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正在世界範圍內蓬勃發展,為我們這一代最有才華的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空間。在收藏方面,根據各大拍賣行和畫廊的記錄美國藏家人數高居榜首,其次是中國人、英國人和法國人。但哪些當代藝術家正在創造拍賣行的記錄?當代藝術景觀是什麼樣的?讓我們透過列出的十大當代藝術家來揭開這些問題。一起探討哪些藝術家最受世界藏家群體的喜愛,他們的作品為何廣為流傳。
1.克里斯托弗·伍爾 Christopher Wool
Apocalypse Now,1988,213.4 X 182.9 cm.
Untitled, 2006, Silkscreen ink on linen,264.2 × 198.1 cm.
現場
克里斯托弗·伍爾 生於1955年,美國當代傑出藝術家、攝影師。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創作概念藝術,最為人稱道的是白色畫布上那些大尺幅字母的畫作。他從城市藝術中借用他的美學,探索平庸和重複的問題。自 2000 年代初以來,他的作品在絲網印刷畫布上的黑色大膽線條變得越來越抽象。他的著名作品《現代啟示錄》廣受歡迎,最終在 2013 年的拍賣會上以 2600 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2. 彼得·多伊格
Peter Doig”100 years ago“, 2001 Pompidou Centre(蓬皮杜)
作為近年來最受推崇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彼得·多伊格 (Peter Doig) 是一位 58 歲的具象畫家。他的風格靈感來自德國浪漫主義者和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等大師。他主要畫狂野或荒涼的風景,喜歡描繪只有少數孤獨旅行者穿越的環境。多依格的繪畫語言並沒有顯露出多少過人的才情,相反,它們時常是笨拙、生硬的。他的天賦在於發現荒謬與和諧、陌生與熟悉、混亂與秩序,並將其糅合為一。畫面的模糊,絲毫無損其層次的豐富性。多依格在繪畫技法上採用多種材料,慣於直接在畫布上擠出顏料,用畫刀刮塗,或大筆牽掣、點描、噴濺的粗獷敷色法。他的畫總是繪繪停停。2016 年,他的一幅畫以近 1300 萬歐元的價格售出。
3. 達明·赫斯特
2017,Venice
達明·赫斯特是“英國年輕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的領軍人物,也是當今最富有的藝術家之一,但30年前,他還是一位籍籍無名之輩。他對死亡的概念非常著迷。這在他多產而多樣的創作中得到了證明,赫斯特的作品總是在探究生死。“我討厭死亡,”赫斯特說,“我覺得這很魯莽。我愛生命。然而,生命的問題在於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而且死亡是不可扭轉的必然。”
達明·赫斯特在大家眼裡,可能首先是企業家,然後才是藝術家。藝術、野心、金錢,是赫斯特的生命三元素,這與他身處的時代潮流不謀而合。當做出超過1.5億美金的鑲鑽石的人頭窟窿《看在上帝的份上》這件作品時,人們就認定達明.赫斯特是一個很有才華的藝術家兼聰明的商人。當然他的行為也飽受各界爭議,經常受到"沒腦子”,"剽竊”,“作品空洞”等一系列質疑。(17年後,各界都曾感嘆他的江郎才盡)
4. 理查德·普林斯
Richard Prince, Untitled (Cowboy) 1989,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理查德·普林斯是最具爭議的當代藝術家之一。這位美國攝影師以拍攝甚至竊取蒙太奇組合而成的照片而著稱。大部分藝術作品不能用“抄襲”或“挪用”來定義,而是一個更為直截了當的詞彙“剽竊”,儘管他因此爭議不斷,但依舊我行我素。普林斯在 2014 年為自己出名,舉辦了一場有爭議的展覽,展覽僅包含從Instagram上擷取的截圖。他第一次涉足當代藝術世界是在他的名為“牛仔”的照片售出後,該照片是由舊香菸廣告製作而成。這是第一張拍賣金額超過 100 萬美元的照片。
5. 安塞姆·基弗
To the unknown painter/致無名畫家,1983
Anselm Kiefer,Bohemia Lies by the Sea,
Dat rosa miel apibus 2010-2011
安塞姆·基弗 (Anselm Kiefer) 出生於 1954 年,是一位活躍於藝術界超過三十年的德國藝術家。在他的藝術過程中,他的目標是創造能夠傳達人類歷史重量的藝術。出於這個原因,他建造了充滿物質的畫布,喚起了我們世界的毀滅。基弗的作品中特別加入關於德國神話的元素。那之後的十年,他一直信封卡巴拉神秘主義。
他的作品強烈地顯示著堅定不移地與德國的陰暗過往抗爭的意願,他說:“我帶著聯絡我們意識和經歷的象徵進行創作,這象徵將同時引發我們對自身的不斷的省思。”,這些作品往往以巨大尺幅面目示人,且與主題巧妙關聯。這一切都是基弗將他對過去追尋的印記留在了作品中;同時這也導致他的作品被關聯至新象徵主義與後表現主義運動。
6.阿德里安·蓋尼
橋 2015
Adrian Ghenie,“Nickelodeon”,2008 年
阿德里安·海涅(AdrianGhenie),1977年出生於羅馬尼亞巴亞——馬雷,2001年畢業於羅馬尼亞克魯日藝術與設計大學,是一名年輕的畫家,最近活躍在國際藝術界。格尼在羅馬尼亞的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社會主義時期長大。他的父親經常講述羅馬尼亞20世紀60年代的“黃金時代”,而格尼自己則記得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衰退。他的作品更像是一部沉悶的悲劇電影,每一個場景都像是刻骨銘心的痛苦痕跡。
他在畫面內部空間設計了一個獨立的舞臺背景。在這裡它有一個哲學意義,即它是自我與外界聯絡的重要隱喻之一,只能在一定距離內被感知。讓人感到不安和恐懼,他的畫面回望歷史,預測未來。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和社會的災難只是部分屬於過去,它們會像噩夢一樣繼續存在。
7. 馬克·格羅特揚
加利福尼亞藝術家出生於馬克·格羅特揚1968 年,這位藝術家採用高度圖形化的作品帶有充滿活力和紋理的線條,給人一種透視的錯覺,而隨意選擇的色調和顏色則傳達了他的創作過程的某種自發性。同樣充滿了視覺的欺詐性。他自己也曾表示,“我是一位抽象畫家。我想要的不具代表性。我想越來越抽象。我想要有意義,但我不想再展示一張臉、一個身體。”在 2017 年達到了新的高度,單筆銷售額為 1680 萬美元。
8.魯道夫·斯汀格爾
魯道夫·斯廷格爾 (Rudolf Stingel) 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家,1956 年出生於義大利,其藝術創作側重於抽象與具象之間的關係。他的作品讓觀眾就他們對藝術的看法進行對話,並使用觀念 繪畫和裝置來探索創作過程。使用現成的材料,如泡沫聚苯乙烯、地毯和澆鑄聚氨酯,基於潛在的概念框架創作藝術,並挑戰當代關於繪畫的觀念。在他的許多作品中玩弄物質和紋理,他還融合了記憶的主題和耐用性的概念。他的關注度在2007年首次飆升,然後在他的肖像《After Sam》以1000萬美元的非凡價格出售後再次飆升。
9.曾梵志
中國藝術家曾梵志最早以他的“面具系列”成名,同樣也作為中國為數不多最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以簡明的呈現勝過了最繁複的敘事,為我們這個急功近利、推諉掩飾、脆弱敏感又日漸生疏的時代描繪了一個最直接的意象;而這個意象本身又是那麼富有感染,甚至是煽動性的美豔。1998年,一位美國人看上了兩幅曾梵志畫作,並以1.6萬美元每幅的價格買下了,其中一幅便是2008年拍出天價的《面具系列:1996 No.6》。當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這幅作品的成交額高達7635.75萬港元,打破了中國當代藝術的世界拍賣紀錄。2017年4月3日,《面具系列:1996 No.6》時隔9年再次現身拍場,最終以8900萬港幣落槌,加佣金後以1.0502億港幣成交,奪得該場拍賣桂冠。
10. 奈良美智
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是波普藝術運動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以兒童和動物為主角,因此他的畫呈現出輕盈而天真的外觀。然而,有些人看到了一種特殊的孤獨和憤怒,隱藏在表面之下,使其更具對抗性和吸引力。年輕而叛逆的《Cosmic Girl》是他作品的象徵。目前,他的作品每幅畫的平均售價為 300 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