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24.3釐米的黃花梨老木盤,樣式好、年份早,表面粗糙加上歲月痕跡,木頭細節和平時所見大不相同,看起來模稜兩可、含含糊糊。
藏品以無底價起拍,加重了人們心中的顧慮。這麼大的黃花梨盤子不設底價,不是擺明了要讓人撿漏麼?世上哪有這等好事,莫非是材質有問題?
其實,這恰恰是吸引買家參與的好辦法。未經打磨的木頭不好辨認,但對於有經驗的藏家來說卻是開門的。東西好,自然就不怕人不出手,一來二往價格就會上去。
正如所料,老木盤波瀾不驚拍出7.13萬元。各種猜測水落石出,結果是最好的證明。
真相大白以後,再回過頭來總結,雖說沒打磨過的黃花梨和人們習慣上的不一樣,但還是可以從中找出蛛絲馬跡。
粗糙表面上棕眼連成線、結成片,短粒狀很少,幾乎沒有針眼形。在這種情況下,放眼全域性從整體上去看,麥穗紋依然存在,只是外觀稍有所改變。
精細表面上的麥穗紋像單個或幾個八字形麥芒,未經打磨的則像成條的麥穗,整串出現在某個區域性,單獨或並排在一起。
盤子底部比正面粗糙,麥穗串形狀也更加籠統,但還是具備了基本的輪廓。
另外,如果說細小棕眼難以把握的話,找到層疊的油線紋理和傳神的鬼眼則比較容易。
還有,盤壁上旋轉切削出現的坑窪不平,反映出木質堅硬,黃花梨過渡面上往往留下刀具痕跡。
這種鋪展開的紋理有時會出現在平面上,就像魚肉一層層疊平的樣子,木友們稱之為“魚肉紋”。
最後,木盤邊緣磕壞的部分,露出裡面的木頭,黃花梨的土紅色十分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