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明治維新之前,島國的男人們不管身份尊卑地位貴賤各類人群喜歡抽菸的也不是沒有,但是對比於歐美來說算的上比較罕見的了,直到被堅船利炮開啟國門之後,隨著國外資本和商品的湧入,再加上明治維新時實行的“全盤西化”政策,日本人也開始慢慢的拿起菸斗學起了西方紳士。到了日俄戰爭時期,日軍的高層們發現了自帶菸草計程車兵們,在作戰要比更加精神和耐疲勞,所以菸草在軍營中的地位逐漸的展現出來,進入昭和時代後,更是成為了軍隊的常規配給之一。
不過,相對於財大氣粗的歐美列強,發跡沒多少年的鬼子們,自然捨不得直接按照西方標準給士兵們供應香菸,尤其是數量龐大後勤補給又不如海軍便利的陸軍馬鹿們,供給量估計連同時期美軍都零頭都沒有。煙癮小或者不抽菸計程車兵們還沒什麼,悲催的老煙槍們除了在佔領區開搶本地煙,想抽上一口本土煙也只能在流動的戰地小賣部裡自掏腰包買菸捲了。
據說,日軍小賣部裡最常見的香菸有朝日、金雞、赤道、大亞細亞等多個牌子。而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華北戰場的鬼子利用偽政權還控制了多家中國捲菸廠,專門為他們生產日本香菸。比如1937年11月太原淪陷之後,西北實業公司旗下的晉華捲菸廠被日軍第七野戰衣糧廠接管,在隨後的八年期間之內,日軍在山西太原共生產12種香菸,除了供應各部日軍,還廉價銷往日佔據區各地,實行經濟侵略和洗腦控制。
即便不是本土是菸捲,海軍陸軍供應的規格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當時的青島就有捲菸廠為日軍海軍生產特供的旭光牌香菸,這種規格比較高的香菸,陸軍的旱鴨子們一般是享受不到的。而到了抗戰結束的前夕,戰場上的苦苦支撐讓日軍各類物資的供應變得極為緊張,牛肉罐頭都變成了雜麵的,可以直接當通貨換取錢物的香菸的配給就更為稀少了,連續兩三個月嘛都沒有都已經成了正常現象,以至於一些煙癮難耐的鬼子兵,偷偷地鼓搗出取食鹽、糖、大米等物,向老百姓換捲菸或菸葉,還有膽大包天用軍裝被服、毯子甚至槍支子彈換錢換煙的。
伴隨著香菸的流行,在日軍菸民圈子裡還產生了一種極具島國特色的煙盒文化,不論士兵或者是軍官,即便上只要是吸菸的人都擁有一個或者多個質地不同外形各異的煙盒,在規格上通常為8×10釐米大小,可以裝入10支捲菸。總的來說,銅質鍍銀或鍍鉻的煙盒最為居多,偶爾還能見到鋁材製造的煙盒,當然了這些煙盒並非日軍統一配發的制式軍品,都是菸民們自行置辦的私人物品。
日軍官兵手中的煙盒一般為瓦面造型,可以非常方便的裝在口袋裡,外殼大多有銅版畫樣式的圖案花紋,大部分煙盒圖案皆以宣傳軍國主義展現武運昌隆一類的東西,有一些還銘刻有所屬軍種的代號。比如,五角星圖案的代表陸軍,海軍則是標誌性的鐵五星錨,有些煙盒還銘刻有番號和姓名,以防止丟失或者被人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