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想要旳未來
多次在微信群中看到朋友轉發一篇題為“胡大一教授與馮周琴教授兩位醫學大家的精彩對話”的帖子。
估計很多人都看過這個帖子。因為傳的人和傳的次數很多,所以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是聽懂並贊成兩位權威專家的告誡的。為便於討論問題,我把其中一些精彩內容摘錄如下:
● 你身體再棒,也經不住B超、CT、磁共振、DSA等各種檢查或化驗的考驗。要想證明一個人沒有任何病,很難,要想證明一個人有病,很容易。
● 有的醫生會放大異常,把危險因素當成疾病,把陰天看成已經在下雨。
● 還有一種情況,把老看成是病。老就是老,根本不能用年輕人的標準去衡量。
● 一個人,與慢性病為敵,過度治療它,它一定也會與你為敵,更加傷害你的健康。
● 我們看到自己臉上有皺紋,頭髮變白了,從來不會擔心害怕,但看到自己顱內動脈有一個斑塊,就整天惶惶不可終日。完全沒必要。
● 要正確看待年齡,正確看待身體,正確看待疾病,正確看待醫院和醫生。
對胡、馮教授的上述精彩對話,我感觸頗多:
1.不要太把體檢報告中的指標當回事
教授說,“要想證明一個人沒有任何病,很難,要想證明一個人有病,很容易”,確實如此。
試問,當下醫療機構給出的體檢報告,能找出幾個人一點問題都沒有?倘若從體檢結果推而廣之,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推出這樣的結論:當今的人類,基本上就是一個病態的種群。這顯然不符合生物演化的現狀和規律。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來質疑現在的健康體檢的科學性和正當性。
對於體檢報告給出的一些指標和結論,我的看法是,即使一些指標超出了所謂的正常範圍,只要在短期內(半年或一年)沒有較大的變化(沒有快速加重或惡化的趨勢),就不必太過緊張,也不一定採取醫學干預的手段將其控制到所謂的正常水平。注意觀察和定期監測就可以了。例如我自己長期以來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指標都明顯偏高,但我從來不用藥物去幹預,至今也未發現明顯的心腦血管問題,血壓也歷來都是正常的。
我覺得,觀察個人的身體狀況,最好還是用最簡單直觀的方法來判斷:吃得好,拉得好,睡得好,臉色好、體力好。這“五好”完全可以作為健康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標準。至於體檢,可以作為參考,但不必太在乎。
2.大多數危險因素並沒有醫界說的那麼危險
現代醫學之所以把“正常範圍”限定得那麼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醫學界既沒有能力去把控危險的程度,也沒有能力來鎖定真正的危者,所以只能讓眾多不是病人的“病人”陪著少數真正的危者一起受罪。其潛在的邏輯是:寧可錯治一堆也不錯放一個——錯治一堆無人責備,錯放一個乃醫者的失敗。
其實,真正的危險並不是那些可能致病的危險因素,而是把小機率問題當大危險來處置、把普通的危險因素當做隨時都會爆發的危險來對待。這正是造成過度醫療的最重要原因。
例如高血壓“病”。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血壓略有偏高往往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高得不是很多,或者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一般都不宜用降壓藥去控制。據瞭解,控制或不控制血壓,腦卒中發生的機率差得並不太多。有權威專家曾說100個高血壓者服用降壓藥,只有4、5個人會真正得益。也就是說只有5%的高血壓人會從中得益。
又比如胡、馮教授說到的斑塊問題。我相信人體血管中的斑塊絕不在少數,上了年紀的人絕大多數或多或少都會有斑塊問題。那些斑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屬於生理現象而非病理問題。而斑塊掉落到血液中的情況則是少之又少,屬於小機率事件,或許並不比交通事故發生的機率更高。所以專家說完全沒必要擔心。
我曾經見過一位著名的醫學專家在媒體上坦率地承認,“醫生對大病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如果在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我就想不明白,這麼高的誤診率,比起許多危險因素來說要高得多,為何人們就不怕誤診呢?我覺得這與宗教崇拜是一樣的道理。
3.伴隨著生理老化和慢性病而出現的危險因素,大都是不易消除的
生老病死是永恆不變的自然規律,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無法抗拒。伴隨著生理老化和慢性病而出現的危險因素,根本就是自然規律的固有內容和組成部分,所以大都是難以消除的。在我看來,最有效的應對方法,是儘可能的讓老化和慢性病的進展速度最大程度的慢下來。
我認為,對待生理老化,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養”。關鍵是要提升人體的氣血。只要人體的氣血足夠強,就可以保持相對旺盛的新陳代謝,就不會老化得那麼快。現在養生的方法已廣泛普及,只要有心,很容易獲得相關知識。
對待慢性病,一般不宜用“治”的方法而應用“調”的方法來應對。所謂“調”,是要調整那些產生和利於慢性病發展的土壤和條件,而不是想盡辦法去遏制慢性病的發展。事實上,只要存在適合慢性病發展的土壤和條件,人類就沒有能力去遏制它的發展。就像教授所說,“與慢性病為敵,過度治療它,它一定也會與你為敵,更加傷害你的健康”。
就算是惡性腫瘤這樣的慢性病,對老年人來說,動刀子前也要三思而行。對一些屬於老年生理性的腫瘤(例如前列腺癌),不到萬不得已時千萬不要去碰它,它對老年人的生命威脅並不大。如果小題大做大動干戈,其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知識和見識都告訴我,上了歲數的老年人用手術加放化療的方式去處理癌症,其生存期大都不會比保守療法來得更長,皆因他們年事已高,早已經不起那樣的折騰。既然早晚都要走,在明知希望不大的情況下,何苦再去吃那樣的苦頭呢?
4.不要相信真的有那麼多需要治療的疾病
過去對病的定義是:“病”是在一定誘因作用下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並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症狀、體徵和行為的異常。最常用的定義是“對人體正常形態與功能的偏離”。現代醫學對人體的各種生物引數都進行了測量,其數值大體上服從統計學中的常態分佈規律,即可以計算出一個均值和95%健康個體的所在範圍。習慣上稱這個範圍為“正常”,疾病即屬於不正常的範圍。可是,現在醫學界把5%與95%的病與非病的比例關係掉了個頭,好像95%的人都有病,只有5%的人還算是正常無病之人。近些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大量體檢機構給出的體檢結果就是這樣的結論。
寫到這裡,正好看到微信群裡一篇談論骨質疏鬆的文章,說骨質疏鬆症被稱為“無聲無息的疾病”,9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患骨質疏鬆。
真奇怪!本來,骨頭作為人體組織的一部分,自然會隨年代增長而同步老化,骨質疏鬆就是骨頭老化的正常表現。可現在大多數人隨年齡增長而自然疏鬆的骨質,居然被醫家稱為“病”了?這正是胡、馮兩位教授對話中說到的“把老看成病”的典型例項。
我想,如果真的有那麼多人都處在非正常的疾病狀態,那麼醫學一定存在重大問題。或者是醫學理論和標準存在重大問題,或者是醫療手段和方式存在重大問題,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如果一個種群真的95%的個體都處於病態,那或許這個種群離消亡的日子就不遠了。你能想象人類已經處於這種狀態了嗎?
我現在越來越相信,許多“病”是被圖利的藥商和走火的醫界造出來的。我們一定不要相信有那麼多的病和那麼多的病人,也沒有那麼多的病和病人需要治療。基於這樣的認識,我給自己的基本態度是,少去醫院少吃藥。只不過,要想少去醫院少吃藥,還是要注重保健養生,不能盲目的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