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我們沒有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總以為我們什麼都懂,但事實上,我們並不曾真的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那份愛。
在風起洛陽這部劇裡,王一博飾演的百里二郎,一開始非常不情願地去攀附宋軼飾演的柳然,他們柳家是世代高門,當時的百里二郎年輕氣盛,還言語頂撞父親。
最終迫於壓力,答應了這門親事,新婚之夜,父親慘死,家裡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百里二郎的身上,他才慢慢明白父親的用心。
當初百里弘毅很自豪地說,我們百工就是有百工的傳統,這句話其實是戳到了父親的痛處,更戳到了中國官職兩千年的痛處。
劇中百里二郎和父親都在工部工作,可以看出來百里二郎正在為武則天營造天堂,這是武則天時代的巨型建築,堪稱當時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劇中還很巧妙地提到了斗拱技術,這是古代中國建築行業非常發達的技術,武則天是個突破常規的人,她要求的這些建築,工期短質量高,對當時的建築工藝要求非常高。
史書裡有這麼一個故事,唐太宗時期,李世民看魏徵連個像樣的家都沒有,於是大筆一揮,就把宮裡的一個小宮殿賜給魏徵。
這個當然不是讓魏徵在宮裡住,而是把這個宮殿給拆了,給魏徵做個家,五天之後魏徵的家就建好了,如此高的速度,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
中國古代的房子,都是木質結構,之所以能夠如從快速地建好一座房子,秘密都在《營造法式》這本書裡。
這本書曾經長期失傳,後來是梁思成充分發掘了這本書,大量實際測量了中國的古代建築,構建了中國的建築學。
這本書揭示了為什麼房子能夠建得如此之快,秘密就在於標準化,那些木材的尺寸,大小,比例都有嚴格的規定,斗拱作為他的一個基礎結構,非常有利於拼接。
到時候,這就有點類似於搭積木,工人只要把原材料加工好,按照一定的方式搭建,就能很快地建造出又高又結實的房子。
這在當時絕對能稱得上是黑科技,但可惜的是,這本書後來曾經長時間失傳,唐宋高超的建築工藝也失傳了,梁思成無不痛惜地說,明清時期的建築,實際上是在退步。
為什麼這個書籍和這些高超的工藝會失傳呢?
這個問題就是電視劇裡演的,百里家看似做著工部侍郎,其實地位並不高,這也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官職所決定的。
自從漢代以來,儒家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做官的都是儒生,看重的都是忠孝仁義那一套大道理,對於具體的技術根本不關係,因為孔子說過,君子不器,說君子不應該把自己侷限在這種具體的事務上面。
就這麼一句話,坑死了後來的中國官場,因為做官的都是儒生,大家又都不注重具體的技術,統治官僚隊伍裡,真正的技術性官僚非常少,做官看重的詩詞歌賦和德行。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中國實行了官吏分途制度,也就是說,官還是那些儒生們來做,負責具體技術的則變成了吏,而吏的地位非常低下,完全沒有任何的晉升空間,幾乎等同於賤民,這種情況導致了中國的官僚非常看不起具體的技術性官僚。
舉個例子,朝廷裡是有工部的,所謂工部就是符合工程的,這裡面還有一些懂技術的官僚,著名的大畫家閻立本就是建築世家出身。
他的畫很出色,完全是因為搞建築作圖的需要,古代沒有什麼專門的詩人,畫家,書法家,這些都是他們的業餘愛好。
有一次太宗和大臣們遊玩,看到一處美景,立馬讓下面的官員做詩,並立即傳召閻立本前來寫生,這個時候的閻立本已經是吏部的主爵郎中,堂堂五品官,竟然被稱為“畫師”。
而閻立本來了之後,開始畫畫,這也被他稱作是莫大的恥辱,這就是當時官場普遍心態,看不起這些有一技之長的人。
傳統的官僚晉升機制,沒有給這些專門人才,想繪畫醫學建築等專門留出空間,供他們發展,幸運地能出個閻立本,大多數時候,很多高超的技藝,都在不斷地邊緣化中消失了。
閻立本家族在繪畫建築方面非常厲害,他的哥哥閻立德,設計過皇帝御服的“袞冕、大裘等六服”,以及“腰輿、傘、扇”等,堪稱技術性人才。
而且太宗大軍遠征高麗的時候,大軍陷入泥路,無法通行,是閻立德填道造橋,大軍才得以通行,幹建築,閻立本家族是專業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專業的建築世家,但偏偏他們看中的卻不是建築,閻立德最後的確是做到了工部尚書,但是死後卻被追封為吏部尚書。
同為尚書,但吏部為首從此閻立德的墓誌銘上寫的,永遠都是吏部尚書,他們從不以自己的技術為驕傲,古代中國精英的風氣從來都是看不上具體的技術。
所以說,哪怕是百里二郎什麼都會,什麼都懂,但這些恰恰是他的劣勢,他父親為他定的這門親事,就是要拔高一下自己的門第,所謂的百工,在古代地位其實非常低,這門看來王一博在劇裡,的確是高攀宋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