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民是北平東北中學成立時的校董。
1934年9月28日出版的《東北中學校刊》第十一、十二期合刊上,登載了一篇高崇民撰寫的文章《東北魂》,他在大部分國人尚在沉睡之時,發出全民族抗戰的聲音:
東北有魂,東北不亡。今後東北失之愈久,東北之魂,將愈發揮而光大。換言之,東北收復之日,即中華民族復興之時。或曰:東北之魂何所寄?曰:寄於知識分子有志之士,此種知識分子、有志之士,已蔚然而生,形成集團,此集團無以名之,名曰:東北魂。斯魂也,行將感動全國,為全國人民收復東北之前驅,全國動員以之感動世界,世界必予吾國人以奮鬥之機會,東北之收復,要在不失機會而已。
將“東北魂”寄於知識分子有志之士,這也是高崇民積極籌辦東北學院(東北中學前身)的初心。
1947年在哈爾濱東北行政委員會部分委員合影,右起鄒大鵬、高崇民、馮仲雲、李立三、呂正操、張學思、鍾子云等。
東中校董高崇民簡介
高崇民,原名高恩浚,字健國,遼寧開原人。
九一八事變後,參與籌建“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1935年接受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積極推動張學良與楊虎城合作,直接參與了西安事變的策劃與發動。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職,為黨的統戰工作作出卓越貢獻。
告翁書
您大可放心了,革命自有後來人
親愛的爺爺:
您已經離開我們50年了,這麼多年來您的音容笑貌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腦海裡,您和藹可親的身影一直伴隨在我們身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您。
特別是當我們接過父母手中筆,開始《高崇民全傳》寫作的時刻,我們才真正深入地走進了您的思想深處,深刻地瞭解到您的愛國愛民的革命情懷和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理解了您給我們講的那些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故事後面,是您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忠誠和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雖然我們用了55萬字重新記錄了您的奮鬥一生,但我們仍然感到它不能夠完全反映您60年的革命一生。
每當我們拜讀您撰寫的《東北魂》和《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之組織與戰績》時,都讓我們心潮澎湃。“東北不死,東北有魂!”“復土還鄉,打回老家去!”文章中字裡行間,透露著您對家鄉東北的無比熱愛,對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北的刻骨仇恨,對收復失地、捍衛民族之魂的磐石般決心與宏大的氣魄。
您提出“東北魂”即是“中華民族魂”內涵的一部分,現在已經為歷史所證明。“中華民族魂”是幾千年來積累的中華文化的結晶,它已深入到每一箇中國人的腦海與骨髓之中。它不可能被任何外來侵略勢力所壓倒,而只能是它推翻與打垮一切侵略者,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您一生革命奮鬥的歷史也做出了一個有力的證明。從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到復東會,到西安事變,到東北救亡總會……面對一次次的失敗,您堅定地一次次奮起,不屈不撓,直到找到中國共產黨,跟定中國共產黨。
您的奮鬥之史,我們知之不多,即使知道的也都是您講給我們的,什麼南下請願,臥軌攔車,舌戰蔣介石,被蔣介石四次通緝,一次關押,五年軟禁……這一切都讓我們漸漸理解了:為什麼周恩來總理會多次稱讚您是“東北人的榜樣”。
您一生忠於黨,堅定共產主義信仰。1968年10月6日,您把子女叫到一起,鄭重地說:“你們要記住三條,我一生最敬仰毛主席和周總理,對他們的敬仰我絕不動搖,希望你們也和我一樣;第二,我不是叛徒也不是特務,你們可以放心;第三,我這個人什麼時候死,在哪裡死,怎麼死都行,但絕不自殺。”兩天後,您和全家一起合影留念,這也是您生前的最後一張照片。
今年是您老誕辰130週年,可以告慰您的是,您75歲時寫下的“光明偉大千秋業,期與兒孫步後塵”的願望,我們做到了,我們都是光榮的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您大可放心了,革命自有後來人,一代代的青年人會繼續拼搏與奮鬥下去,去完成他們的使命與擔當。
您的孫女:高凌、高勁松
2021年11月23日
參與籌辦東北學院
高崇民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傳播反帝和民治思想。1929年,高崇民被聘為張學良的秘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目睹了家鄉的淪落,痛苦難以言表。他秘密前往北平,見到張學良。
時任中華民國海陸空軍副總司令的張學良問:“剛離開瀋陽嗎?那裡情況怎樣?”
高崇民說:“前天離開瀋陽,那裡情況很糟。”
張學良眼裡含著淚花,長嘆道:“東北淪陷我有責任,東北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憂心忡忡,我的家鄉父老,我的祖宗墳墓,我豈有不愛之理!”
高崇民說:“東北的大好河山行將斷送,我這次離開東北,一不是入關逃難,二不是入關謀事,而是要驅逐日寇,以收復失地為己任。我想辭去您的秘書職務,不做官,也不經商,專門從事救亡工作。現在的關鍵是要宣傳民眾,欲抗倭寇,非發動民眾不可,您看如何?”
張學良點點頭:“這倒也是一個辦法。”
1931年9月27日,高崇民與流亡北平的東北愛國人士閻寶航、盧廣績、杜重遠等人在北平組織成立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組織和支援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抵抗日本侵略,共謀收復失地。至11月,從東北各地陸續逃亡來平的大批難民中,大中學教師、學生達千餘人,他們大多在難民收容所度日,棄家失學,苦不堪言。救國會商請張學良,決定籌建東北學院。學院以西單皮庫衚衕24號北平市社會局開辦的東北難民救濟所為校址,分大學部和中學部。張學良親自兼任董事長,副董事長為王卓然,董事有:高崇民、閻寶航、盧廣績、杜重遠、車向忱、王化—、孫恩元等。隨後,大學部分離出去(後併入東北大學),剩下的中小學生仍留原處。1932年初,東北學院中學部改稱東北中學。
高崇民非常關注東北中學的發展。
1934年9月28日,高崇民在《東北中學校刊》第十一、十二期合刊上發表《東北魂》一文,就東北的由來、東北丟失的直接責任和歷史原因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論述,並高度概括和提煉了東北流亡同胞救亡圖存的思想策略和救國精神,把復土還鄉與中華民族復興緊密聯絡在一起,激勵東中學子將“東北魂”昇華為“中華民族魂”,為實現全民族抗戰不懈鬥爭。
1949年9月,高崇民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發言。
參與策動西安事變
1935年7月,屢遭挫折的高崇民懷著複雜的心情來到上海。
在這裡,他與故交杜重遠相遇,兩位摯友抱頭痛哭,他們為東北3000萬民眾受苦受難痛心,為中國的前途命運而悲傷。杜重遠將共產黨人孫達生介紹給高崇民。在與孫達生接觸後,高崇民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真心抗日救中國的政黨,他決心跟著共產黨走。
同年10月,高崇民、杜重遠等人在上海討論東北軍前途的問題,一致認為東北軍應該聯共、聯西北軍,否則別無出路。為了說服張學良,他們起草了《給張學良的建議書》,決定讓高崇民送抵西安。
高崇民到達西安後,把意見書交給張學良,說:“蔣介石調東北軍‘剿共’是一個陰謀,傷哪一邊都是蔣介石的勝利。共產黨是根據馬列主義理論要建立一個像蘇聯那樣的新興國家,是從窮苦老百姓利益出發的。所以,紅軍到什麼地方都得到人民擁護。按道理是不應該‘剿’的,按力量也是‘剿’不了的,因為國軍不能把老百姓都消滅乾淨……應當與共產黨聯合,也應當同各地方實力派聯合共同抗日。只有國內大聯合,才能驅逐日寇,收復東北失地。”張學良說:“西北軍和東北軍之間存在著誤會,消除誤會方能成大事。現在急需有人進行疏通,你來做這個工作很合適。”
高崇民愉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前往楊虎城處,與之分析了蔣介石的“剿共”政策就是調非嫡系部隊打頭陣,使他們的實力消耗掉,直至毀滅,這就是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前途”。楊虎城覺得高崇民態度十分坦誠,贊同高崇民的見解,願意在張學良的領導下,從事抗日救國工作。
在中國共產黨和高崇民等民主人士的努力下,東北軍和西北軍的隔閡逐漸消除。張、楊二人進行秘密會談,確定了不打內戰、共同抗日、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合作的方針。
由於與張學良的特殊關係,高崇民在張學良的思想轉變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西安事變前,高崇民等人編印的《活路》小冊子,經張學良默許,發到東北軍各軍、師。《活路》對於提高東北軍將領的抗日覺悟作用很大。在西安事變的前一天晚上,高崇民應張學良之邀,參加研究扣蔣後的各項措施並參與起草“八項主張”的電文。
1961年8月,高崇民在吉林長春視察農業生產。
周恩來稱他是“東北人的榜樣”
1937年6月20日,高崇民等人在北平組織成立“東北救亡總會”(簡稱“東總”)。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抗日救亡旗幟下,吸收東北各方面代表人物組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
1937年11月11日,“東總”遷至武漢,在武昌明月橋14號順直會館內辦公。高崇民負責“東總”的組織工作,對於確定誰去前線、誰去延安、誰去由郭沫若任廳長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簡稱“第三廳”),逐一認真研究,根據抗日工作需要及本人願望和特長,恰當安排他們的去向,以充分發揮他們在抗日鬥爭中的作用。
12月底,東中百餘名師生因反對國民政府教育部派趙雨時來接收學校,跑到武昌明月橋求助東中校董。高崇民等校董多方募捐,呼籲有關方面儘快解決學校問題,同學們亦多次派代表到漢口請願。1938年4月,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被迫撤換趙雨時,派馬廷英接替任校長,並將東中改為國立東北中學。
“正義”兩個字始終流淌在高崇民的血液裡。1941年,因營救好友杜重遠,他被騙至重慶,遭軟禁長達5年。在周恩來的指示下,高崇民不斷約請身在重慶的東北各界名人,團結了一大批東北籍抗日誌士。1942年,“東總”被國民黨“取締”後,他在自家門前掛起《反攻》半月刊的牌子,團結一切抗日進步力量,反對分裂,反對投降,反對倒退,堅持宣傳抗戰到底。特別是在抗戰勝利在望之際,他為反對國民黨法西斯獨裁、實現民主做了大量工作。周恩來讚揚他是“東北人的榜樣”。
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中共中央任命高崇民為安東省民主政府主席。1946年10月,在張學思的介紹下,高崇民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終於實現多年的夙願。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開幕。會上,高崇民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10月1日,他在天安門城樓上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此後,高崇民曾任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職,為黨的統戰工作作出了卓越貢獻。
1971年7月29日,高崇民逝世。1979年4月20日,“高崇民同志平反昭雪大會”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黨中央給予高崇民的評價是“立場堅定、愛憎分明、襟懷坦白、剛直不阿、光明磊落、無私無畏”。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周賢忠 伏桂明 撰稿 圖片由高勁松提供
編輯 王沛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