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王超與林溪堂
作者:古曉
超兄無字,歲辛酉生人(1981年),名姓皆至平。似那個年代的人皆名軍或超類,以至於重複堆疊、漫漶模糊,難以辨分。然其林溪堂在南陽書畫圈卻至響亮、有赫名。
餘亦因林溪堂之故而識王超兄。
然則大凡世間諸事,無非因人知事抑或因事識人兩端。因人知事順序播放,多平淡無奇;因事識人卻有曲徑通幽之妙,暗合國人屏障主旨、含蓄內斂之性格,故頗易獲推重認可。
歲丙申春,王超兄在城西一新建樓盤林溪谷創置林溪堂,主事空間設計、活動策劃及裝飾施工,其呈現形式卻是一素樸茶堂,以小火慢煮、細嗅茶香致敬中國風雅生活。並於此多次舉辦丹青盛事、書畫雅集,遂致林溪茶堂聲名在外、流韻南陽。餘亦是多次在朋友圈邂逅林溪堂,感其空間美學格調雋永、LOGO設計(魏碑風格)別具辨識而深植內心、過目難忘。
王超兄雖年歲不長,卻頗傾心於藝術,據其言,其亦曾是科班出身,攻書學篆刻。然經十數年之社會蹂躪、生存錘鍊,心中意氣皆因工作之故賦予空間營造矣,鮮有時間再研習書法雕刻,偶刊石,亦屬聊以自寬,非專擅也。如曹子桓之《與吳質書》雲:“公幹有逸氣,然未遒耳。”
如今南陽,蕞爾小城。丹青風氣雖濃,市場卻不似京滬、廣深鬱勃。許多有國際視野、崢嶸雄心的宛籍藝術家似朝陽兄、松波兄,秋陽兄、生羅兄等皆走出盆地、赴京發展,讓藝術之花開在中國城市的制高點上,讓個人發展浸淫在當今時代頂流中,此也是吾宛藝術進步的無上榮光!然南陽更多藝界同仁,卻因城市氛圍不足、支援資本匱乏為籌一小展而焦頭爛額,恰超兄有此格局情懷,以起步之產業、單薄之家資數次策展支援南陽藝壇盛事。如歲丙申(2016年)重陽保欣兄南陽理工大學的《硯邊懷古山水小品展》、歲丁酉(2017年)中秋喬溪巖師生南陽師院的國畫聯展、歲己亥(2019年)葭月張濤兄國畫小品展等……
這種對藝術事業勠力支援、滿腔熱忱的執著態度,讓餘對王超頗為激賞!
王超兄貌不揚,體寬口闊,髮量稀疏,面部有一痦子。與人相交態度恭謹、笑意吟吟且慷慨博聞,言語每每令人暢意,屬情商頗高的那種型別。歲戊戌冬月,超兄於建業凱旋廣場二築林溪堂,是為分店。佈局更為精雅,門首數杆翠竹,掩映著有“林溪堂”標識的景牆,觀之即另人忘俗,入則見石橋、玄關並壁上雲山空濛、翰墨新染,擺放器物多竹雕、古瓷、香篆、茶盞……,皆是美妙不可方物之文房雅器,而空間風致又介於日式或淺禪之間,使人一走進來,即覺自喧囂步入寧靜冥思之境,瞬間產生心靈共鳴!
餘揣之,以超兄之機巧伶俐、潛心營造,築此佳境於城市繁華之間,若論效益平衡,或多少有點叫好不叫座。然其仍執意為之,讓林溪堂以茶堂雅舍形式成古宛藝界的實體聚場、文化標誌,則其志頗不可量矣!
餘亦多於冗餘至林溪堂聆琴、品茗、會友,並與超兄交流文旅產業看法。
歲辛丑新秋,超兄微信致餘,言其已與兩三摯友拿下南陽某名人故居的租賃權,正在修繕裝置,欲仍以茶堂、文創形式打造成行業的平臺聚場,囑餘撰四幅楹聯使用,餘因事瑣,看到晚了。卻還不免讓我驚出了一身冷汗、嚇求一跳!
後詢問王超,其告餘,慧永兄薦之。
餘懇言:“非餘推辭,實不能去魯班門前找雷劈!” 某,民國之大方家也!有“堂、堂、堂、堂,郭、董、羅、王”之稱。甲骨文、印學諸領域,神一樣的存在!南陽近代的學問大家!餘再無畏,亦不敢去其門首撰聯、魯莽造次!
然超兄的事總須有個結果,遂摘先生集字聯四幀以付:
出幽入明為學日益,自晨及昏秉德不韋。
小學五百四十目,上壽一萬八千年。
鳴以朝陽用以霖雨,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為大我亦為小我,疑古人更疑今人。
或可略述先生之治學態度,也為南陽文保建築能在保護中利用而快慰不已。
來源:V達摩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