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信博物館》
不為名,不為利,
不怕苦,不怕死,
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
——伍雲甫
穩定的教員工作說棄就棄,拿起槍就幹革命;幾年後又重返學堂,學起各種無線電報技術,僅用七年就成為無線電專家。這些外人看起來跨度很大的工作,他總能出色完成。他,就是伍雲甫。
棄筆從戎 意志堅決幹革命
伍雲甫(原名伍允福,字松青,曾用名伍永福、左兆貴、吳兢生、王耘)今湖南耒陽人,1904年出生於一個教師家庭。他從小刻苦學習,進入耒陽縣杜陵書院讀書,成績名列前茅。
伍雲甫(1904~1969年)
16歲時,伍雲甫考入提供免費學習機會的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2年,毛澤東為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衡陽)的學生們作了關於社會主義的學術講演。現場聆聽的伍雲甫感慨:這一次的演講“是一次中國大革命實踐前夕的偉大啟蒙和教誨”。此後,他積極接受“五四運動”新思想、新文化,思考民族前途,探求救國真理。畢業後,伍雲甫回到耒陽縣立第一高小任教,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伍雲甫聽從組織安排,毅然辭去安定的教員工作,先後擔任耒陽縣總工會總務處處長、湖南農民協會駐耒陽縣農運特派員。1927年“馬日事變”後,伍雲甫又“棄筆從戎”,在白色恐怖下堅持武裝鬥爭。1928年1月,朱德領導發動湘南起義。敵軍佔領耒陽縣城,紅軍由城北突擊敵人,伍雲甫動員組織數千人的農民武裝積極配合,擊潰了敵人。年輕能幹的伍雲甫給朱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加入特科 學習無線電技術
1929年底,伍雲甫輾轉到達上海,找到黨組織,加入“特科”。因為他此前受過教育,是高階知識分子,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所以組織把他送進無線電訓練班學習。毫無基礎的他從頭開始,專心學習無線電機務和收發報技術。
當時的培訓,一無安全保障,隨時得提防軍警特務的監視、逮捕;二無後勤保障,學員們每天都是買一把小菜、一塊豆腐或者一塊“日本”鹹魚充當食物;三少學習用具,當時就只有一個電鍵、一個蜂鳴器和一塊乾電池,再加上幾張紙和鉛筆。學生們只能輪流一個發、一個收,在單調枯燥的“滴滴答答”聲中日復一日地訓練。
就是在這種條件下,伍雲甫快速掌握了無線電技術。4個月後,他的收抄能力已達到每分鐘110-120字,成為我黨早期的無線電通訊技術骨幹。
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無線電通訊大隊
1931年1月,伍雲甫等人被派到中央蘇區,準備籌建紅軍無線電通訊大隊。
伍雲甫憑藉自身接受過的較高教育基礎,外加在無線電訓練班學習到的專業技能,很快就獨當一面。他白手起家,選調人員,帶領同志們籌集器材,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無線電通訊大隊。隨著中央蘇區無線電臺數量的增加,中共中央建立了資訊網路,無線電通訊隊伍不斷髮展壯大。
伍雲甫的優秀表現,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一次閒聊中,毛主席知道伍雲甫是故人之子,就特意告訴他:“我認識你的父親,沒想到伍如春的孩子都參加革命了”,那時伍雲甫才知道原來自己與主席還有這樣一層關係。
此後,伍雲甫繼續參與創造了我黨、我軍無線電通訊史上的諸多“第一”:第一次實現了紅軍內部電臺之間的聯絡、第一次完成了中央蘇區與上海黨中央電臺間的直接通訊任務、建立了紅軍第一個無線電通訊學校,還成立了專門保管、修理、購置器材和裝配收發報機的材料廠。
在中革軍委通訊聯絡局,伍雲甫任政委
(拍攝於中國電信博物館一層)
伍雲甫帶領紅軍無線電通訊大隊為黨中央提供及時、可靠的通訊保障,為反“圍剿”及長征立下赫赫戰功。他先後擔任中央軍委第三局政委、第二局政委等職務,成為紅軍無線電通訊工作的創始人之一,與王諍、劉寅等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長征途中,伍雲甫感受到王諍對黨的忠心和熱誠,成為王諍的入黨介紹人。
紅六軍團使用過的電話機
(拍攝於中國電信博物館一層)
紅軍到達延安以後,伍雲甫與王諍、曾三等人的合影
(拍攝於中國電信博物館一層)
新中國成立後,伍雲甫先後出任中國人民救濟總署秘書長兼黨組書記、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兼黨組書記、衛生部副部長等職。1969年,伍雲甫在北京病逝,享年65歲。他的臨終遺言:“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是眾多紅色通訊事業先驅們的心聲和一生的光輝寫照。他們在隱蔽戰線上拋頭顱、灑熱血,甚至隱姓埋名,不為人知,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來源:《中國電信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