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的《野狗》篇目的確比較駭人。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多花妖狐魅和兒女情事,其中不乏一些駭人聽聞的故事。要問哪個故事最嚇人,有人說是《屍變》,有人說是《噴水》,也有人說是《畫皮》,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答案自然也就不一樣。
現在又有很多人說到《野狗》。就描寫細節來說,《野狗》也是非常駭人的。在這裡,我們簡要回顧下《野狗》描寫的內容。
話說於七之亂時,清軍和起義軍對戰,死了很多人。有個叫李化龍的鄉下人從山中逃出來,晚上遇到了行軍計程車兵。李化龍非常害怕,便急忙躲到死人堆裡裝死。
大軍過後,李化龍還沒敢爬起來,他剛一睜開眼,只見掉了頭、斷了胳膊的屍體全都站了起來,齊刷刷地形同小樹林,其中一具屍體,頭已經斷了,但仍連在屍體上,嘴裡嘟囔著說野狗來了,該怎麼辦。其他屍體,也都隨聲應和。
過了一會,一個獸頭人身的怪物一頭扎進了死人堆裡,挨個吃人頭,吸人的腦子。李化龍非常害怕,慌亂之中摸到一塊石頭。
等到怪物正要下嘴時,李化龍大喊一聲,用石頭打爛了怪物的嘴巴。怪物大叫一聲逃走了。
李化龍看到地上有一灘血跡,血中有兩顆牙齒。只見這牙齒中間彎曲,末端銳利,長四寸多。村民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怪物。
這裡面幾個細節還是比較可怕的,如喪屍一般站立的屍體,怪物吃食屍體的兇殘樣,以及怪物的牙齒。整個就是清朝版的末日危機。
聊齋裡面的故事大都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對於《野狗》,如果只看到血腥這一層面,未免太過膚淺了。
首先便是這於七之亂。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屢屢提到於七農民抗清起義。這場起義發生在明末清初時期,波及山東膠東地區,使清政府深感震驚。
不過,清政府剿它也比較費勁,前後花了14年時間,調動九省區的兵力將其殘酷地鎮壓下去。可見其戰況激烈,就如文中所說,死了很多人。
其次是農民出身的李化龍。李化龍這名字顯然不是隨便起的。龍在封建社會是皇權和帝王的象徵,這個叫李化龍的應該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可李化龍在亂世,尤其是趴在起義軍的屍堆裡只能瑟瑟發抖,只有在“野狗”到來時,才敢奮力一搏。李化龍何嘗不是當時民眾的生存現狀呢?
再次文中將幾個事物的具象化也很有意思。比如,那野狗不僅傷害他們的身體,更吸食人們的腦子,這不就是清政府實行暴力統治、推行剃髮易服、八股文等思想奴役的另類寫照嗎?
又如,那如小樹林一般站立的喪屍,他們雖然死去,但依舊怕那來勢洶洶的野狗;
再如,對野狗牙齒的特寫,“中曲而端銳,長四寸餘”,這不就是野狗撕咬的工具--各級官僚和爪牙嗎?
《聊齋志異》向來具有針砭時弊的隱喻,野狗篇幅雖小,但也不例外。在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時代,蒲松齡將對起義軍和清朝的態度都極為隱晦地寫進了野狗裡。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