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次和平的遷移,而是伴隨著燒殺搶掠的暴風雨,在勢如破竹的遊牧民族衝擊下,日耳曼民族在刀光劍影中的遷徒。
公元前6世紀一公元前1世紀,在歐洲中部的廣闊土地上,居住著許多語言和物質生活相近的部落。他們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南部和日德蘭半島,被古希臘、古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居住在北至北海和波羅的海南岸,西到萊茵河,南抵多瑙河的廣大區域內。
公元2世紀,原住在維斯拉河河口地區的哥特人由於人口增多原住地狹小而開始南遷,到4世紀形成東西兩個大部落,稱為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
公元374年,匈奴大同盟十數萬人在軍事領袖率領下向西突進,住在黑海北岸地區的東哥特部落戰敗後,被迫歸附。部分不願屈服的東哥特人,在新首領的領導下,渡過德涅斯特河,向達基亞(今羅馬尼亞)逃生。
匈奴人繼續西進,住在達基亞的西哥特人不戰而潰,退到多瑙河北岸,請求允許渡河到羅馬帝國避難。羅馬皇帝瓦連斯在要求他們解除武裝、提供人質的條件下終於同意了西哥特人的要求。同時答應撥給土地供應糧食。376年春季,日耳曼部落南渡多瑙河,大遷徙從此開始。
哥特人渡河來到帝國的麥西亞省(今保加利亞)。羅馬政府不履行諾言,非但沒有供應糧食,反而勒索沉重的捐稅,迫使哥特人賣兒賣女,換取少量食物。哥特人奮起反抗,佔領了色雷斯大部分地區。東哥特人聞訊趕來和他們會合。378年8月9日,西哥特人與羅馬的軍隊在亞得里亞海附近激戰,哥特人的騎兵壓倒了羅馬的重灌步兵,羅馬軍隊慘敗,皇帝瓦連斯戰死。
379年哥特人內部發生糾紛。新皇帝狄奧多西烏斯乘機使用懷柔措施,讓東哥特人定居在潘諾尼亞,讓西哥特人定居在色雷斯、馬其頓等地,保證供給糧食,分給土地,起義得以平息。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這時,西哥特人新推選的領袖亞拉里克利用帝國分裂之機,率軍橫掃馬其頓和希臘。東羅馬皇帝阿爾卡狄烏斯束手無策,於397年任命他為伊呂裡庫姆地區總 督。利用這一合法地位,亞拉里克收繳羅馬人的大批武器、糧食,增強了實力。
四年以後,亞拉里克決意進兵義大利,並且在那裡組建王國。出征途中奴隸和隸農都紛紛加入他的隊伍。西羅馬皇帝見形勢危急,逃入拉溫那。這時,幸有西羅馬司令官、汪達爾人斯提里科擊敗西哥特人,亞拉里克退回原地。
斯提里科挫敗強敵,義大利因而得救,羅馬元老院為他舉行盛大的凱旋儀式。此後他權勢日增,為其政敵所忌恨,408年8月終於被西羅馬皇帝下令處死。斯提里科之死,激起他麾下的三萬名蠻族官兵的憤慨,他們毅然投奔亞拉里克,要求他再進兵義大利,為枉死的斯提里科報仇。
408年秋,亞拉里克再次越阿爾卑斯山,直逼羅馬城,並搶佔奧斯提亞港,斷絕糧食供給。羅馬人只得向阿拉里克交出黃金五千磅和白銀三萬磅求和,西哥特人撤圍退走。
但是,阿拉里克並沒有退出義大利,而是移師北上,包圍拉溫那向皇帝提出要求割讓威尼西亞、伊斯特里亞、諾立克和達爾馬提亞諸省,實際上就是要建立由西哥特人自己統治的國家。這一要求被拒絕阿拉里克準備攻城,適有東羅馬派來四千援軍,給皇帝解了圍。410年,阿拉里克揮師南進,再次包圍羅馬。這一次,他拒收財物,決意攻佔羅馬城。
自從公元前390年高盧人攻陷羅馬以來,八百年中古羅馬的首都還不曾被異族攻陷過,因而被譽為“永恆之城”。然而,在西哥特人的圍困下,城內奴隸和下層自由民起義了。8月24日午夜,城內奴隸打開了薩拉里亞城門,放進了西哥特人的軍隊。西哥特人佔領羅馬後,城內遭到持續六天的洗劫。
亞拉里克劫掠羅馬後,打算渡海奪取北非,在盛產糧食的阿非利加行省找一塊久居之地。但正當準備出發時,亞拉里克在康森蒂亞病逝。
亞拉里剋死後,由妻弟阿多爾福繼任西哥特人領袖。其時,阿多爾福已感到他的族人疲於征戰,遂放棄去北非的計劃,而與皇帝言和,並接受羅馬將軍頭銜。412年,西哥特人的全部人馬,在阿多爾福率領下進入南高盧,受到當地巴高達運動的強大支援,迅速佔領阿奎坦尼亞地區。繼之,他們又越過比利牛斯山佔領西班牙。419年,亞拉里克之孫提類多里克任領袖,他以圖盧茲為首都建立西哥特王國。從此。西哥特人結束了歷時將近半個世紀的大遷徙活動,在南高盧和西班牙定居下來。
從公元4世紀末到6世紀末,經歷二百多年,先後有十幾個日耳曼部落衝進羅馬帝國,建立各自的國家。這些國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歐洲的政治力量佈局。這次大遷移不是和平遷移,而是日耳曼人對羅馬帝國的征服。在這個征服的基礎上使羅馬因素與日耳曼因素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西歐特殊形式的封建社會。現在西南歐的格局,也是由日耳曼人大遷徙確定下來的,歐洲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喜歡小編的老鐵,點贊加關注,為了以後尋我不迷路,後期精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