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勇善戰的軍隊承載著中原王朝期望安定之心和擴張的野心。霍去病、衛青等將領,帶領難以計數的背井離鄉計程車兵,保家衛國。但如果你是皇帝,你會放心地把軍權全部交給將軍吧?總之歷代帝王是會留個心眼的。為了防止將領譁變,鞏固皇權,皇帝往往會設定一名監軍左右軍隊。
而唐代的監軍十分有意思,唐朝前期,皇帝以御史為監軍,後期卻以宦官為監軍。這是為什麼呢?
監軍制度,就是傳達君令,輔助將領,防止兵變,規範軍紀的制度。
- 萌芽:春秋戰國時期
這裡舉一個典型的例子。
司馬遷《史記》曾經提到了齊國齊景公時的監軍莊賈。齊國周圍的國家都有擴張的野心,晉國攻佔阿、甄,燕國侵略河上,齊國名臣晏嬰於是推薦文武雙全的田穰苴去抵抗燕晉之師。為了取信齊景公,讓軍民臣服,田穰苴提出讓齊景公的寵臣君監軍,齊景公於是派遣莊賈前往監軍。可是莊賈驕橫失期,田穰苴認為大兵壓境,君主寢食不安,莊賈受君主所託監軍,“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卻遵守軍法,應當處斬莊賈。
這樣看來,莊賈身負監軍職責,需要以身作則,傳達君主命令,輔助將領,在軍中有一定的地位,但還是要遵從軍法。春秋戰國時期的監軍並非定製,具有臨時性。而後的秦朝,秦太子扶蘇曾經在將領蒙恬抵禦匈奴時監軍。
西漢不斷強化中央集權,更加關注監控軍隊。但是自春秋戰國到西漢,監軍始終沒有制度化。
上圖_ 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
- 東漢:監軍制度化
到了東漢,光武帝登基,但叛亂頻起。光武帝前十八年,就有馮愔、彭寵、張豐、史歆等將領、太守相繼謀反。可以用叛將彭寵妻的話來總結這個時期的局勢,天下尚未平定,各自割據為雄,類似漁陽郡這樣“兵馬最精”的大郡,又“何故為人所奏而棄此去乎”呢?為了加強皇權,光武帝頻繁派遣光祿大夫、侍御史、中郎將等充任監軍使者,壓制將權。
光武帝的繼任者也頻繁使用監軍,設定了常設監軍與臨時差遣監軍,兩類監軍分工和職能不同,形成戰時保障、平時監督的監軍體系。
- 魏晉時期
魏晉實行都督制,在軍隊中,督軍的將軍地位甚高,監軍使者只是輔助。魏晉統治者通常按照所監物件地位來安排相應級別的監軍使者。官職較高階的監軍使者,如御史、中郎將等,往往持節都督諸軍或者監諸軍,官職較低階的則持假節督諸軍。
監軍自東漢制度化後,逐漸呈現出一個趨勢,那就是領軍權和監軍權逐漸合流。東漢時,武官家庭出身的中郎將皇甫規“持節為將”, 上場殺敵,與將軍無異。晉懷帝永嘉年間,撫軍將軍苟晞,在征伐鎮州郡的同時,還要監督青兗兩地的軍事。朝廷設定監軍本意是為了控制地方,但監軍權力過大,朝廷就得加大對監軍的監察力度了。比如說西晉時期,軍司就舉報監軍石崇與徐州刺史高誕喝酒鬧事鬧出爭酒相侮”,所以石崇被免官。
但總體來看,領軍權和監軍權的合流始終是統治者心中的一根刺,到唐朝,就出現了不設監軍的聲音。
- 唐朝的監軍制度的變化
唐朝前期沿用隋朝舊制,以御史監軍。但是在唐朝前期,監軍並不是一個常設的職位。《通典·職官十一》就載:“隋未或以御史監軍,大唐亦然,時有其職,非常官也。”
到武則天時期,派兵出征時沒有設定監軍。鳳合侍郎韋方質就上奏說,大唐以前有御史監軍的傳統,如今打仗卻不派監軍,“恐虧失節度”,委婉地建議武則天遵循舊制,讓御史作為參軍。而武則天認為前朝監軍權力太大,影響軍隊運作,就以“以卑制尊,理便不可”為由,不設御史作為監軍。
唐玄宗時期,大唐又恢復了監軍的傳統,並且開始以宦官作為監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唐代第一位宦官監軍邊令誠的故事呢?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名將高仙芝、封常清領軍隊捍衛潼關。潼關是重要的關口,唐玄宗想著必須有人去軍隊監軍。唐玄宗想到了邊令誠。
邊令誠做事麻利,又伶牙俐齒,頗得唐玄宗信任。唐玄宗於是賜予邊令誠“監門將軍”,派遣他到陝州監軍。可邊令誠一點也不“誠”,在皇帝和將領面前完全是兩副嘴臉。他一來到軍中,就向高仙芝索賄,高仙芝不允,邊令誠於是汙衊高仙芝“盜減軍士糧賜”,高仙芝、封常清於是被賜死,潼關失守。後來,邊令誠還開城門迎接安史叛軍。
從這個例子看出,選擇宦官擔任監軍是有軍事風險的。
- 後來的唐帝執著於任用宦官作為監軍,沒有采用舊制的御史作為參軍,這是為什麼呢?
1、藩鎮林立的局勢下加強皇權的選擇
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四分五裂,藩鎮崛起。安史之亂平定後,藩鎮和唐朝中央也只是維持表面的平靜。河朔地方的藩鎮,是安史舊部集中的地方,根本不服中央命令。河東、鄭滑等中原藩鎮,夾在河朔藩鎮與唐朝中央勢力,是唐中央重點關注區域。在唐朝的邊遠地區,存在安史之亂而勢力壯大的朔方軍,這讓唐朝很頭疼。怎麼處理藩鎮和中央的關係,維繫唐朝的壽命呢?唐帝於是把眼光投向了忠誠的家奴宦官。
安史之亂時,藩鎮崛起,唐肅宗在宦官李輔國的幫助下於靈武登基;唐德宗年間,藩鎮發起“涇原兵變”,德宗對依賴宦官,讓宦官掌握兵權。在危急時刻,宦官是家奴,是自己人,向著自己,而御史等朝臣是外人,有自己的小九九,保不準會妨害集權。家奴監軍,皇權更能保證集中。於是,唐帝放心地放權宦官,讓他們在政令不通的地方監軍,讓他們在割據嚴重的地方監軍。
2、唐朝御史官階太低
唐朝雖然沿用御史監軍的舊制,但是御史的官階並不高。據《舊唐書·職官志》記載,御史分為幾類,這裡從低到高簡要介紹。監察御史是正第八品上階,殿中侍御史是從七品上階,侍御史是從六品下階。唐朝官階有九品三十級,御史的品階可以說是倒數了。
唐中後期,藩鎮勢力猛如虎,讓一個芝麻官去監視豺狼一般的軍隊首領,估計也沒什麼震懾力。反倒是宦官,是皇帝的親信,作為監軍還比較有威信。
宦官監軍有積極影響,一是加強中央與地方關係,二是協調藩鎮內部關係,節制藩鎮,三是宦官可以充當將領為唐作戰。在混亂的局勢下,如果唐朝繼續原則以御史為監軍,可能監軍難以起到理想的效果。
當然,宦官監軍也有負面影響。由於缺少監管,宦官監軍一般都是耀武揚威,軍中之事處處插手,致使軍隊不團結。監軍的宦官還仗著自己是皇帝特派員,到地方撈油水,看地方官員不順眼還要藉機陷害,如宦官高重昌汙衊信州刺史李位造反,李位差點冤死。
來源:微信公眾號“歷史D學堂”
作者:夏禎
【宣告: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