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長江證券,徐科)
1 2022 年將進入“十四五”執行期,財政支援有望回暖
2021 年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多集中在規劃的編制上,隨著各項規劃的逐 步落地,2022 年環保相關工作將進入實質推進階段,為各子行業方向帶來成長性。
“十三五”超額完成目標,“十四五”任務開啟
“十三五”環保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各項指標超額完成“十 三五”目標。 空氣質量: 優良天數比(約束性):2020 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 87.0%, 同比提升 5.0pct,其中優質比例同比提升 6.5pct 至 37.6%;較2015 年提升 10.3pct, 遠超 80%的設定目標。
汙染天數比(約束性):輕度、中度、重度、嚴重汙染的天數比例“十三五”分別 下降 6.1/2.2/1.6/0.4pct,至 9.8%/2.0%/0.9%/0.3%,故空氣質量實現整體向好趨 勢;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從 2015 年的 3.2%下降至 1.2%,降幅為 62%,遠超 25%的設定目標。 PM2.5(約束性):2020 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為 33μg/m3,“十三五”降 34.0%, 遠超設定目標: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 18%。 其他汙染物:SO2、NOx 濃度“十三五”顯著下降 60%/20%至 10/24μg/m3;O3 濃 度“十三五”微增 3.0%,至 138μg/m3,故成為“十四五”主要控制的汙染物指標。
2022 年期待財政支援回暖
2022 年進入“十四五”執行期,期待財政支援回暖: 2021 年:環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新恢復獨立成章(2020 年受疫情影響,環保工 作要求僅用一段話表述),反映環保恢復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利於行業獲得財政的 支援;而 2021 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央及地方政府會有一個階段,工 作重心在規劃的編制上,故實質性工作推進滯後,致環保財政支出階段性減弱;近 幾個月財政支援同比降幅收窄或轉正,趨勢向好,故 2022 年隨著實質工作的推進, 行業獲得的財政支援有望回暖。
2020 年:環保方向的財政預算達 6674 億元,超過 2019 年的決算值,說明環保財 政支出原本應保持持續上行態勢,“十三五”5 年的預算複合增速達 16.6%;因疫 情影響,致決算大幅低於預期。
地方政府主動性:環保財政支出,96%以上均為地方政府支出,2015-2019 年決算 /預算均在 107%-120%區間,說明地方財政支出已形成主動性,底層原因為:1) 水環境質量、空氣質量等排名體系的構建,排名靠後的城市將被加大約談力度,2) 地方官員個人的晉升、獎懲均與當地環境質量掛鉤,故於公於私均形成主動性的拉 動。
付費資金結構調整推進:行業正推進使用者付費,加大向居民、企業等收費,做開 源的工作,來解決行業的資金需求,如垃圾焚燒、汙水處理、餐廚垃圾等方向。
新增降碳要求,為子行業帶來現金流改善及成長性
2021 年 10 月 26 日,國務院印發《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堅持“全國統籌、節 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範風險”的總方針,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 明確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目標任務,確保如期實現 2030 年前碳達峰目標。再次明 確目標“十四五”期間單位 GDP 能耗較 2020 年降 13.5%,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 降 18%。 提出“碳達峰十大行動”,涉及能源低碳轉型、節能降碳增效、工業碳達峰、城鄉建設碳 達峰、綠色交通運輸、迴圈經濟、科技創新、碳匯鞏固、全民行動、各地梯次碳達峰等。
碳中和帶來的三條核心投資邏輯:1)能源結構調整是根本,利於新能源企業的長期成 長;2)藉助碳交易體系,利於尚存國補的行業實現現金流改善;3)能耗低的企業競爭 優勢將得到放大。 碳中和對環保行業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維度:1)藉助 CCER、綠證等,修復預期收益率及改善專案現金流;2)加速部分細分市場空間的釋放。
2 主線一:穩健成長型賽道
垃圾焚燒:業績成長α+估值修復β雙擊邏輯
行業中短期業績高增邏輯有望得到維持。根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資料公開平 臺顯示,截至 2021 年 11 月 5 日,全國投運垃圾焚燒規模已達 74.7 萬噸/日(包含部分 試運營專案公司,已扣除 0.97 萬噸永久停產專案),相比 2020 年末 66.1 萬噸增加 8.6 萬噸/日,增幅 13.1%。“十三五”期間共投運規模 38.3 萬噸/日,其中 2020 年新增投運 規模達到峰值,為 12.6 萬噸/日。而 2021 年生活垃圾焚燒新增專案因競價上網政策變 更而存在搶裝邏輯,預計全年仍將維持較高的投運規模,短期行業新建高增長&產能爬 坡,帶動運營業務高增長。(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遠期垃圾焚燒行業增速逐步下行。“十四五”目標定調較低,新增中標專案同比有所下 降。《“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表示,到 2025 年底全國城鎮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 80 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佔比 65%左 右,目標定調較低(目前實際完成情況均遠超規劃目標)。根據 E20 統計資料顯示,2021 年上半年全國生活垃圾焚燒專案中標數量為 31 個,涉及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 2.76 萬 噸/日,同比下降 34.6%;總投資 162.5 億元,同比下降 24.5%,運營業務增速將在十 四五中後期逐漸趨於平穩。
檢測服務:長坡厚雪不變,優選業績兌現力強的龍頭
行情回顧:檢測服務板塊今年的股價走勢一波三折。2 月份隨著市場對流動性收緊擔憂 繼續加劇,高估值板塊股價表現承壓。3 月份碳中和主題驅動市場行情,同時流動性擔 憂緩解,核心資產整體反彈,至 6 月底檢測服務板塊公司股價整體表現較佳,其中譜尼 測試股價漲幅接近翻倍。7 月初,各家公司陸續釋出中報業績預告,華測、譜尼、廣電、 國檢等公司業績均低於市場預期,股價開始調整,但也有例外,中國電研因鋰電裝置業 務備受關注、國檢集團第二期股權激勵草案出臺也帶來股價催化,9 月底譜尼測試因大 比例定增預案導致股價進一步下跌。10 月份進入三季報行情,華測檢測、譜尼測試、中 國電研 Q3 業績表現較佳,股價有所起色,而國檢集團、廣電計量繼續低於預期。
三季報總結:業務綜合化較強且管理持續改善的華測和譜尼業績表現較佳,具備持續增 長潛力;電科院從疫情中恢復正常經營;中國電研業績符合預期;廣電計量和國檢集團 業績低於預期。
Q3 單季度檢測公司營收/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華測 19.0%/22.5%,譜尼 57.5%/83.2%(剔除人員核酸檢測後仍高增),廣電 23.3%/-51.5%(扣非-23.6%), 國檢 26.2%/-35.3%,電科院 19.3%/133%(較 2019Q3 複合增速 3.1%/12.3%), 中國電研 36.8%/22.2%。
淨利率角度,前三季度整體來看,華測檢測+1.5pct,譜尼+1.3pct,廣電-4.4pct(扣 非淨利率+1.0pct),國檢-6.2pct,電科院+11.2pct(較 2019 年同期提升 2.5pct), 中國電研-1.7pct。
未來展望:檢測服務行業長坡厚雪特徵不變,監管強化利於行業競爭格局改善,龍頭公 司憑藉其核心競爭力有望持續成長。
(1)成長性:2020 年國內檢測服務行業營收 3586 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速達到 14.8%, 未來隨著經濟發展(產品量增加)和產業升級(單個產品檢測引數增加)國內檢測服務 行業有望保持較高增速,且行業具備永續增長屬性。
(2)競爭壁壘:行業的競爭壁壘可以概括為品牌公信力、實驗室網路、資質門檻。
品牌公信力: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的核心職能是為企業產品質量進行診斷及背書, 解決買家與賣家、監管者與被監管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類似會計師審計所, 檢測報告的市場接受度對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張至關重要,品牌公信力越強,越容易 獲得大客戶的青睞,而大客戶雖然數量較少,但卻貢獻了營收的大部分,同時也提 升了公司的品牌。品牌公信力的建立依賴時間積累、專案經驗積累、技術和資質積 累,絕大多數中小機構不具備全國層次的品牌影響力,龍頭公司具備先發優勢。
實驗室網路:檢測服務需求具有地域碎片化和領域碎片化的特徵,部分檢測業務具 有較強的時效性,大客戶的需求通常是多元化的,因此實驗室網路的全國性、綜合 性佈局能夠支撐公司業務量的提升。新建實驗室的盈利週期較長,需經歷選址、廠 房租賃或建設、裝置購置、人員培訓、資質審批等,從新建到盈虧平衡約耗時 3-5 年;外延併購雖能縮短擴張時間,但對併購後管理要求卻較高。
資質門檻:國家對檢測認證行業實行市場準入制度,省級質檢部門頒發的 CMA 資 質為基礎資質,檢測專案和引數範圍也有一定約束。龍頭公司因其發展時間較長、技術水平領先,通常具備除 CMA 基礎資質外的更高階資質,例如食品複檢資質、 農業農村部頒發的 CATL 農產品檢測資質等,且擁有的 CMA 檢測專案範圍更加廣 泛,例如廣電計量 2020 年營收 18.40 億元,可檢測 CMA 引數數量達到 27143 項 (2019 年底);業務與其類似的信測標準 2020 年營收 2.87 億元,可檢測 CMA 參 數數量為 2349 項(2020 年 8 月),遠低於廣電計量。
(3)監管強化:9 月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檢測檢驗 行業做優做強的指導意見》,提出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為 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檢驗檢測監管機制。2018 年 以來,“雙隨機、一公開”累計檢查檢驗檢測機構超過 4.5 萬家次,近三成機構受到不同 程度的行政處理、處罰;經過持續整治,檢驗檢測市場秩序有所好轉,但部分領域不規 範現象仍然突出,尤其是環境監測、機動車檢驗領域。近年檢測服務行業上市公司數量 逐漸增加,引發市場對行業競爭加劇的擔憂。
水務運營:穩健、低估值、一定的成長性,適合絕對收 益
城鎮供水調整定價依據,更為合理。2021 年 10 月 1 日起,執行發改委、住建部修訂後 的《城鎮供水價格管理辦法》:
原版:為 1998 年版,其收益率錨定在 ROE,存在不妥之處,也與當前實際執行 存在出入。2019 年政府調整基建專案最低資本金比例,明確城建、生態環保、社 會民生等領域補短板專案,在當前 20%的基礎上可下調不超過 5pct,說明政府鼓 勵在水務等低風險方向可以加大槓桿力度;但如果行業收益率錨定在 ROE 上,並 不利於調動企業做更多專案的積極性。
2021 版對收益率的表述,錨在類似於 ROIC,借款部分也考慮收益率,定價更為 合理;但仍堅持“准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定價原則,前後未發生變化,故不能理 解為盈利水平的提升。計算得准許收益率為 4.65%-7.14%,若按公司 45%負債率, 則准許收益率為 6.02%;若按專案 70%負債率,則准許收益率為 5.40%。與水務 行業有效資產對應的利潤率相當,行業算術均值為 5.70%,按供水毛利佔比進行 加權得到均值為 5.87%。
3 主線二:具備爆發力的賽道
汽車尾氣:載體存量價齊升+進口替代+競爭格局改善邏 輯
2019-2021 年是機動車排放標準國五升國六的執行時間,在原有的 SCR 需求基礎上, 對於汽油機新增 GPF 需求(針對顆粒物),柴油機新增 DOC(針對 CO&HC)+DPF(針 對顆粒物)+ASC(氨回收)需求,且因技術提升,載體等存在價格提升空間,使得汽 車尾氣處理系統價值量大幅增加。當下汽車尾氣處理市場兼具量價齊升+國產替代雙重 邏輯,且載體技術要求顯著提升,存競爭格局改善邏輯,故技術領先公司短期爆發性強。 因疫情影響,部分地區重型柴油車國六執行滯後 1-6 個月;Q4 為行業的經營性拐點。
國六標準分階段推進。我國機動車尾氣國六標準分車型逐步推進,2021 年 7 月 1 日開 始輕型汽車和重型城市車輛開始執行(其中輕型汽車的顆粒物數量標準延遲至 2021 年 1 月 1 日執行),2021 年 7 月 1 日開始所有重型汽車均要求執行國六標準,而考慮到疫 情打亂國五柴油車銷售節奏,包括山東等省份在內的諸多地區延遲 1-6 個月執行。我們 統計發現,輕型車國六比例 2020 年 6 月底達到 54%-84%,年底達到 77%-89%,2021 年開始基本均為國六車型;而中重型車國六比例 2021 年 6 月底達到 12%-26%,7-9 月 份迅速提升,9 月底的中重型客車國六比例已達到 95%、貨車比例達 64%。
新能源環衛裝備:機械化替代+電動化替代,銷量 5 年 複合增速 60%
頂層設計:2020 年 10 月 20 日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 作為未來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的綱領性檔案,提出“力爭經過 15 年的持續努力,實現 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2021 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 的公共領域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 80%”。 地方響應:此前已有北京、上海、福建、海南、河南鄭州、廣東深圳、浙江杭州、安徽 合肥等省市,相繼提出了當地新增或更換新能源環衛裝備的比例要求。
此外近期:1)重 慶市市政府辦公廳 8 月 18 日釋出《重慶市 2021 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方案》, 表示 2021 年,全市力爭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 1 萬輛以上,其中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事 業單位新增和更新的市政環衛、環境監測等領域用車的純電動汽車佔比不低於 30%;2) 成都市 9 月 7 日也提出要加快推進環衛、混凝土和渣土運輸等領域車輛電動化、氫能 化;3)西安市政府辦公廳 11 月釋出檔案,鼓勵渣土車、環衛車等電動化,力爭到 2025 年,渣土、環衛(中小型)、攪拌、城市客運、景區、通勤、物流、駕校和考試等車輛實 行電動化替代。(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財政出現階段性放緩而短暫下行,9 月新能源同比增速轉正
上半年裝備銷量因財政出現階段性放緩而短暫下行。根據財政部資料,2021 年 1-9 月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節能環保及城鄉社群支出分別為 3,690 億元、14,437 億元,同 比分別下降 8.3%、1.2%。2021 年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推斷地方政府存在規劃編制 等工作,故在部分尚未出臺相關規劃的方向財政支出階段性漸弱,造成政府採購降速, 導致了環衛裝備銷量的階段性下滑。預計隨著政府規劃的逐漸落地,環衛裝備銷量(尤 其是新能源環衛裝備)將逐漸恢復。
4 氫能:清潔高效二次能源,產業方興未艾
低碳清潔發展及保障能源安全,亟需新型能源
全球氣候變化共同命題,低碳發展大勢所趨
全球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關係世界各國的可持續發展。1992 年聯合國 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此為世界上第一個關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遏 制全球變暖的國際公約,公約明確了世界各國“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 原則和可持續發展等原則;此後京都議定書、巴釐路線圖、哥本哈根協議、巴黎協定等 會議資訊明確了未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安排,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 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以內,並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以內。
最佳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
我國能源具有“多煤、貧油、少氣”的顯著特徵,2020 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 49.8 億噸 標準煤,其中原煤、原油、天然氣佔比分別為 56.8%、18.9%、8.4%,水電、核電、風 電等清潔能源佔比僅有 15.9%。當前我國能源消費仍以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為主,化石 燃料儲備有限,且易造成環境汙染。另外,我國進口能源消費量在可供消費總量中佔比 逐年上升,2019 年已達 24.1%,而原油和天然氣的該比例更高,我國能源對外具有一 定的依賴程度。在此背景下,我國亟需尋找來源充足、清潔高效、自主可控的新型能源。
氫能優勢:清潔高效、來源多、應用廣
氫(H)位於元素週期表第一位,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氫主要以化合態的形式 存在,通常的單質形態是氫氣(H2)。氫的特點如下:
應用廣泛:氫可作為燃料應用於汽車、軌道交通、船舶等交通領域,亦可作為原料、 還原劑或者熱源應用於煉化、鋼鐵、冶金等行業,還可應用於分散式發電,為家庭 住宅、商業建築等供電取暖。
清潔低碳:氫直接燃燒或進行電化學反映的產物只有無汙染的水,可實現零汙染零 碳排放。另外,我國在大理髮展風電、光伏等清潔可再生一次能源,結合水電解制 氫技術,可實現全生命週期的清潔低碳,使氫能成為連線不同能源形式的橋樑。
來源豐富:氫為二次能源,可透過化石燃料重整製取、氯鹼/焦化/鋼鐵/冶金等工業 副產製取、水電解制取等,製取途徑多樣。
靈活高效: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資料,氫的熱值為 120MJ/kg,為同等質量的 標準煤熱值的 4.1 倍、天然氣的 2.6 倍、石油的 2.9 倍。
產業政策:氫能方興未艾,未來大有可期
氫能方興未艾,未來大有可期。早在 2002 年釋出的 863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中,我 國便確立了以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 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為“三橫”的電動汽車“三縱三橫”研發佈局;藉助北 京奧運會、上海進博會等契機,我國氫能燃料電池車產業獲得一定的發展。
“十三五”期 間國家明顯加強對氫能的支援力度,2016 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 產業發展規劃目標到 2020 年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批次生產和規模化示範應用;2019 年 氫能首次編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 年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 2035 年)》,目標到 2035 年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此外,截至 2021 年 10 月 底,共有 16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針對氫能源發展提出量化目標,目標到 2025 年:1) 培育龍頭企業數量 84-101 家;2)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數量 52500 輛;3)建設加氫站 數量約 1013 座;4)氫能源產業鏈產值突破 5640 億元。氫能作為高效清潔的二次能源, 未來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產業方興未艾。(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5 投資策略:穩健成長、爆發彈性、前瞻、低估值
2021 年初至今(11 月 19 日),環保行業指數漲幅 10.1%,跑贏上證指數 7.57pct、跑 贏滬深 300 指數 16.2pct。年初至今的環保行情大致可分為 6 個階段:
調整期(1 月份):受 2020Q4 生物質發電補貼新政、市場對高成長大市值風格的 偏好影響,環保板塊整體跌幅較大;
高漲期(2 月初至 3 月中旬):碳中和概念發酵,環保行業中的垃圾焚燒(碳中和, 業績穩健)、環衛裝備(新能源化)、環境監測(碳排放監測)等獲得較高關注度;
盤整期(3 月中旬至 6 月底):主題投資機會調整中;
發酵期(7 月初至 9 月底):膜裝置鹽湖提鋰、全國碳市場啟動預期帶來部分公司 主題投資機會高漲。前期調整較多的行業龍頭在中報業績預告符合市場預期後,逐 漸迎來價值修復過程。9 月的綠電相關主題性投資。
回撥期(10 月):綠電資金撤出,部分標的 Q3 業績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較大。
回暖期(11 月):“十四五”環保規劃目標、碳減排等相關政策密集出臺,行業關 注度上行。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