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傳奇,他的藝術是古今之交、中西之匯的時空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一顆璀璨的明珠。1931年至1945年的抗戰時間,是其衰年變法之後的成熟期,畫藝與畫名終至大成。
也是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他展示出強烈的民族氣節。與此同時,齊白石與成渝諸人的交往乃至1936年白石入巴蜀,亦是當年文化界之盛事。留下了齊白石“山水作品當中的最佳者”《四季山水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九秋圖》(四川博物院藏、鎮館之寶)等精彩作品。可以說這一時期的齊白石閃耀著藝術與人性的雙重光輝,在他的藝術生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留下了他與山城重慶說不盡道不完的情緣牽掛。
2021年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建館70週年,也是九一八事變90週年,作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策劃推出的繪畫大師抗戰時期作品系列展之四,也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慶系列展覽之一的《一白高天下——齊白石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將於2021年9月18日至12月20日在該館4樓臨展廳免費展出。
印章刻下齊白石不與日寇同流合汙之志
在展廳入口處,一方刻有“老豈作鑼下獼猴”的印章靜靜地陳列在展櫃之中。
展覽策展人講述了印章背後的故事。
齊白石的畫在日本享有盛譽,當年日寇為了掩飾其侵略者的醜惡嘴臉,妄圖請出他這樣的賢達之士,為他們塗脂抹粉,來表現所謂“日中親善”和“大東亞共榮”。對此,齊白石極力躲避拒絕。旋即,他刻了一方“老豈作鑼下獼猴”的印,以示自己不與日寇漢奸同流合汙的心情。
饒是如此,也躲不過日方人員的滋擾。白石老人先後多次避居東交民巷,命僕人阻攔,又在門口張貼門條。門條內容也不斷升級,根據《白石老人自述》記載,自丁丑亂作後,儘管他深居簡出,但北平的敵偽分子仍不斷找上門來,請吃飯、送東西、要求合照、“邀請參加什麼盛典”。
種種圈套,白石老人避無可避,門條由“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詳”“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再到“三絕止”最後到“停止賣畫!”反映出一位老藝術家為現實所迫的掙扎無奈與抗爭決絕。老人為此作詩句:“壽高不死羞為賊,不醜長安作餓饕。”
1937年天津、北京相繼淪陷後,白石心情悲憤,自此不輕易見客、不應酬、不照像,並辭去藝術學院(即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和京華美術專門學校教席。
白石入川留下大量墨寶
1936年齊白石應雅好書畫金石的川軍將領王纘緒之邀造訪重慶、成都,並在成都王纘緒府——“治園”盤桓多月。這次“白石入川”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並對巴蜀金石書畫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策展人說,根據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1931年(辛未)齊白石贈王纘緒《白石印草》及北京畫院藏《與姚石倩書》,可知王纘緒早在1931年就曾請遠在北平的齊白石為其所集印譜題記。1931年春天,王纘緒便開始邀請齊白石前往四川遊覽,但齊白石“因時變未往”,婉拒了王氏和門人姚石倩的邀請。
雖然沒有應邀,但1932年8月前後,齊白石還是為王纘緒作《四季山水屏》,這是齊白石自“衰年變法”後極為罕見的山水鉅製。如此精心細作的大尺幅十二條屏,在齊白石傳世山水中至為罕見,被譽為齊白石山水中的最佳者。
此屏自署標題者七幅,即《清風萬里》、《岱廟圖》、《借山吟館圖》、《綠天野屋》、《荷亭清暑》、《一白高天下》、《雨後雲山》;未署標題者五幅,根據題跋、內容可命名為《斜陽水渚》、《飛鳥暮歸》、《月圓石壽》、《木葉泉聲》以及《夢遊渝城》。
策展人說,在欣賞白石老人的詩書畫之外,本屏的另一看點在於“印”。本屏共計鈐印34方,除白石老人自己的鈐印外,連收藏者王纘緒的印章都全部出自白石老人之手。可謂是齊氏治印藝術的一次小小的集中展示了。
齊白石的重慶之行,最終成行於1936年。
1936年3月27日上午,王纘緒委派四川著名金石家吳秋士,代表川中書畫界,乘飛機抵達北平,登門邀請齊白石來川遊歷。4月27日,齊白石一行從北平出發,開始了他此生唯一的一次川蜀之遊。這是齊白石自“六出六歸”之後的又一次長距離遊歷。
5月6日齊白石抵達重慶。5月16日由王纘緒陪同抵達成都,住成都南門文廟后街王纘緒府邸“治園”。
齊白石此次成渝之行留下大量墨寶,公私庋藏不在少數。這些作品中有些是在治園中畫給王纘緒的,也有結交軍政要人,以及贈送友人、學生的。
此次展覽中展出的四川博物院藏《岱廟圖摺扇》《蒼松斑鳩圖》《松鷹圖》《九秋圖》等俱是此時作品。
其中,齊白石為弟子餘中英創作的《九秋圖》,描繪雁來紅、芙蓉、秋菊、荷花、海棠、雞冠花等九種花卉,看似分株獨立,實則顧盼有情,五彩繽紛,生機盎然。花叢中點綴蜜蜂、蜻蜓、螳螂等,或棲息於葉之上,或追逐於花間,或振翅欲飛,栩栩如生,躍躍欲動。整個畫卷構圖嚴密,動靜結合,工寫穿插,秋意蕭疏,活色生香,齊白石以率真老辣的筆墨、鮮豔亮麗的色彩、生動自然的造型及天真童趣的心靈創造出美妙的大自然律動。
上游新聞記者 李晟 攝影 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