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間,應天府有一戶人家,父親名叫棠勇,是秦淮河道上的一位小吏,棠勇有一子,名叫棠東,為人聰慧。
棠家乃是搬遷至應天府,最後落腳在正陽門附近,出門沒幾步便是秦淮河。小時候,棠東便經常在秦淮河邊玩耍,抓蝦捕魚那都是常有的事。
與正陽門隔江而望的是上方門,相隔不過三十丈,可若要去到對岸,步行卻要繞行半個應天府,極為不便。許多人為圖方便,便會走水路,膽大者獨自游到對岸,膽小者則請個艄公,渡船而行。
宣德三年春,此時正值梅雨季節,秦淮河水位高漲,當時的河道總督名叫李源,主管水利,他下令所有人緊盯水位,一旦發現險情,及時上報,好做應對。棠勇作為底層小吏,自然領了命令前往河邊巡邏,與之一起的還有幾位同僚。
巡至半道,棠勇一行人聽到河中傳來求救之聲,“救命,救命!”聲音時高時低,聽其聲音,像是女子落水之後發出的呼救聲。幾人循聲而望卻並未發現有落水女子。
同行之人觀察一番後均打算放棄,可唯獨棠勇心善,欲下河搜尋,他對幾人道:“人命關天,既然遇到理應盡力施救,何況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同僚攔他不住,只能在河邊時刻關注,起初,幾人還能看到棠勇的身影時隱時現地出現在河中,可棠勇到了河道中間之後,就消失不見了。
幾人大聲呼喊均無響應,心中升起不詳的預感,趕至下游也沒找到棠勇屍體。無奈之下,只能將此不幸的訊息告訴棠家。
棠東得知父親消失在秦淮河中,急忙趕至江邊,他苦尋多日卻一無所獲。後來從父親同僚口中得知,棠勇是因為聽到河中有落水之人呼救才下水救人,這才遭遇到了不測。棠東雖說心中悲痛,奈何無迴天之術,只能坐在河邊,呆呆地看著秦淮河。
幾日之後,棠東突發奇想,決定要在這秦淮河上建一座橋樑,他暗道,要是這河上有了橋樑,便不會再有落水之人,父親也不會喪命黃泉。
棠東將此想法告訴了母親,棠母對丈夫的死也是心有芥蒂,得知棠東有此想法,極為支援,甚至還託人將棠東送至一橋石匠處當了學徒。
轉眼七年時間匆匆而過,棠東也從最初的學徒一步一步成為了橋石匠的左膀右臂。
而在這些年,正陽門外溺水而亡之事時有發生,據知情者言,不是渡江溺水便是聽見河中有人求救,一去不回。這更堅定了棠東築橋的決心,若是此事能成,也可謂功德一件。
這年,棠東寫了一封書信託人遞給了李源總督,信中言明建橋的好處,不僅方便與兩岸通行,也能更好地拱衛京師。於公於私,都將是大功一件。
李源總督權衡利弊之後,上奏朝廷,得天子賞識,派他辦理此事,為期一年,並言明如有差錯,提頭來見。
李源知道,雖說建橋有難度,可若是辦成了,也許將是自己的一個機會。聽聞給他寫信之人便是橋石匠,於是差人找來棠東,並讓他負責建造。
一切就緒之後,棠東很快便開始準備,等到秋去冬來時,他組織人手在河邊擺起了祭壇,以敬河神。
之後,他又找來師傅幫忙。按理說,兩人均是有經驗之人,造這座橋應該不成問題。可奇怪的是,這橋樑只要一架到河中間便會被河水沖垮。即使換了更大的石塊也於事無補。所有的工匠都打起了退堂鼓,紛紛傳言是眾人建橋惹怒了河神,這才沖垮橋樑以示警告。
河運總督聽聞此事,大為惱怒,責罵了棠東一番,並下令讓其三個月之內建成此橋,否則便取了他的性命。
棠東本就是執拗的性子,建橋又是他這些年的執念,自然不會推脫,即使冒著殺頭的危險也無懼,他根本不信其他工匠的謠言,又招來民眾,調整方案後重新開工。
這日,棠東正在河道上監工,遠遠看見一位雲遊道士向他們走來。棠東看他腳步不快,可轉眼便到了跟前。只見此道士身穿藍袍,手挽拂塵,再配上他那一頭銀髮,頗有些仙風道骨。
道士見棠東一副管事模樣,對他問道:“這位居士,能否幫忙引薦一下這裡的督辦?”
棠東自從跟隨師傅學藝,知道世間有許多道士皆為高人,不敢怠慢。他禮節性地行了一禮問道:“不知道長要見督辦有何要事,不妨先跟在下說說,我也好代為通稟。”
道士拂鬚含笑,極其神秘道:“你就跟他說貧道有法子讓他建成此橋。”此話一出,棠東神情一凜,不待他追問,道士接著道:“此河寬三十三丈,長三萬三千三百丈,始於金陵,匯有帝王之氣,平常之法怕是永無建成之日。”
棠東見道士言之鑿鑿,不敢耽擱,趕忙將道士請至城中,同時又讓人通知河運總督李源。
李源聞訊慌忙而來,他可是真著急了,畢竟能否將橋建好可關係著他的身家性命,如今每次建到一半,橋便坍塌,他卻只能在一旁乾著急。
李源見到道士便虛心問道:“聽聞道長有法子將橋建成,不知能否出手相助。畢竟這橋建成也是利國利民之功德。”
道士起身仔細觀察了李源一會,發現此人身含正氣,知曉也算是一位好官,他對著李源笑道:“大人不必擔心,貧道前來此地,便是為了這座橋樑。”
“其實橋樑坍塌並非人之過,而是因為這河底住著一條惡蛟,以吸食人類精血修煉,妄圖有朝一日能化成昇天。此前河中常傳出女子呼救之聲便是此惡蛟所為,若不能鎮壓此蛟,這橋怕是建了也是白建,說不得還會為大人惹來災禍。”
李源一聽,嚇出一身冷汗,聲音顫抖地問道:“那該如何是好?”棠東在一旁也點頭附和,那神情跟李源如出一轍。
道士站起身,胸有成竹道:“這樣,你們再建橋時,讓工匠雕刻十五隻螭獸頭,再調七隻分水獸,橋身要留七孔,中孔為大,一切就緒後再告知與貧道,貧道施法開光便可保這橋樑千年無憂。”
李源和棠東站在一旁聽得迷迷糊糊,兩人眼中滿是不解。最後還是棠東好奇問道:“道長,為何螭獸頭要定十五隻,而分水獸卻只需七隻?”
“貧道耗費心血,算出這惡蛟身形還未超七丈,橋孔和分水獸皆是為了鎮壓它的修為,而螭水獸可鎮其神魂,讓他再難出來為惡!”說完,道長便讓兩人各自前去安排。
半個月後,棠東前來尋找道士,並告訴他一切準備妥當。道長沐浴淨身之後便隨棠東來到河邊。
他讓李源總督設下祭壇,自己則端坐在在螭水獸和分水獸之間閉目養神。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道長雙眼一睜,空中便颳起一陣大風,道長雙手掐訣,嘴裡嘟囔不停,緊接著,道長雙指便在螭水獸身上不斷刻畫著圖案,待到螭水獸畫完,道長已經滿身大汗,那藍色道袍都被汗水打溼。
他盤膝休息片刻,又對著分水獸一頓操作。圍觀之人看不出個所以然,可看到道長的模樣卻是吃驚不已。
短短几個時辰,道長便像蒼老了十幾二十歲一樣,身形佝僂,頭髮花白。
直到道長刻畫完最後一個分水獸,道長才停歇下來,他虛弱地對著李源和棠東道:“獸墩已開光,爾等可繼續造橋,記住,橋身必須要留七孔,螭水獸要兩邊先建,最後一隻定於中間,如此便可大功告成。”
李源和棠東知道時間緊迫,他們趕忙下令重新動工。
說出來很多人不信,這橋樑每安一座螭水獸,橋體便牢固一分,直到建造最中間部分時,所有人都凝神屏息,因為之前沒到這個時候,總會引來大浪,造成橋樑坍塌。
這一回,能否將橋樑建造成功便看此時了。隨著一塊一塊巨石疊加,河面依舊平靜,許多人已經放鬆了不少。
直到最後一塊巨石鑲入橋樑時,整座橋“嘭”的一聲發出一道氣場,所有人都被吹得差點摔倒。隨後,河道兩岸便發出震天的歡呼聲,這橋樑真的建成了。
道長看著宛如一體的橋樑,從懷中取出一劍交於棠東,並言明道:“此劍名為斬龍,你將這劍掛在最中間的空洞內,劍尖朝下。待到一切完成,此橋方可無庾!”
棠東依言將其掛在中間空洞之下,當他完成一切之後,橋上閃現起一陣金光,轉瞬即逝,而橋身上則多了兩字“上方”。從此之後,此橋便被取名上方橋。
隨後的幾百年中,上方橋經歷了幾次磨難,可無論戰況如何慘烈,上方橋都能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寫在最後:古代建造橋樑難度頗大,而且還有許多忌諱,雖不像文中所寫那般神奇,但也確實經歷了種種艱辛,所以能保留至今的古代橋樑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值得我們後人用心去愛護。
文中棠勇心懷慈悲之心卻被惡蛟所害,但他那種遇到危險救人於水火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學習。其子棠東為了自己的理想永不言退也是非常好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