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火車站,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鐵路街1號,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特等站。1899年10月,俄國人在今哈爾濱站行李房的位置臨時搭起一座小房子,稱為“松花江站”,俗稱秦家崗站,作為站長室、電報室和行車人員休息室。1901年,在現出口南側建起一幢磚石結構的二層小樓,作為候車室和車站辦公處(於1958年拆除)。1903年7月24日,中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運營,改稱為“哈爾濱站”。1904年,火車站新站舍建成並投入使用。是當時中東鐵路線上兩個一等站之一。
哈爾濱火車站是哈爾濱城市建設初期最早修建的幾座大型建築之一,火車站外立面為典型的“新藝術”風格。設計者是俄國建築師基特維奇,設計方案完成於俄國聖彼得堡,其平面佈局比較嚴謹而合理。整個建築的門窗、牆墩、鑄鐵線條裝飾、女兒牆甚至車站名稱,都是曲線形。建築由一、二、三等候車室、中央門廳、餐廳及處於最右端的中國人候車室等五個大廳構成。圍繞著這五個大廳分別佈置了售票室、行李房服務員室、警察室、站長室、小賣部及衛生間等輔助用房,總面積為1619.78平方米。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美國人羅伯特.拉里莫爾.彭德爾頓拍攝的哈爾濱火車站前
1926年,火車站站舍又進行了區域性改建。1932年2月5日,日軍佔領哈爾濱。日軍為加大掠奪,對哈爾濱站進行了擴建。先後修建了一站臺至三站臺地下人行通道(現北側老地下通道),和通往雙合盛、東和油坊、福興恆等8條鐵專用線和2條鐵路支線。1934年,拉濱鐵路與濱北鐵路接軌,哈爾濱站成為5條鐵路幹線的交匯點,成為重要樞紐。1935年滿洲國收購中東鐵路之後,哈爾濱站每天開行8對旅客列車。1937年10月,日本關東軍將哈爾濱站改稱“哈爾濱驛”。
1948年10月17日,長春守敵國民黨第六十軍由軍長曾澤生率領宣告起義。圖為曾澤生到哈爾濱火車站時受到歡迎
1945年8月,蘇聯紅軍進攻東北,一群佔領哈爾濱站的蘇軍空降兵戰士,手持鋒槍站在哈爾濱站門前雨搭上
1945年,蘇聯紅軍佔領哈爾濱。1946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任命朱子明為軍事代表,接管哈爾濱站。1951年10月,哈爾濱站新建了軍人候車室和母嬰候車室。1955年,哈爾濱站站舍第一次擴建,將原有行李房舊倉庫拆除,修建了一座736平方米的售票廳,並將原小售票廳改為候車廳,改善了候車室條件。
1960年3月8日,哈爾濱火車站老站舍被拆除。同時,第二代站房由主樓、東翼、西翼三部分的大型現代化站舍組成,規模和外形都近似北京站。站舍最初由天津大學承擔設計,哈爾濱第三建築工程公司施工。但後期由於資金緊張,工程停工。1972年,哈爾濱站第二代站房進行第三次擴建工程,候車室面積增加一倍。1975年開始對30年代修建南運轉下行編組場進行改造、擴建,到1979年建成機械駝峰,自動化溜放,編解能力比過去提高1倍。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的哈爾濱火車站,圖片由美籍日裔攝影師出目裡利呂井拍攝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的哈爾濱火車站,圖片由日本攝影師池宮城晃拍攝
1982年開始擴建站臺、站舍和行李房。1988年,哈爾濱站第二代站房開始進行第四次修建改造,新建主樓,興建了與防洪紀念塔遙相呼應的半圓弧環狀雨搭。1989年10月1日,哈爾濱站第二代站房全部建成,建築總面積2.8萬平方米。但車站候車室在此之間只有兩側配樓,沒有主樓。
1999年,為配合原哈大電氣化鐵路工程,哈爾濱站經歷了第五次改造(第三代站房)——站場改造及新建高架候車室,站房設有4個主候車大廳,6個輔助候車廳,總建築面積42122平方米,大於1904年的老站舍近16倍,且現代化設施齊備。2015年8月17日,哈齊高速鐵路正式通車,哈爾濱站成為主要始發站。
2015年12月,哈爾濱站進行全面改造升級。改造工程包括哈爾濱站南、北廣場,以及周邊14條市政道路。根據工程的施工時序,先進行北廣場及地工街、地德里街和安寧街道路工程的施工,北廣場及周邊道路通車後再進行南廣場及其他道路工程的施工。
2017年4月初,哈爾濱站進行主站房拆除改造工程。2017年8月31日,哈爾濱站北站房和北廣場投入使用。2018年12月25日,哈爾濱站南站房投入使用,至此第四代站房已經完成建設。站房採用歐洲“新藝術運動”風格設計理念,是純歐式建築風格的站房,並還原百年哈爾濱站的歷史風貌。截至2017年9月,哈爾濱站第四代站房北站房整體面積10844平方米,長114米,寬40米,地上3層,地下1層。 南站房建築面積29030平米,長214米,寬44米,地上4層,地下1層;高架站房建築面積33750平米,長185米,寬114米,分為高架層及旅服夾層,新建哈爾濱站站房2018年末投入使用。
初稿:2015年8月於新浪部落格
編輯:渡橋
丨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家鄉、瞭解歷史、瞭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