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博物,不足以談科學。
科學,最初是由事實組成的。事實的分析,抽象出觀點。真理是事實嗎?很有可能是觀點的一種。
中國古代,是空間裡的博物學,是不是科學呢?是科學的前身,描述的卻是事實。
當然,這個事實的描述,有其時代性。如果說到統一時間與空間,那當然還是現代科學的貢獻更大,畢竟全世界一個標準探討起來更加容易。
萬物的道理是不是閉上眼睛腦子裡的玄想?實驗要證明。任何東西,首先要命名。有了名字,才能進一步描述。哪怕暫時不明白,我們也對存而不論有了一個物件。
我們區分時間有古代和現代,但古代和現代並不是某一個時間點的切換,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就像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38年。一個人,從出生,到38歲。或者,從22歲,到60歲。
我常常思考,學到的東西,如何離我們更近。直接拿到科學規律就能運用嗎?科學以前為什麼是哲學,這是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答案,是肯定的。
沒有經驗歸納,不可能有邏輯的演繹。世界不是虛空,而是真是存在的。對於存在,我們要觀察,要記錄。也許窮其一生只能記錄很少一點,也要記錄。
記錄人事,記錄花草,記錄著,記錄著,你就初現了。那是你,也是我。就好像博物與科學,就那麼合一了。形而上形而下,好像最終我們領悟了那個形。知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