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釋出的文章,還可點選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簡單到精緻,平凡到奪目,簡單的食材燴就了人間的美味,平常的泥土變成了精美的瓷器。餐具裡的一蔬一飯,舌尖上的一飲一啄,讓人看著這些精美的器具,品出陶瓷文化的魅力。古詩云:“葡萄美酒夜光杯”,足見“美食”與“美器”間的唇齒關係,而美器中陶瓷佔據著重要地位。
花與“花”的相互襯托。(瓷都晚報記者 雷智 攝)
美食與美器
用料考究、質地精美的茶杯套裝,簡約卻不簡單;充滿創意的咖啡杯;造型新穎,甚至充滿幽默感的酒壺……精美的佳餚與精緻的餐具相配,相得益彰。陶瓷飲食餐具之美,主要美在形、美在色、美在飾的和諧。當美食與陶瓷完美地契合在一起,陶瓷餐具的造型設計、色彩搭配、裝飾與菜餚搭配相統一,巧妙自然,將創造出和諧的藝術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追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不僅要滿足於單純的生理之慾,更要求色、香、味、形、器、環境、禮儀、風俗等全方位的審美協調。對於餐具的使用,參錯成趣與整齊劃一都有其重要依據,根據時間、場所、規格、菜品之不同,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
菜餚是講究形體美的,有的圓潤飽滿,有的絲條均勻,有的片塊整齊,而盛具的種類較多,形狀不一,各有各的用途,在選用時必須根據菜餚的形態來選擇相適應的盛具。根據菜餚的不同造型配以各種形狀的餐具,就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當然有的筵席為提高宴會效果,還可用梅花形、扇形、葉形、爪形、佛手形等成套的餐具。
盛器和菜餚的色彩組合,是相互映襯,相互烘托的,它們之間存在著調和與對比的關係。對於清淡的菜餚要配以青花、紅花瓷等色調略深的盤碟,或帶有色彩圖案的盛器,進一步體現菜餚的特色,給人以淡雅的色調出現。由於顏色相近,色調統一,使人情緒融合,增加食慾,這就是統一色配在一起產生的效果。而對於色澤較深的菜餚就宜選用白色的或淺色的盤碟,減輕菜餚的色暗程度,這樣就會顯得色彩鮮明,給人愉快的感覺,佳餚耀目,美器生輝這便是食客們視覺與味覺上的雙重享受。
白色瓷盤上金黃的奶油蝦。(瓷都晚報記者 羅睿穎 攝)
陶瓷餐具設計師陳國偉說:“陶瓷餐具作為美食的載體,一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飲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美味的地方,必定有美器;而有美器的地方,肯定也少不了美食。美器和美食,本應該如紅花和綠葉,誰也離不開誰。然而,太多時候,我們的目光都集中在美食上,忽略了沉默無言的食器,倘若說食物精美而餐具簡陋,美食的‘色’也會大打折扣,影響著美食的觀感、檔次、流派,自然撩動不了食者的心。就像買衣服一樣,既要考慮衣服本身的顏色、款式,也要看是否與本人的氣質、相貌和膚色搭配,而食物與餐具之間也存在這樣一個關係,精美的餐具是美食之外的另類精神享受。”
食因器而丰韻
器因食而多姿
明清時期中國瓷質食器的製作進入了鼎盛期,其器形豐富多樣,且品類名目繁多。各種釉彩近乎齊全,比如說青瓷、白瓷、青白瓷、醬釉瓷、黑釉瓷、黃釉瓷、紅釉瓷、藍釉瓷、綠釉瓷、藍釉瓷、紫釉瓷、金釉瓷、銀釉瓷、釉裡紅瓷、五彩瓷、粉彩瓷、琺琅彩瓷、鬥彩瓷等。可以說是無所不有,無所不備,完全能夠滿足不同追求和不同審美的人需要。這樣色彩繽紛,形態各異的瓷質食器配上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山珍,水果時蔬,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中國美食文化的風景線。
在陳國偉看來,飲食器具的設計是藝術的綜合,既要考慮到瓷器的釉彩、質地,與裝盛食物的食材、色彩彼此呼應,還要了解飲食空間的佈局,它就不僅僅是單獨的個體,它是一種交融,既不能喧賓奪主,也不能黯然失色。
藍邊瓷盤上的佳餚。(瓷都晚報記者 羅睿穎 攝)
食因器而丰韻,器因食而多姿,美食與美器的完美融合,才是一次完整的飲食體驗,設計者在設計餐具時也加入了許多無聲的“小心思”。“比如紅燒肉莊重敦厚,適宜用粗陶裝盛,手工燒製的瓷器肌理清晰,加上自然的釉水變化,承託著肉質飽滿的色澤,器皿與食物渾然一體。”陳國偉說,美食更多呈現的是物質的,而美器更多體現的是精神層面的愉悅,美食美器的完美融合,才是一次完美的飲食體驗。
如今,人們由於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對飲食器具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購買商品時除了需要其實用性外,還對設計的形式以及美觀性有所要求,開始追求“美食與美器”的搭配。陶瓷藝人們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審美的追求,在陶瓷食器設計和製作方面仍在不斷地革新,精益求精,促使了原本普通的陶瓷日用品製作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便利化,越來越藝術化。那人們在享用美食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美器,潤澤眼目,愉悅身心。食與器也在相互地磨礪中,完成了彼此的塑造,在烈火中賦予器物永恆的溫度,讓時間有了厚度,讓記憶有了味道,中國人的生活在食物與器具中找到了表達。
(來源:瓷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