上,因為除了語文,他其他的科目全都不及格。面對即將來臨的中考,父親將家裡的報紙,以及他寫的書稿一把火燒個精光。徐春林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窮人家的孩子,只有讀書,才有出路。他不得不放棄寫作,認真投入到激烈的備考中。直到他出來工作後,才偷偷地重新開始寫作。
徐春林的文學始終離不開這個村子。迄今,在他二十多年的寫作道路上,即便是後來開始在縣城裡寫作了,用他的話說:我始終沒有走掉。這從他的《上學記》《剃頭師傅》《村莊的聲音》……等村莊系列的散文、小說中都可以讀到。剛畢業那幾年,他去過很多地方,也做過很多工作,去工廠打過工,當過老師、醫生,最後回江西做了一名記者。《鄉村醫生》寫的就是他在當鄉村醫生時遇到的真實事件。
徐春林寫作很勤奮,他白天工作,夜晚寫作,一到休息日就找不著人。要麼去了某家報社送稿子了,要麼就躲在房間裡寫稿子,餓了就自己煮碗麵條吃。徐春林也很喜歡與文友交流。艱難的那些年,他依然結交了很多文友,參加省內外的文學採風、交流、學習活動,有時候沒錢,他可以連著吃幾天白米飯就為了省出來回的路費。九江日報和潯陽晚報的編輯們與徐春林都很熟,他在九江工作期間,三天兩頭往那跑。後來回了修水,也持續不斷地投稿,至今,他在九江各大報刊上發表的文章多達上千篇,約百萬字,樣報塞滿了整個書櫃。隨著時間的推移,徐春林的寫作水平逐漸提高,他寫的小說、散文,也時常出現在一些省級以上的報刊和雜誌上。
溪流詩社成立於1980年,至今,涓涓細流已經淌過41年的崎嶇歲月。自1997年停刊後,就已經基本上聽不到關於它的訊息。受溪流詩社的老人囑託,2014年6月,溪流文學社在修水召開成立恢復大會,徐春林擔任溪流文學社社長。同年,溪流詩社恢復掛牌,一支文脈重新靚麗在修江河畔。近幾年,溪流文學社以徐春林領頭,趙小虎、徐天安、熊先牡、何明生、劉仁旺等為代表的社員相繼出版了《溪流詩選》《溪流五重奏》等,並在省級和國家級報刊上發表了大量作品。幾年間,溪流文學社發展了省內外社員200多名,小溪流開始流向遠方。
2016年5月,在修水大山深處的另一個村子裡,由徐春林組織建立的回坑作家村——江南作家第一村正式掛牌成立。節假日期間,他時常組織溪流文學社社員們與省內外的文學社團到回坑作家村採風、交流、學習,開展一年一度的廊橋詩會,邀請名家到修水開展文學講座。他樂此不疲,這些也成了他學習、寫作的日常。幾年過去了,一個偏僻落後的小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加寬的水泥路,古樸的廊橋,典雅的繡花樓,新建的作家廣場和作家樓吸引了許多作家前來創作。
近期,徐春林寫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寧紅》,在《中國作家》2021第5期頭條重點推出。《中國寧紅》在創作過程中耗費了徐春林大量精力。修水茶生長於雲霧之間,他多次深入大山深處,感受茶的生長與製作,旁徵博引,挖掘幾代茶人的精神核心。後來,進入了創作狀態,除了休息日和下班時間,他又向單位申請休了一個星期的年假,將自己獨自關在房子裡,又回到了那種獨自煮麵條吃的生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徐春林生長於修水的大山深處,腳踏在修水這片土地上,他也時常思襯,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什麼呢?感受到寧紅茶百年曆史的強大魅力後,這個問題便成了他創作《中國寧紅》的初衷。
2021年6月26日,《中國寧紅》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上,徐春林見到了許多他敬仰已久的專家和老師,大家因為他的作品聚在一起。他滿懷感激的同時,內心也充斥著不安。因為在他的認知裡,寧紅茶歷經百年,承載了太多時光的重量,他表達出來的寧紅還存在著遺憾。會上,《中國寧紅》受到了何建明、梁鴻鷹、何向陽、孔令燕等國內頂尖文學評論家的讚許。
專家們表示:《中國寧紅》既是一部修水的風物誌、一部中國茶文化的流變史,也是一代代茶人的奮鬥史,更是一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精準時代史。
《中國寧紅》研討會的圓滿成功,並沒有讓徐春林感到輕鬆,他的內心依然沉重,他明白這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回修水的頭天晚上,站在北京的街頭,他看著這座燈火輝煌的魅力之都,似乎聽見了大山深處傳來轟鳴的迴響。
責任編輯:只恆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