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公元1世紀中葉誕生於小亞細亞地區(多數觀點認為在耶路撒冷),創始人是耶穌,耶穌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基督教在剛誕生的時候,受到羅馬帝國迫害,因為羅馬帝國崇拜多神信仰。直到公元313年,羅馬皇帝頒佈《米蘭敕令》,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才開始在歐洲廣為傳播。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羅馬和西羅馬,西羅馬首都仍然在羅馬,東羅馬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在的伊斯坦布林),也叫拜占庭帝國。教會也就隨之分裂成西部教會和東部教會。公元1054年東西部教會正式分家。西部叫羅馬公教,中國把它翻譯成天主教,是由徐光啟翻譯的,《聖經》是用拉丁文寫的,祈禱用拉丁語。東部叫希臘正教,中國叫東正教,祈禱用希臘語。羅馬教皇是天主教的領袖,東正教的領袖是君士坦丁堡總主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佔,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成了清真寺。東正教的中心就到了俄羅斯,今天世界東正教的領袖是莫斯科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
不同的教徒做禮拜的方式是有區別的,如果教徒做禮拜的時候,用兩個手指頭,或者五個手指頭,上、下、左、右這樣畫十字,那基本可以斷定他是天主教徒;如果用三個手指頭,上、下、右、左畫十字,那就是東正教徒,強調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
宗教改革主要是指天主教,改革後形成了舊教和新教,舊教仍然叫天主教,新教簡稱基督教。基督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全包括,狹義的基督教指的就是新教。今天如果看到教堂上掛著基督教XX堂,那就是新教的教堂,比如北京缸瓦市、珠市口、崇文門的教堂,如果掛著天主教XX堂,那就是舊教的教堂,比如北京天主教最大的是東堂、南堂、北堂。
經過總監改革後,新教分成三派:路德宗,由德意志的神甫馬丁·路德創立;加爾文宗,由法國出生的加爾文在瑞士創立;英國國教,又叫聖公會,是新教各派中保留天主教傳統最多、最保守的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