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今年46歲,是一家公司的執行經理,正值年末,公司事情變多,老李手頭的活也開始多了起來,經常忙得腳不沾地,加班更是常有的事情。2個月過去,公司的活雖然忙完,但是老李卻為自己發愁起來。
主要是因為老李發現自己的身體,好像出現了一些異樣:就平時而言,老李一直有晨練的習慣,吃飯胃口也很好,心情也不錯。但這段時間,老李發現自己每次晨練,跑兩步路腦袋就開始出汗,頭髮都被打溼了。不僅如此,自己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的時候,總是會出現“頭上流汗多,上身熱下身冷”的情況。頻繁的不適症狀,給老李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非常多的不便。
類似於老李這種頭上汗多,上熱下寒的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就中醫角度而言,汗液關聯到的是人體的陽氣,血氣,津液等多方面的身體機能運轉。頭上汗多,上熱下寒,往往也和多方面的症狀有關。共有3類,建議大家自省自查。
第一類:溼邪過度,發汗粘膩
上文有提到,流汗和身體津液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汗液是津液的一部分,透過流失汗液的方式,帶出身體的一部分溫度,用以平衡人的體溫。
換句話說,如果出現汗多的情況,則說明身體裡津液留存過多,轉化成溼氣充斥在身體環境,中醫也將這種多餘的水溼稱為“溼邪”。溼邪過度,水汽上湧,大多也就會透過頭部排汗的形式流出。
不僅如此,水溼過度,對於身體代謝系統也造成了阻礙,代謝效率降低,代謝物淤積的同時也會夾雜在溼氣中,因此,因溼邪過度所導致的頭部多汗現象,往往伴隨著汗液粘膩,發臭的情況出現,還請注意。
第二類:水熱糾結,淤於胸中
著名醫生張仲景曾經在《傷寒雜病論》中,以“大結胸證”來描述此類病情表現。和溼邪過度的情況類似,此種症狀所造成的頭部多汗,上熱下寒的症狀,同樣是因為溼氣過於充盈溢散,上行瀉出所導致。
但兩者不同的是,溼氣始於脾腎,而脾腎皆位於下行,如果溼氣在散發的過程中,因為體中陽氣不足,導致水熱糾結在胸腔,繼而產生淤積,上行的通路被堵住,頭部多汗的情況也會更加嚴重。並且,水熱糾結的情況,還會伴隨例如胸悶,情志失調之類的併發症狀出現。還請各位能夠加以區分。
第三類:火邪過旺,傷及陰液
中醫認為,人的身體重在平衡,因此有陰陽調節,水火相融,水的一方“失衡”,津液轉變為溼氣,會導致頭部流汗,上熱下寒的情況發生。
而“火”的一方失衡,同樣也會如此,如果因為飲食過於油膩刺激,或者近期勞煩過度,導致身體陰液虧損,火邪過旺,同樣會招致類似的情況出現。
可能有些朋友會感到疑惑:“火邪過旺,陰液已經被損耗殆盡,如何轉化成溼氣,繼而導致流汗?”
其實不然,身體是有相應的平衡調整機制的,如果身體火邪過旺,身體參與的陰液為了調節身體的氣息狀態,會更高效率的將自身轉變為溼氣,進行代償和調和。
換句話說,火邪火旺,陰液轉化溼氣的效率反而會更高,僅剩的溼氣上行溢散,同樣也會導致頭汗增多的情況出現。
綜上所述,類似於老李一樣,頭部多汗,上熱下寒的情況,共有三種可能性原因,分別是“溼邪過度”,“水熱淤胸”以及“火邪過旺”。不同的症狀,也會有不同的表現,還請各位能夠自我排查,早日康復。而不同的異常症狀,自然也會有不一樣的調理手段。
以上3種異常情況,分別應該如何調養?
首先是“溼邪過度”和“火邪過旺”:
這兩類同源同法,可以放在一起說。
如果身體溼邪過度,則為陰氣過盛,補陽則為當務之急。中醫認為“陽由血生”,因此,補養血氣就是補陽的相應手段。
例如牛肉,羊肉,枸杞,紅棗等,都是補陽補血的選擇。
相反,如果身體火邪過旺,補水足陰即為首選。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當然就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補給方法。
另外,例如蓮藕,山藥,綠豆等利水健脾食物,適當多吃,同樣也能做到養陰調和的效果,非常推薦大家進行嘗試。
然後是“水熱淤胸”:
對於此類症狀,如若想解決,關鍵在於“淤”字,將胸腔和身體下行的經絡疏通,打通溼氣運轉的道路,水熱淤胸的情況自然也能有所緩解。
能夠疏水活絡的中藥,例如白朮,茯苓,黨參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還請各位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服用嘗試。
最後需要補充的是,無論是哪種多汗的情況,基本上都表明了日常生活作息,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疏漏。因此,大家在補養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對日常生活進行調整,例如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不要熬夜等,都是雖然老掉牙,但非常重要的生活習慣,還請不要疏忽大意。
參考資料:
[1]:《頭部畏風多汗案》中華醫藥網 0255-2930 2007-4-3
[2]《為什麼有人很少出汗,有人一動就出汗?原來......》中國醫學論壇報.20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