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不少人覺得中國煤炭多,事實也是如此,中國能源結構中,“多煤”特色突出,但要知道,中國也是煤炭消耗超級大國。
《國際能源網》資料顯示,從2009年起,中國就從一個煤炭淨出口國變成煤炭淨進口國,2012年,中國累計進口煤炭2.9億噸,進口量達到當時的歷史最高水平,位居世界第一,超過第二名的日本近億噸。
毫不誇張地說,當我們都盯著晶片等領域的“卡脖子”現象時,煤炭也存在“卡脖子”風險。
產量較多的煤炭資源尚且如此,其他資源面臨的短缺威脅,只會更嚴峻。以動力電池原料為例,因為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動力電池不可或缺的金屬材料鋰、鈷、鎳等均陷入嚴重短缺,成為卡住產業“脖子”的新石油。
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40年,鋰的需求量將比2020年增長超過40倍;鈷、鎳將增長20倍左右。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能不能繼續領跑全球,首先需要面對鋰、鈷、鎳等資源短缺的問題。
不只動力電池涉及的這些資源有“卡脖子”風險,鐵礦石也被澳大利亞“拿捏”,因為是中國主要的鋁土礦供應國,西非小國幾內亞社會“震盪”,都讓中國相關企業捏了一把汗。
站在更長遠的角度分析,資源短缺、能源危機將是全球性難題。
中科院院士師昌緒曾預計,全球石油、天然氣及煤炭將分別在40年、65年、162年之後消耗殆盡;美國地質局等機構也曾先後發出預警,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其中多項重要金屬都將在100年甚至更短時間內消耗到無礦可採。
這一日益逼近的難題,如何解決?答案藏在垃圾堆裡。
消耗大量資源產生各種產品及垃圾,反過來,廢舊資源的回收再利用也能成為能源卡脖子的解決方案之一。
舉個例子,報廢的汽車約含72%的鋼鐵、11%的塑膠、8%的橡膠和6%的有色金屬。其中,鋼鐵、有色金屬材料零部件90%以上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玻璃、塑膠的回收利用率可以達到50%以上。
電子廢棄物更是“全身是寶”,據美國回收公司ReCelluar測算,1億部廢舊手機中,約含有3.4噸黃金、35噸銀、1.5噸鈀金、1600噸銅。
回收資料還顯示,1噸iPhone主機板(數量超過3萬塊),能回收超1斤黃金、2600克銀,而金礦石的平均品位只有每噸5克,換句話說,iPhone的含金量是金礦石的100倍以上。
對於中國,廢舊資源同樣是一座“富礦”。
據商務部《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可再生資源回收主要集中在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膠、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等多個領域,2019年底,回收總量超過3.5億噸。
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固體廢物分類資源化利用產值規模將達到7萬億元至8萬億元。
一邊是能源危機催生卡脖子風險,一邊是回收再利用的巨大潛力,包括中企在內的全球企業正加速從技術、人才、管理等各方面發力。畢竟,這不僅是錢途可觀的“印鈔”賽道,更事關國家和世界的未來。
參考資料:
1.《一文了解能源危機》,國際能源網
2.《1500萬中國人,正在垃圾堆裡鍊金!》,華商韜略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