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關注,每天都有故事感動你!
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我想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一樣,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嫁給自己喜歡的人是一種幸福,老有所依是幸福,有一個愛自己的人是幸福。
在陝北原西縣牛家店,束玉平一家人正聚在一起吃飯,束玉平和老伴劉曉娟坐在最中間,今天是自己和老伴的生日,兩個人是同一天生日,束玉平和老伴劉曉娟在一起生活了四十五年,養育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都非常有出息,兒子畢業於清華大學,現在是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主管,女兒畢業於復旦大學,現在定居在了上海,每年過生日的時候,孩子們都會回來給父母過生日。
雖然束玉平現在退休了,但是每天依然還是閒不住,每天早上起來打打太極,鍛鍊一下身體,下午要約上一些棋友下一會棋,有時候還會喝上一點小酒,束玉平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用他的話說“這輩子讀書少了,現在閒下來了要找補回來”。
束玉平老家在北京,1968年高中畢業的他,插隊來到了牛家店,他來這裡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當時有很多年輕人都去了農村插隊,去各個地方的都有,束玉平和同學李志強,還有其他十五名知青則來到了陝北插隊。
在來陝北之前,束玉平已經對陝北有所瞭解,可是來了之後還是和自己想象中有很大的差距,沒有青山綠水,到處可見的是一片荒涼,破舊的房屋,有的老鄉還住在窯洞裡,對於窯洞這種建築風格,束玉平倒是很想體驗一下,所以在安排住宿的時候,束玉平主動要求去住窯洞,可是後來發生的事情讓他苦不堪言。
住在窯洞裡有一個好處就是冬暖夏涼,但是也有一個壞處就是耗子多,尤其是到了晚上,耗子在頭上亂串,睡覺也睡不好,而且要裹得嚴嚴實實,最後實在沒辦法,去隊長牛三槐家裡要來了一隻貓,耗子總算是少了一些,自己晚上也能睡個好覺。
陝北的條件很艱苦,知青第一年發了一年的白麵口糧,到了第二年就由各生產大隊負責,白麵很稀缺,大傢伙只能吃玉米麵,突然一下換了口味,知青們覺得有些接受不了,就嚷嚷著討要個說法,當他們看到老鄉吃得是高粱面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不說話了,高粱面是粗糧,吃多了會噎住,有時候大家就用水充飢。
其實老鄉是把自己家的好糧拿給了知青們吃了,自己家裡就吃一些粗糧,束玉平第一次感覺到了什麼叫不容易,他隱隱約約覺得知青們其實很幸福了。
其實讓束玉平第一次改變想法的還是來陝北第三年,牛家店南面山坡上三戶人家,因為連夜大雨,發生了山體滑坡,這三戶人家被埋在了下面,隊長牛三槐組織大家趕緊搶救,老鄉們冒著大雨,奮戰了一夜,終於把三戶人家全部救了出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裡的老鄉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是大家都很無私,有難一起扛,有福大家一起享,束玉平看到了陝北老鄉的質樸和善良。
1973年縣裡,三元煤礦要招一批知識青年入礦學習技術,入礦名額一共有五人,知青有很多人不願意去,他們寧肯種地也不去煤礦,因為大家覺得煤礦太危險了,而且活很髒,束玉平是第一個報名參加了,到最後知青裡面只去了束玉平一個人,其他四個人都是當地的青年。
在三元煤礦幹了兩年因為表現突出,成了三元煤礦技術骨幹,束玉平獲得了推薦去延安大學深造的機會,對於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束玉平格外珍惜,在裡面學了三年回來之後,束玉平直接被提拔成了技術科科長。
因為束玉平年齡也不小了又是知青,廠長李明濤就把廠裡的質檢員劉曉娟,介紹給束玉平認識,束玉平和劉曉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劉曉娟是初中文憑,父母都是礦上職工,兩個人性格也很合得來,交往一年後兩個人就結婚了。
和劉曉娟結婚之前,束玉平有兩次回城的機會他都放棄了,一次是1975年的時候,剛好這一年他要被推薦去延大上學,還有一次就是延大畢業之後,他其實可以回到北京去,但是他選擇留了下來,他之所以留下來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幫到牛家店的老鄉。
束玉平和劉曉娟結婚之後,第二年兒子束海生就出生了,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日子過得很幸福,後來女兒束婷婷也出生了,1983年束玉平調到了縣裡工作,主要負責農業生產,束玉平把牛家店作為農業試點,透過合理施肥和改進種植方法,地裡的莊稼增收增產,老百姓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2000年,束玉平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這是原西縣考出去的第一個清華大學生,後來女兒束婷婷也考上了復旦大學,孩子有出息和束玉平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束玉平從小就對孩子要求嚴格,自己是親力親為輔導孩子作業,對孩子的教育一向都很重視。
2010年束玉平和老伴劉曉娟都退休了,束玉平從插隊開始在陝北待了一輩子,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管走到哪裡,一定要有一顆樸實善良的心”,束玉平當年選擇留在陝北,他也從來沒有後悔過,對於他來說老有所依,兒孫滿堂,就是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