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古玩和玉石的看官們請關注,多評論交流!!!
本人沒有廢話直接上乾貨!
【名稱】 大禹治水圖玉山
【類別】 玉器
【年代】 清乾隆年間
【文物原屬】 清宮舊藏,是清宮中最大的玉雕。
【文物現狀】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大禹治水圖》玉山子由一塊新疆和田青玉雕刻而成。該玉山子上雕有峻嶺、瀑布、古木蒼松。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結隊的勞動者在開山治水。玉山子正面中部山石處,刻乾隆帝陰文篆書“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十字方璽 。
背面上部陰刻乾隆帝《題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御製詩,下部刻篆書“八徵耄念之寶”六字方璽。玉山子底座為嵌金絲山形褐色銅鑄座。整個玉雕高224釐米、寬96釐米,座高60釐米,重5000多公斤。
當年,將這樣一塊玉料從新疆和田密勒塔山完整地運到北京,簡直是個奇蹟。據清代一首名為《甕玉行》的詩描述,運輸一塊大玉料,需要使用軸長11米的特大專車,前面用100多匹馬拉車,後面有上千名役夫扶把推運,遇到冬天則潑水結成冰道在上拽運,每天只能走七八里地。這樣大的玉料,從和田到北京萬里之遙,前後花了至少3年時間。在製作上,更是窮極精工。清代《造辦處活計檔》中,詳細記載了它的策劃、設計、製作全過程。檔案中稱為《大禹開山圖》,是以宋人《大禹治水圖》為藍本,經造辦處如意館初步設計,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月初十畫得正、背、左、右四面紙樣,由如意館畫匠賈全照圖式在玉材上臨畫,同年三月二十七日造辦處撥得蠟樣,閏五月初七兩淮鹽政收到造辦處公文、蠟樣、玉料後,“以奉髮蠟樣,恐日久融化,故照發到蠟樣刻成木樣一座”。此後,遴選當地最好的玉工,經過7年,才告完工。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十六日完工後,再派專差護送到京城。在這7年間,兩淮鹽政數度易人,但雕刻工作並未中斷,每任新官都不敢稍有耽誤,上任伊始的第一件事,就是奏報玉工進展情況。玉山子運到京城後,又進行精加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命宮中造辦處如意館刻玉匠朱泰將乾隆御製詩和兩方寶璽印文刻制在玉山子上。
這件玉雕精品,前後製作花了7年時間;如果再加上從新疆運至北京的3年時間,那麼前後有10年之久。其巨大的財力、物力和時間的投入空前絕後。玉山子上所刻乾隆皇帝親筆書“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以及御題七言詩一首:“功垂萬古得萬古,為魚誰弗欽仰視;圖畫歲久或湮滅,重器千秋難敗毀。”從這首詩中不難看出乾隆帝雄心勃勃,明擺著就是要搞出個永垂不朽的“禹工”精品,不惜工本,務求傑作。
這個“禹工”精品的製作過程,前前後後始終由一個神秘的內廷機構來承擔,就是內務府造辦處。造辦處,是內務府下的一個機構。這個神秘的機構中彙集了當時全國頂尖工藝師的高手,或稱他們為“禹工”。
小結:“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堪稱世界一流玉器、工藝品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