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日報道,美國2018國防戰略制定者、美國國防部長前助理埃爾布里奇·科爾比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發出呼籲,稱美國應聯合盟友對中國開展“有限戰爭”,在區域損失降到最低的前提下,實現保衛臺海、阻礙中國在“亞太稱霸”的戰略目的。
作為共和黨中的對華鷹派人物,科爾比指出,想要實現這一目的,美國必須和日本、印度、澳大利亞以及臺灣地區等組成“反霸權聯盟”,同時從歐洲和中東抽調兵力為任務護航。科爾比字裡行間雖然沒有直接點出實質,但從 “結盟”的成員名單不難看出,他是想建議拜登政府運用這一戰略插手臺灣問題,阻止中國統一。
所謂“有限戰爭”,最早是在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和對外政策》一書中出現,這一理論重點強調了在冷戰大背景下,僅僅依靠核武器就能對敵人進行戰略威懾和大規模報復行動的可能性將不復存在,因為越來越多的國家也同樣擁有核武器,所以要尋求以“有限戰爭”替代“核戰爭”。
這一論點後來也成為里根政府推行的新“靈活反應”軍事戰略的基礎。此外,“有限戰爭”主張由雙方首腦親自選擇戰爭目標,投入有限度的軍隊、武器裝備等戰爭力量,避免將戰事升級,儘量將對抗縮小化。當然,這樣的戰爭實際上也就是不動用核武器的戰爭。
而科爾比在提到該戰略時,特意點出了臺灣問題,這也從側面說明美國有透過在臺海開展有限度的對抗和威懾,從而迫使中國妥協進而放棄統一的政治意圖。近段時間以來,美國頻頻進行軍事挑釁,反覆試探中國底線。
美軍不僅聯合日本大搞海上軍演,還集結日加澳德等國共34艘軍艦,現身西太平洋對中國“秀肌肉”;近日,外交部發言人又對外透露,在11月竟有94架次的美軍軍機飛越南海等地的中國近海上空耀武揚威,實在是狂妄至極。
但是,美國也十分清楚,美軍在包括臺灣海峽在內的太平洋“第一島鏈”內,並不具備任何與中國發生大規模衝突的軍事優勢,所以他們的一系列挑釁行為,都是有嚴格限度的。此外,從上個月中美高層舉行影片會晤,拜登稱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不支援“臺獨”的表態來看,美國政府對待中國的“紅線”,還是相當慎重。
不過美國儘管表面上做出了緩和的表態,但其實暗地裡的動作並沒有消停過。就在中美高層會晤之後,美國又加派了駐臺島的所謂“軍事教官”,人數由此前的32人升至40人。同時,他還積極推進所謂“對臺軍事融資”,刺激臺當局借錢購買美國裝備,這無疑會進一步助長島內“臺獨”勢力與大陸叫板的底氣。
由此可見,拜登的小算盤還是落在打“臺灣牌”上。一方面,他還在保持觀望,並沒有把美軍大規模駐派島上的意圖,以保證目前中美衝突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臺當局能夠依靠美國的支援,維持住目前不獨不統的微妙現狀,因為這是對美國的亞太戰略最為有利的情況。
除此之外,從經濟上來說,臺灣地區目前對於美國而言,還具有相當的利益價值。因此,發生衝突對於華盛頓而言,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選擇。作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半導體晶圓生產商之一,包括美國微軟、蘋果、谷歌在內的多家全球知名電子通訊公司,都相當依賴臺積電出產的晶片。
而大陸方面,臺積電同樣也是華為等電子通訊企業龍頭的核心晶片供貨商。一旦臺灣地區迴歸大陸,美國的晶片安全將受到重大威脅,單方面斷供肯定是美國人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臺積電也是促使臺島成為中美一大共同痛點的誘因。“寶島”被誰掌握,誰就將佔據大國競爭的絕對先機。
但是,一旦發生衝突,臺灣地區必將遭受戰爭之創,基礎設施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而作為依靠吸收“臺灣血液”成長起來的臺積電,戰爭會使其遭遇前所未有的產能縮減。美國政府當然不願意看到這一幕的發生,因此他才極力主張“有限戰爭”,力求在對島內破壞降至最低的情況下,對中國統一形成阻力,從而保證美國晶片供應鏈的命脈安全,最終實現雙贏。
長期以來,中國一向都不主張以衝突手段解決分歧和問題,但由於美國等境外勢力多年的荼毒與挾制,致使臺當局漸行漸遠。而現在美國又提出用所謂“有限戰爭”方式介入臺灣問題,這一方針的背後實乃暗藏禍心,他們認為只要透過聯合的軍事威懾,就能使中國後退停止統一的步伐,從而實現避免更大規模衝突的同時非法“控制檯島”。
但事實終將證明,這種想法只能是華盛頓單方面的一廂情願,中國必將以實際行動,粉碎他們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