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髮齊腰,淺笑嫣嫣
深秋陽光下
譚梨芳輕撫古琴
帶著一股“仙氣”
她是湖北大學
漢語言文學專業一名大四學生
好讀古典著作
愛把生活寫成詩歌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下
這個20歲出頭的姑娘
舉手投足頗具古典氣質
《睹烈士名牆有感•並序》
從全國150所高校
1665份稿件中脫穎而出
榮獲第七屆“聶紺弩杯”
大學生詩歌邀請賽一等獎
生活的點滴都是她寫詩的素材
譚梨芳生於宜昌市樟村坪鎮,在田野鄉間長大,對大自然有著天然的熱愛。在父親的影響下,她從小喜歡讀書寫作,記錄田園野趣。
關於寫詩,她沒有特別的心得,“有感於生活的點滴,隨手寫下長長短短的句子,便成了生活的詩。”美麗的風景,動人的電影,上課時飛進教室的小蟲,都成為她的素材。
月亮在收麥子,太陽在除雜草。螞蟻從我的腳下爬過,霧氣在山腰間奔跑。
上課時的偶感
冷冷寒風中,嗡嗡一小隻。飛來上課時,驚嚇生與師。
慨嘆武漢冬,蠅蟲歸家遲。花開江城季,揀棲向陽枝。
下雪後的感嘆
簷間雨落聲,松下白雪泥。東風草中過,白菜猶綠心。
問得何由此?層層相護依。更有晴空日,暖陽爭送迎。
“詩歌是我熱愛生活的見證者,詩歌也是我前行路上的陪伴者。”譚梨芳說,古體詩的嚴謹能檢驗自己的學習,現代詩的自由能激發豐富想象,“我讀詩也寫詩,我也相信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詩人。”
不只是寫記錄生活的“打油詩”,譚梨芳也會創作嚴肅題材的古體詩。近日,她寫的《睹烈士名牆有感•並序》,榮獲第七屆“聶紺弩杯”大學生詩歌邀請賽一等獎。
這首詩源於她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看到紀念館廳中的烈士姓名牆時的感觸。
她在序中寫道:辛丑五月,行至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廳中四壁刻滿烈士姓名,更有不知名者無數。靜默於壁前,眼淚縱橫,深感今日和平之不易,愈發讀書報國之志,愈明砥礪前行之心。
《睹烈士名牆有感•並序》
林寂雲停飛雨輕,山中薄霧忍將凝。
百千名字同呼喊,為換今朝享太平。
努力加餐妻囑咐,添衣還叫母叮嚀。
常將松柏來播種,萬萬英魂共死生。
《立冬日重走武漢長江大橋》
黃鶴樓前北斗臨,龜山塔上計謀廳。
哨關不忘來時路,橋下火車長自鳴。
秋水長江白玉色,落霞孤雀共青雲。
楚天極目江山泰,簾卷乾坤國運興。
神舟十三號發射後,她有感於航天器命名的巧思,寫下:
《憶秦娥•祝我黨百歲芳華》
羲和睡。望舒把酒嫦娥醉。嫦娥醉。天宮玉兔,鵲橋來會。悟空千里自來退,信通墨子折金桂。折金桂。天問芳華,神州百歲。
“讀中文專業,只有心懷祖國,才能創作出不負時代的作品。”譚梨芳說,她最愛的詩人是杜甫,既能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樣深沉的句子,也能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這樣的可愛小詩。“無論是什麼題材,背後是杜甫對祖國深切的愛,他是我的榜樣。”
雖然看上去文靜內斂,但譚梨芳愛笑愛鬧,活潑開朗。她是班級建設的學生骨幹、辯論團隊的優秀辯手,還是熱衷公益活動的志願者。2019年暑期,她加入學校七色光支教隊,前往湖北遠安雙坪村進行支教,帶著孩子們讀詩、寫詩。
今年大四,譚梨芳憑藉紮實的專業能力和漂亮的綜合履歷,獲得保研資格。在填報保送志願時,成績優異的她原本可以選擇更熱門的專業,卻“任性地”將所有意向學校的志願都填上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並且不服從調劑。這是同學們眼中的“冷門專業”,但她堅守“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信念,堅持自己的選擇。最終,她被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錄取。
譚梨芳說,自己特別敬佩在故宮中修文物的師傅們,用一生的心血守護中華燦爛文明。“古典文獻是傳統文化寶貴的財富,就像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把優秀的中華典籍傳承下去。”
為“才女”點贊!
長江日報出品 採寫:記者陳曉彤 通訊員程楚熙 席訊
來源: 長江日報