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旺、西北旺,位於海淀區中部,頤和園北側,百望山東北側。它們本是百望山山腳下的兩個小型村落,原名東百望村、西百望村。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百望山……山麓有東、西百望村。”因此,東北旺村、西北旺村實際上是由“東百望村、西百望村”音轉而來的。將“望”改成“旺”,不僅是出於簡化書寫的需要,還體現了普通百姓們希望日子紅火興旺的初衷。
百望山,又稱為安河山,俗稱望兒山,位於頤和園北三公里處。由於山勢挺拔,在離山幾百裡遠的地方都能看見百望山的山峰,“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百望山的山頂建有一座佘太君廟,是一所三楹的大殿,其中供奉著一尊石像,傳說為佘太君的塑像。據《宸垣識略》記載:“百望山山陽有祠,高十五丈,登之可望京師。”現已無存。
北京很多地方的人們將地名和楊家將抗擊金兵的故事聯絡起來,如海淀區六郎莊,明代稱為牛欄莊,後當地人傳說楊六郎楊延昭在這裡休息過,清代時改為六郎莊。東北旺、西北旺也是其中的一處。在東北旺和西北旺當地,長期流傳著一個傳說:故事說的是佘太君率領楊家將與遼兵交戰,在居雍關的金沙灘擺開戰場,楊六郎率兵作為前鋒,一路衝殺,與大軍失散,由於失去了兒子的訊息,攻打到此地時,望兒心切的佘太君站在土丘上向東北望望,以後這裡就叫東北望,佘太君向西走了一會兒,向西北望望,以後這裡就叫西北望,還有一座土丘擋住了佘太君的視線,以後就叫做擋兒嶺(即今唐家嶺)。
楊家將的故事早在北宋中葉就已在民間流傳,至今已達八百多年。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稱讚楊氏“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史載楊業又名楊繼業,為北宋名將,人稱楊老令公,生有七子:延玉、延朗、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延朗後改名為延昭,即楊六郎。他曾守衛在北方二十多年,長期在今河北地區與遼軍作戰,屢敗契丹。其死後遺體南運時,“河朔之眾多望柩而泣。”他所駐守的保州(今河北保定)、高陽關(今河北高陽縣東),距離宋遼邊境上的軍事要地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很近,所以戲曲小說中有“楊六郎把守三關口”之句。楊家將第三代楊文廣也是一位邊防名將,他曾長期駐守在陝西、河北的邊關,與敵軍作戰。至於楊門女將並沒有見於史料記載,很可能是後人杜撰而生。楊家將的故事在宋、元之際被搬上舞臺,明代出現了長篇小說《楊家府通俗演義》、《楊家將傳》,後廣為流傳。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所決定的,宋、遼之間民族矛盾尖銳,宋朝軟弱無能,漢族人民物件楊業這樣的英雄人物滿懷崇敬,對他的悲壯殉國深表同情,於是把個人的理想和願望傾注在傳說之中。後來金元明清四代民族矛盾一再激化,更為流傳提供了客觀條件。關於楊家將的故事越傳越豐富,但距史實也越來越遠,人們藉助於傳說暗中表達了漢族人民反抗異族統治者的抵抗情緒。
百望山森林公園,現已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它是距北京城區最近的森林公園,京密引水渠從山旁流過,使得東北旺、西北旺的環境質量一流。園內有歷代名家書法碑林、“鐵血忠魂”紀念館、友誼亭、攬楓亭等景點,山頂重建了佘太君廟,廟後建有望京樓,俯瞰北京,一覽無餘。山腰處建有望兒臺,立佘太君漢白玉遠望石像,以稱望兒山之名。
東北旺、西北旺地處北京西北部的交通咽喉,早在明清時代就極其繁華,村內商鋪林立,是聞名遐爾的西郊重鎮,與城市無異。東北旺鄉下屬的幾個自然村也早已城市化,南部的上地早已成為著名的資訊產業基地,未來的東北旺鄉將演變為西北旺鎮,是海淀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將成為北京市高新技術區的代表,被賦予“生態型、田園型、現代型”的城市形態,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製造業、教育產業、高科技農業、旅遊產業等等。未來的西北旺鎮將會被建設成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一部分,成為面貌一新的現代化大社群,是北京西北部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