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貴州糧食生產濃墨重彩的一年:這一年,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面落實;這一年,穩糧主措“藏糧於技”整體發力;這一年,主要糧食“單產提升”連創新高;這一年,夏糧首戰告捷、秋糧再接再厲,聯袂鎖定豐收大局!
12月6日,國家統計局釋出2021年糧食產量資料公告,貴州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181.55萬畝,總產量1094.9萬噸,分別較上年增長1.22%、3.49%,圓滿完成國家下達任務。食為政首,糧安天下,貴州用努力和汗水交出優異答卷!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李克強總理強調:“保障糧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大局,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
農業農村部進行安排部署“農業生產唱的是‘四季歌’,必須季季接續、茬茬壓緊、環環緊扣,一個季節一個季節、一個品種一個品種、一個區域一個區域、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實抓牢……”春種、夏管、秋收、冬藏,農時季節的交替法則在四季歌中自然輪迴,歷經千年而不衰。走過春夏,走過秋冬,回顧全年,貴州盡享勞動帶來的快樂與甘甜!
春雷響,萬物長,麥起身,農人忙
我們種下希望——
2021年,糧食安全首提“黨政同責”,貴州積極響應,高位推動,堅決扛穩政治責任。省委書記、省長親自研究部署,全省秋冬種生產、春耕生產現場會持續召開,各級黨委、政府分管領導同步參會,全面推動。糧食安全相關指標分別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指揮棒作用持續發力。立足提升產能,貴州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提升行動,250萬畝新增建設任務快速推進,20個示範試點縣相繼建成;立足穩定面積,各地以撂荒地排查為重點,加大整治實現滿栽滿種;立足挖掘潛力,啟動糧食單產提升行動,各級黨政領導領辦各類示範樣板108個,總面積近10萬畝,強力帶動各地穩糧重糧。
2021年,圍繞糧食麵積產量“雙保”目標,全省上下高度共識,協同推進,全面發力。確定重點作物、核實種植面積、精準登記公示,近4億元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及時發放,農民種糧積極性極大提高。省級財政、農業部門首次就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管理聯合行動,績效目標更加明確,資金使用更加規範,22個產糧大縣引領作用更加凸顯。部級糧油綠色高質高效行動、耕地糧油輪作專案、省級糧食單產提升行動、糧油綠色高產高效技術示範推廣專案、優質特色糧食產業發展專項、十大工業(優質菸酒)產業振興之酒用高粱等重點專案各有側重,形成合力,核心面積累計256萬畝,輻射帶動超過2000萬畝,強力帶動全省糧油提質增效。
走穀雨,入三夏,麥黃熟,秧苗壯
我們努力成長——
作為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貴州的山水景觀自然天成魅力無窮,但就糧食生產而言,意味著諸多制約和不利:岩溶地貌發育典型,海拔高低懸殊,“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形象描述;氣溫垂直變化明顯,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天無三日晴”是全國全年陰天日數最多的生動寫照;加之災害性天氣多發,與其他地區相比,貴州糧食生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021年的“三夏”,是一場全面檢驗貴州農業科技的盛典,也是全省農技隊伍的實戰演練。依託重點專案和單產提升行動,聚焦關鍵品種、關鍵環節、關鍵區域,結合技術儲備突破創新,因地制宜最佳化整合,靈活多樣的高產試驗和高產競賽活動在全省開展。各級農技人員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一場圍繞主要糧食作物單產提升的技術盛宴在各地呈現:篩選適宜品種、整合栽培技術、確定合理密度、配套科學施肥、加大病蟲防控、強化防災減災等多舉措同時發力,農技機構、合作社、種糧大戶和其他經營主體團體作戰,種子、農推、植保、土肥、農機全程跟進,農業系統、科研院校、氣象服務多部門聯手,全省93名優質糧油產業技術專家巡迴指導,萬名基層各級農技人員實地服務,142萬臺套農機具從春耕到秋收開足馬力、減損增產。以馬鈴薯、小麥為代表的夏糧旗開得勝,“奮戰100天奪夏糧豐收行動”完美收官;以水稻、玉米、高粱、甘薯為主的秋糧管護措施到位、長勢好苗架壯,為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暑去涼,大地黃,割曬儲,五穀旺
我們豐盈充實——
秋天是全面檢驗勞動成果、暢享豐收喜悅的季節,2021年的貴州感受更深。
8月18日,“黔北糧倉”紅色聖地遵義,紅高粱率先拉開單產新高序幕,正安縣優良品種“紅珍珠”配套“育苗移栽+寬窄行栽培+可降解黑膜覆蓋+有機肥配緩控釋肥+無人機飛防”系列技術,臨田實測畝產541.7公斤,重新整理全省高粱單產紀錄。接著,播州區水稻百畝超高產示範片,採用高產品種“泰優808”配套寬窄行側深施肥機插秧等關鍵技術,平均畝產890.2公斤,順利透過農業農村部專家組驗收,創貴州北部寡日照區域水稻百畝連片單產最高紀錄。餘慶縣省級水稻千畝示範片,省農科院水稻所、省農推總站聯手全程技術指導,示範區平均畝產704.3公斤,企業現場訂單收購,形成行政技術服務好、企業農民評價高的良性局面。
8月26日,“黔東門戶”武陵福地銅仁,水稻唱響主糧高產旋律,思南縣選擇適宜品種第三代雜交稻三優二號,配套增密、增鉀、調氮“兩增一調”高產栽培技術,田間管理全面到位,全生育期植株健壯、長勢良好、病蟲害少、青稈黃熟,以臨田實測904公斤的平均單產,創全省低海拔高熱地區水稻高產新紀錄。省級甘薯高產示範基地,整合應用脫毒種苗、肥料配比、壟作斜平插移栽為重點的“兩增一改一調”技術,促進地上地下部協同生長,示範區平均鮮薯畝產4327.9公斤,創大面積畝產新高。
9月17日,“滇黔鎖鑰”黔西南州興義,始於2011年袁隆平院士親臨倡導而建的國家級水稻超高產試驗示範基地,281畝試驗田大咖雲集,多位院士親臨指導,成就貴州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整合寶地,3次重新整理全省水稻高產紀錄。2021年,基地選擇超級雜交稻大穗品種甬優1540,配套應用無紡布缽苗育秧、合理密植、缽苗機插、配新型有機矽肥、綠色防控等技術,再次重新整理紀錄,畝產達1123.87公斤。新高產紀錄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國日報、中國食品報、貴州電視臺、貴州日報等多家媒體聯合發聲、同步推送,多視角多渠道向貴州農業科技工作者致敬!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組副組長張洪程評價“這是真正的貴州地區的最高產,在全國是一流的超高產產量水平,為糧食安全將來生產提供了更大的理論途徑和實用技術,對糧食安全有重要的意義”!
9月23日,黔西北烏蒙山腹地畢節市,貴州最主要的玉米種植區域,大膽突破習慣耕種方式,選擇抗性好、耐密植、高產潛力大的優良品種,配套機械深耕,突出增加密度,合理肥料配比,改變施肥方式,加大綠色防控等高產技術,在納雍縣獲得1059.1公斤的最高單產,為高海拔地區玉米高產提供了科技攻關路徑和技術參考模式。
露凝霜,氣溫降,收種搶,萬物藏
我們蓄勢再發——
“發展糧食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隨著第41個世界糧食日來臨,全國糧食安全宣傳週全面啟動,圍繞活動主題,省農業農村廳、省糧食和儲備局聯合評選公佈全省十大“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共同走進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組織全校師生舉辦書畫手抄報作品展,開展糧食安全專題講座。各地宣傳活動蔚然成風,助推全社會愛糧節糧。每一粒糧食都源於勞動,每一粒糧食都值得尊重!一滴水是溪流融入江河的縮影和代表,一粒種子是連線田野到餐桌的紐帶和橋樑,貴州糧食生產政策好、人努力、天道酬勤,豐碩獻禮2021!又攜著千年歷史的厚重積澱和無與倫比的生命張力,重整行裝再出發!小雪時節,全省小麥、油菜種植結束,以水肥為重點的苗期管理全面展開,只為控旺促壯安全越冬,為明年夏糧油搭好豐產架子,奠定豐收基礎!
春夏秋冬,週而復始,農業“四季歌”生生不息。我們堅信,在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強力帶動下,貴州糧食生產將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多措激發內生動力,積極培育經營主體,創新拓展服務方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整體向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新三品一標”發展!
我們期待,按照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方向,貴州糧食生產將以高原的視野和大山的胸懷,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全新的理念,讓農耕文化厚植黔山秀水,把“四季歌”唱遍田野大地,與特色優勢產業一起長短結合互補互動,深度挖掘生態優勢,合理配置生產資源,實現糧經協同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築牢穩糧保供基石,攜手向著農業農村現代化邁進!
靳穎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鉞潔
編輯 劉紹波 胡嵐
編審 劉瑩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