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引述多名訊息人士指出,拜登政府預計本週宣佈,美國政府官員不會出席北京冬季奧運,實施外交抵制北京冬奧。
報道指出,華府此舉將在世界舞臺上向北京傳遞訊息,但不會阻止美國運動員參賽。一直在私下討論抵制北京冬奧的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拒絕對報道置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早前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時表示,北京冬奧會是全球冬奧運動員和冰雪運動愛好者的盛會,不是政治作秀和搞政治操弄的舞臺。一屆成功精彩的奧運會需要的是冬奧大家庭的共同努力,而不取決於個別國家官員是否出席。“我們希望個別國家擺正自己的位置。而且根據奧運規則,各國政要出席奧運會是由本國奧委會來發出邀請。”
據《環球時報》29日報道,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從未向美國政客發出過出席北京冬奧會的邀請,目前也無相關邀請計劃。在發出邀請之前提前拒絕,難免有點自作多情的味道。
俄羅斯著名東方學家、外交官弗拉基米爾·扎哈羅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西方對北京冬奧會的最終官方立場將於12月9日至10日在“民主峰會”期間形成。110個國家的代表應邀參加此次活動。然而名單中沒有俄羅斯、中國、土耳其和匈牙利等國。
弗拉基米爾·扎哈羅夫說:“‘民主峰會’定於12月舉行,原則上這可能是大規模反華運動的開始,其中也將涉及抵制冬奧會。遺憾的是,體育被政治化了。最終這會影響到奧運會,以及各國之間的互動。這再次暴露了西方政客的虛偽,言行不一。不幸的是,世界正處於可能影響奧運會舉辦的危機現象不斷擴大的邊緣。”
但歷史已經證明抵制奧運會只能是枉費心機。
比如,1980年的西方抗議並沒有破壞奧運會的盛大節日:在蘇聯14天的奧運會比賽中,來自81個國家的運動員創造了74項奧運會紀錄、39項歐洲紀錄和36項世界紀錄。比上屆蒙特利爾奧運會還要多。呼籲在2008年夏季奧運會上採取行動同樣沒有阻止中國接納204個國家並以較大優勢最終獲勝。
而且,在今天的現實中,美國及其盟國像當年拒絕參加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那樣真正的抵制幾乎辦不到。國際奧委會針對此類行為有著非常嚴厲的制裁規則,直至暫停有關國家奧委會成員資格,甚至取消他們參加下一屆或多屆奧運會的資格。
美西方政治領導人只能選擇了所謂較溫和的表達抵制的方式。例如,不派代表團與官員參加奧運會。然而,運動員本身卻不願為了政治遊戲而去冒毀掉自己職業生涯和聲譽的風險。
據北京冬奧組委的統計,截至2021年11月17日,來自歐洲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奧委會已提交了14000多條註冊申請,僅美國奧委會就提出了1528條。各國代表團和運動員也表達出對北京冬奧會的期待。比如澳大利亞冬奧代表團團長傑夫·利普舒特最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儘管一些政客和媒體發表了對冬奧會政治化的言論,但澳選手們不理會這些聲音,而是專注於比賽本身,期待在北京冬奧會用最佳表現實現他們運動生涯的夢想。
美方希望自己的盟友也能夠加入所謂“外交抵制”,目前看反響似乎並不積極。2012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對英國廣播公司說,反對所謂“外交抵制”,直言這隻會是“一種毫無意義且有害的姿態”。英國首相約翰遜的發言人也就此表態,首相不支援抵制體育賽事。荷蘭有議員提交關於要求政府不派代表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動議,議會二院的投票未過半數,動議被否決。
另據德國《圖片報》12月5日報道,德國候任外長貝爾伯克日前揚言“考慮抵制北京冬奧”,新上任的德國奧林匹克體育同盟(DOSB,即德奧委會)主席托馬斯·維克特(Thomas Weikert)4日回擊貝爾伯克,直言“抵制冬奧”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讓我把話說清楚,貝爾伯克女士不要太過分了。”維克特在當天的新聞釋出會上明確表態,“‘抵制’從來不會給任何人帶來任何好處,這對那些準備了很長時間的運動員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明眼人都看得清楚,美國人想做只賺不賠的買賣,想要拉上盟友替自己造勢,但在抵制北京冬奧上,顯然西方陣營不是鐵板一塊,如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自身也不是鐵板一塊。
所以,從結果看,美方所謂“外交抵制”最終可能就是一場政治“自嗨”。
來源:直新聞、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