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中國早期文字,除了甲骨文外就是金文。金文,又稱銘文,因為這種文字主要鑄刻在青銅鐘或青銅鼎上,所以又叫鐘鼎文。青銅器銘文與甲骨文同樣作為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是華夏文明的瑰寶。
從史料價值來說,青銅器的銘文因為具有極其豐富又確鑿可信的史料價值,在考古學及史學方面十分珍貴。銘文還是判斷青銅器年代的最重要標準,更是器物形制及紋飾方面的標準。不僅如此,青銅銘文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是一種很成熟的書法藝術,歷來為書法家所重視。
關於青銅器銘文,有鑄銘與刻銘兩種。所謂鑄銘,就是在製作青銅器陶範時,在陶範上預先把文字做好了,將融化的銅水注入範的空腔,最後器物成型時,青銅器上的銘文自然也就有了。這種銘文因為是與青銅器一起鑄造的,所以稱為鑄銘。刻銘則很好理解,就是青銅器製作好以後,再在青銅器表面用利器刻畫出來的文字。戰國以前,青銅器銘文主要是鑄銘,內容多記載奴隸主貴族的祭祀、訓誥、征伐功勳、賞賜、盟誓契約等;戰國時期開始出現較多的刻銘,夏與商前期青銅器無銘文。
文/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陳曙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