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傳奇性強了點,我尋思,會不會像編造的?
早晨坐855路公交車,去了溫榆河溼地公園。公園坐落在溫榆河右岸,規劃總面積33平方公里。這是頭次去,從哪到哪,心裡沒底。
在湖邊,遇到一對老姐妹,正在拍攝中秋的荷。我對她們笑笑,也蹲下身拍了幾幅。這中間,交流了拍攝荷花荷葉的心得,還互相交換手機看對方拍的。當然,互誇是少不了的。
她們兩人挺陽光,笑聲朗朗。一個短髮,稍顯樸實,另一位戴眼鏡,頭髮盤頂,洋氣些。從衣裝服飾看,都很用心,是講究生活質量的人。兩人有一些神似。我說,你們是姐妹吧?她們一聽大笑,臉上泛起了紅暈,笑了好一會兒。這讓我想到少女的笑,不需多大理由,笑起來沒完,頭頂天空都亮了。
我和湖邊的小保安聊了幾句,她們已經手牽手走了。隨後,我也沿著健步道,向湖岸右側的山坡走去。走到山腳,又看見這對老姐妹。
她們停留在一塊芝麻地邊。地裡的芝麻,過了花季,結出了籽實。公園出現芝麻地,很奇妙。難道為了豐富植物種類,抑或向遊人祝福“芝麻開花節節高”?
老姐妹看到我,又笑。是為巧遇,還是別的?她們在討論為什麼這兒會有芝麻,又怎麼沒人收穫?確實,芝麻籽莢綻開了,地面落了厚厚一層白芝麻粒,沒人收穫,看著挺可惜。
戴眼鏡的女士說,周邊沒有一樣莊稼,單是種了芝麻,也真稀奇。短髮女士說,未必是公園種的。我記得以前這兒種過芝麻,是落的籽又長出來了吧。戴眼鏡的女士一笑,你當然記得,老婦女隊長,還能不清楚?短髮女士嗔怪地:那都陳芝麻爛穀子事了,哪記得恁真確?
我笑,這算是鄉愁芝麻吧。您二位是本地人?
短髮女士笑道:何止本地,我們就是本公園人。以前這兒是泗沙村,我們的田地房屋、小學學校,都在這裡。還有青春往事,也在這兒,戴眼鏡的女士補充道。
接下去,我們邊走邊聊。我瞭解到,這是一對好姐妹,雖非親姐妹,勝似親姐妹。她們的故事從上小學開始,班主任點名,點到李桃,又點到陶李,扶著眼鏡,哈哈一樂,說,你們“桃李芬芳”,坐一張桌吧。春天到了,就是一番好風景。
幾十年過來,李桃一直剪短髮,陶李後來則戴上了眼鏡。兩人由同桌、閨蜜到親家,步步高。少女時代,這塊地是溫榆河流域眾多河汊中的一個洲島,主要種植花生、芝麻、水稻等。她們一起下河游泳,追野鴨子,還把深秋的蘆花掐回家插瓶。20世紀六七十年代,溫榆河河道修浚調直,泗沙村從河東變遷到了河西,她們也不再是小島居民。
李桃和陶李中學畢業回村幹活,李桃當上婦女隊長,陶李當了記工員。有一年,推薦上大學,二選一,李桃提出讓陶李去。這以後,李桃在農村結婚生子,陶李大學畢業,成為國家幹部。兩人感情依舊,來往不斷。李桃兒子大學畢業,陶李女兒也長大了,兩位母親牽線,倒真是成就了兒女的婚姻,她們自然上升為親家。現在,兩人都從工作一線退休,李桃家拆遷後,除了現金補償,還分到兩套房子,家境優裕。陶李的經濟條件也好,兩人經常相約,國內外遊玩。兒女受她們影響,也喜歡遊歷。
徵得同意,我跟隨這對老姐妹一起遊園。她們指著老柳樹林子說,從前春天在這做柳哨,“嗶嗶嗶”響徹田野。“飛瀑疊翠”景點處,則是傳說有水怪的一片溼地,那時茅草連天。還走到芸上梯田、鶯屋和木板步道,她們已經很難辨別,當年這是哪兒了。
陶李說:時間是魔鬼,偷走了我們的青春、往事和記憶。二人沒心沒肺地大笑。我也想笑。
我冒失地提到一個話題(現在想來後悔不及),你們的孫子(外孫)多大了,念小學了吧?一定非常可愛!
她們沉默了,各自轉過身。好久,李桃哀聲說,幾年前那次空難事故,您還記得嗎?我們的兒女就在那場事故中走了,他們還沒來得及要孩子……
陶李接話:所以,我們要好好活著,代表兒女體驗世界的美好。這是必需的。
溫潤的秋陽,突然透出一絲悲涼,天地旋輪,鴿哨聲聲。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