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腫瘤一科頭頸病區與該院醫學3D列印創新研究中心、核醫學科、CT模擬定位室共同合作治療惡性腫瘤,完成了廣西首例3D列印非共面個體化導板引導下的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該名患者是淋巴瘤治療後復發病人,已做過區域性手術及化放療,復發後治療難度大,如再進行外放療,則會導致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反應大,無法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經過多學科協作(MDT)討論後,醫生決定給患者實施放射性粒子植入內放療,由放射性粒子在瘤體內不間斷髮出射線殺滅腫瘤,粒子的有效殺傷射程為1.7cm,不會損傷到周圍正常組織,更不會引起全身症狀。
但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髮現,患者腫瘤的生長周圍佈滿血管,如徒手穿刺置入粒子不但粒子分佈不均勻,而且極易穿破損傷血管,風險大,於是決定引用國內最先進的3D列印技術為患者量身定做個性化的非共面穿刺導板來輔助治療。
據腫瘤科一病區主任盤玉飛介紹,3D列印技術發明以來,已經廣泛運用於醫療診治上,早在幾年前就有北京等地大醫院嘗試將3D列印技術結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取得成功後進行推廣。他在進修的時候也接觸了相關知識,今年該院建立了醫學3D列印創新研究中心,終於可以正式開展該項新技術。他們治療前透過計算機設計針道及3D打印出制導模板,再從打印出來的模板上的針道進針,穿刺針與設計的計劃誤差不到1毫米,術後驗證腫瘤接受到的放射線劑量完美覆蓋,既提高了粒子植入的精確度,又提高腫瘤的區域性控制率和遠期治癒率,能最大限度地殺滅腫瘤細胞,同時又保護周圍正常組織,節省了反覆操作耗費的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風險。
此次運用3D列印技術與精準放射性粒子植入相結合治療腫瘤在該院尚屬首次,這一新技術在區內也是首次開展。
通訊員:扈鑫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